《奔亡道中五首》
唐代·李白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萬重關塞斷,何日是歸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愁容變海色,短服改胡衣。
談笑三軍卻,交游七貴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
函谷如玉關,幾時可生還。洛陽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蘆葉齊。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誰忍子規(guī)鳥,連聲向我啼。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唐玄宗沒有想到安祿山會叛亂,軍事上毫無準備,當叛亂的戰(zhàn)鼓震動大明宮的時候,他才匆忙布置防御。一時間大唐王朝狼煙四起,戰(zhàn)火彌漫,百姓逃亡,生靈涂炭。此時,懷有安邦治國之志的李白希望自己能向皇帝獻上滅胡之計,拯救危亡的局面,于是攜妻子宗氏奔赴長安,同時派門人武諤奔赴東魯照顧自己的子女。在北行的途中,李白寫下《奔亡道中五首》,記錄了人們在戰(zhàn)爭中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的哀痛及自身的處境。
鑒賞
這五首詩是后人研究“安史之亂”爆發(fā)前后李白行蹤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這些詩中,李白先后引用涉及蘇武、田橫、崔骃、李陵、魯仲連等很多歷史人物的典故,訴說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戰(zhàn)爭場景,表達了自己遭逢國家變亂之時的思想情感。
當時,唐朝的守城將士戰(zhàn)死的戰(zhàn)死,投降的投降。李白像當年被困匈奴的蘇武、被困海島的田橫一樣,也被困在淪陷區(qū)內。他與妻子不得不換上胡人的衣裝,趁著茫茫的月色,冒著生命危險奔赴長安。他奔走的方向與眾多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雖然自己所面臨的情勢萬分危急,但李白依然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到達長安,覲見玄宗,獻上自己的滅敵大計。戰(zhàn)國時燕將據守齊國聊城,齊國攻克不下,齊人魯仲連射一箭書信入聊城,燕將見信之后自殺,聊城不攻自破。李白將自己比做魯仲連,認為自己尚有救國良策,希望能夠為玄宗所用。但是,還沒等李白到達長安,戰(zhàn)爭形勢已經發(fā)生了急劇的轉變。從這組詩的第四首來看,李白的立足點在函谷關內(西),詩的意思是,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都被安史亂軍占領,所以洛陽之
水、嵩山如同邊疆的易水、燕山。自己本想效法申包胥痛哭秦庭,勸說玄宗抗擊叛軍,可是此時函谷關以東盡為敵軍所得,形勢萬分危急。李白不得不從華山經商洛大道轉道江南,又經溧陽、杭州、金陵,隱居廬山屏風疊,靜觀形勢的變化。從詩中可以看出李白之所以跟從永王,是因為想效法申包胥慟哭乞師,以救國家之難。
展開全文李白(lǐ bái)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熱門古詩分類
贊助商鏈接
李白的詩
- 《靜夜思》 部編版小學古詩
- 《下途歸石門舊居》 友情
- 《對酒行》
- 《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訪崔四侍御》
- 《塞下曲六首》 邊塞
- 《春滯沅湘有懷山中》
- 《送賀監(jiān)歸四明應制》
- 《邯鄲才人嫁為廝養(yǎng)卒婦》
- 《游南陽清泠泉》
- 《禪房懷友人岑倫》
- 《山人勸酒》
- 《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