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99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亚洲日韩第一页

<abbr id="w4mkm"><ul id="w4mkm"></ul></abbr>
  • <option id="w4mkm"><kbd id="w4mkm"></kbd></option>
  • <cite id="w4mkm"><fieldset id="w4mkm"></fieldset></cite>
    當(dāng)前位置:電子課本網(wǎng) > 古詩大全 > 愛情古詩 > 

    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

    《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

    金朝·元好問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是歲此陂荷花開,無不并蒂者。沁水梁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nèi)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熬孜迳`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序語。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菔癄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fēng)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fēng)雨。


    賞析
      作者在小序中為讀者講述了一個凄切哀婉的愛情故事。泰和年間,河北大名府有兩個青年男女,彼此相戀卻遭家人反對,固而憤而投河自盡。后來人們才發(fā)現(xiàn)他們在中的尸體。由于這一愛情悲劇,后來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開,為此鳴情。故事哀婉,令人動情。這首詞就是作者聞聽此事后,抒發(fā)感想,向為爭取愛情自由而犧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顯示作者比較進(jìn)步開明的思想。此詞與《雁丘河》同為姊妹篇。
      全詞寫愛情悲劇,直言其人其事。上片寫蓮花并蒂的奇觀,由此揭開故事的源頭!皢柹徃比洌鹗滓粋“問”字引起人們的注意!敖z”諧“思”,意為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沉于荷塘,仍藕接絲連,愛情之思永存。“蓮心”實指人心,相愛卻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這樣的起句,表現(xiàn)作者聞聽此事后,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情感,情緒激動,要尋問,要責(zé)問,要斥問,為什么竟發(fā)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所觸之大一語可見!半p”等兩句形象表明這對癡情男女至死不渝的愛情!疤煲言S”兩句,更表現(xiàn)作者憤怒的心情。他們的愛情感動的連蒼天都允許了,讓他們化作并蒂蓮,生死相依,為什么仍有人不讓他們偕老白頭?這一問,感情更為強烈,矛頭直指禁錮男女愛情自由的封建禮教,表現(xiàn)作者進(jìn)步的愛情觀。“夕陽無語”四句,面對詞人義正言辭的責(zé)問,沒有人能回答,只見夕陽也在沉思,為苦命的鴦鴦哀悼。面對此情此景,就算是謝靈運所寫的傷感之詞,娥皇、女英這樣湘妃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趕不上這青年男女殉情給人們帶來的哀傷!爸x客”指謝靈運,善寫傷感之詞,造傷感之境。“湘妃”,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后舜南巡死于途中,二妃尋而不得,遂投湘水而死,后世稱她們?yōu)橄驽R赃@兩個典故,引古喻今,抑古揚今,更加襯托出作者對這樣事的悲傷!拔词菙嗄c處”,謝客的傷詞不是,湘妃投江也不是,那么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下片更是大贊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精神。“香奩夢”兩句引用小序中
    韓偓《香奩集》自序語,用靈芝、瑞露這樣的仙物來映襯他們愛情的純潔神圣。
      “人間”后三句,嘆惜這樣的愛情卻在俯仰之間,成為陳跡。但接下來的“?菔癄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眳s盛贊他們愛情的堅貞,任憑?菔癄金不損,他們對世道的怨恨;就連黃土掩身也不滅其跡。“相思樹”,等三句更確切地表明作者的進(jìn)步立場。雖然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被頑固西風(fēng)(指頑固守舊的封建勢力)所誤,但他們的愛情卻長存人間。因而又有下句“蘭舟少住”等四句。依者心緒難寧,固而乘舟少住,憑吊這對青年男女用生命結(jié)成的并蒂蓮花。作者知道,頑固的舊勢力不會善罷甘休,若不及時憑吊,恐怕以后再來,就會“紅衣半落”,甚至于“狼藉臥風(fēng)雨”了。同情之深,珍愛之切,掬之可出。結(jié)尾一句,以詞人的料想推斷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詞更添悲劇色彩。
      此詞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見長,情之真,意之切,純情流露。全詞句句有情,充滿對青年男女愛情不幸的同情,充滿對頑固守舊勢力的憤怒,使詞充滿各種感情。此詞運用的手法富雜多變,或議論,或抒情,或寫景,或敘事,相互交雜,而卻皆有歸所,更增添作者所抒發(fā)的愛情故事的悲劇色彩。
    展開全文
    金朝元好問元好問(yuán hǎo wèn)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xué)郝天挺,六載而業(yè)成;興定五年(1221)進(jìn)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xué)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zhèn)平、南陽、內(nèi)鄉(xiāng)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zhuǎn)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fù)重望;詩詞風(fēng)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