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牡丹》
唐代·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fù)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紅牡丹的綠葉在悄悄地舒展,紅牡丹的花色有鮮有暗。
面臨凋零,牡丹愁腸欲斷,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注釋
⑴綠艷:指碧綠鮮艷的葉子、閑:通“嫻”,文雅的樣子。
⑵紅衣:指紅色的牡丹花瓣。淺復(fù)深:由淺到深。據(jù)《牡丹史》載:牡丹有“嬌容三變”之說:“初綻紫色,及開桃紅,經(jīng)日漸至梅紅,至落乃更深紅。”
⑶愁欲斷:形容傷心到極點。
⑷心:牡丹花內(nèi)心所想。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于唐玄宗天寶末年(約752—755),當時的作者已步入晚年,而此時正是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前,社會動蕩。適逢春日,牡丹盛開,滿肚子苦水的詩人便借之吐露愁緒。
賞析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fù)深!边@兩句先側(cè)重寫牡丹枝葉的狀態(tài)和花的色彩。詩人以人寫花,說碧綠鮮艷的牡丹葉,簇簇擁立,多像一個身著綠妝嫻靜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時淺時深錯落有致的紅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開首這兩句,詩人把美人和牡丹融為一體,寫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边@兩句是寫“牡丹仙子”的內(nèi)心世界,說花兒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為牡丹花與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嬌嫩嫵媚,姿容娟秀,清香萬里,占盡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駐,誰也無法挽留,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與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會調(diào)零衰敗,漸漸枯萎。因此,人們只知道欣賞春色,欣
賞牡丹花的鮮艷,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這首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yōu)美,耐人玩味。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費苦心.以“綠艷”襯托“紅衣”,使牡丹顯得嬌媚動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而讓花兒自愁自哀自傷自嘆,真是翻奇出新,別有一番情致。全詩把牡丹花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感,達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較好的詠物詩。
展開全文這首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yōu)美,耐人玩味。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費苦心.以“綠艷”襯托“紅衣”,使牡丹顯得嬌媚動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而讓花兒自愁自哀自傷自嘆,真是翻奇出新,別有一番情致。全詩把牡丹花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感,達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較好的詠物詩。
王維(wánɡ wéi)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遍_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xué),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熱門古詩分類
贊助商鏈接
王維的詩
-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詩三百首
- 《輞川集·華子岡》
- 《輞川集·金屑泉》
- 《答裴迪輞口遇雨憶終南山之作》
- 《題友人云母障子(時年十五)》
- 《哭祖六自虛(時年十八)》
- 《送錢少府還藍田》
- 《送方尊師歸嵩山》
- 《疑夢》
-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yīng)制》
-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yīng)教》 田園
- 《贈東岳焦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