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端午》
宋代·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里還能回還啊?
國破身死現(xiàn)在還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注釋
⑴競渡:賽龍舟。
⑵詎(jù):豈,表示反問。
⑶殞(yǔn ):死亡。
⑷離騷:戰(zhàn)國時楚人屈原的作品。關于篇名,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解釋為“離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為“別愁”;近人或解釋為“牢騷”,或解釋為“楚國曲名‘勞商’的異寫”。關于寫作年代,有人認為寫于楚懷王當朝,詩人被疏遠以后;也有人認為作于頃襄王當朝,詩人再放江南時。迄無定論。《離騷》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fā)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xiàn)了詩人堅持“美政”理想,抨擊黑暗現(xiàn)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詩中大量運用了古代神話傳說,以想象和聯(lián)想的方式構成了瑰麗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詩中大量地運用了“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將深刻的內(nèi)容借助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來,極富藝術魅力。《離騷》具有深刻現(xiàn)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簡析
北宋詩人
張耒這首《和端午》詩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無怪乎北宋進士余靖作詩說:“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愴神!钡司,卻又分明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壯,它使得全詩的意境直轉而上、宏闊高遠。于是三四兩句便水到渠成、一揮而就。雖然“國亡身殞”,灰飛煙滅,但那光照后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卻永遠不會消亡。
展開全文張耒(zhānɡ lěi)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xù)拾遺》一卷!端问贰肪硭乃乃挠袀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