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99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亚洲日韩第一页

<abbr id="w4mkm"><ul id="w4mkm"></ul></abbr>
  • <option id="w4mkm"><kbd id="w4mkm"></kbd></option>
  • <cite id="w4mkm"><fieldset id="w4mkm"></fieldset></cite>
    當(dāng)前位置:電子課本網(wǎng) > 古詩大全 > 詠史懷古詩 > 

    仙城寒食歌·紹武陵

    《仙城寒食歌·紹武陵》

    清代·成鷲

    亢龍賓天群龍戰(zhàn),潛龍躍出飛龍現(xiàn)。
    白衣蒼狗等浮云,處處從龍作宮殿。
    東南半壁燕處堂,正統(tǒng)未亡垂一線。
    百日朝廷沸似湯,十郡山河去如電。
    高帝子孫隆準(zhǔn)公,身殉社稷無牽戀。
    粵秀峰頭望帝魂,直與煤山相后先。
    當(dāng)時藁葬漢臺東,三尺荒陵枕郊甸。
    四墳角立不知名,云是諸王殉國彥。
    左瞻右顧冢壘壘,萬古一丘無貴賤。
    年年風(fēng)雨暗清明,陌上行人淚如濺。
    尋思往事問重泉,笑折山花當(dāng)九獻(xiàn)。
    悵望鐘山春草深,誰人更與除壇墠!


    注釋
    ①亢龍:亢為至高,龍即君位,合用乃指帝王!兑住で吩啤吧暇,亢龍有悔!币鉃榫痈呶灰则湴磷詽M為戒,否則便有敗亡的災(zāi)禍。此處以之指明思宗朱由檢。賓天:指帝王之死,此處指明思宗自縊死。群龍:指明朝王室子孫,如福王、魯王、唐王、桂王等。潛龍、飛龍:均指王室子孫。
    ②白衣蒼狗:同白龍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唐杜甫可嘆》詩句有“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笨勺髟忈。浮云:以浮動在空中的云比喻事物變幻無定。處處句:謂龍所至處,即建宮殿。指南明各王紛紛登基稱正統(tǒng)。
    ③半壁:半壁江,謂明朝江山只剩下一半,一部分。燕處堂:比喻居安而無遠(yuǎn)慮!犊讌沧印ふ搫荨酚性啤跋热擞醒,燕雀處室,子母相喃,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不變,不知禍之及已也!币话阕鳌把嗳柑幪谩。正統(tǒng):指明代直系宗室。一線:指一支派系的后嗣。
    ④百日朝廷:指后唐王朱聿(左釒右粵)所立南明,為期僅數(shù)十天,百日舉其整數(shù)。沸似湯:指局勢急迫緊張。電:電火,閃電,喻極快。
    ⑤高帝: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隆準(zhǔn)卽高鼻。隆準(zhǔn)公指后唐王。社稷:土谷之神。歷代封建王朝必先立社稷壇墠。滅人之國,必變置滅國的社稷。因以社稷為國家政權(quán)的標(biāo)志。身殉社稷即為社稷而身死。
    ⑥粵秀:山名,一作越秀山,又名越王山,俗名觀音山,在今廣州市區(qū)北部。高二十余丈,上有越王臺故址。公元1380年(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于山巔建鎮(zhèn)海樓,俗稱五層樓,為廣州市著名古代建筑。明成祖永樂初,指揮使英于山巔建觀音閣,山半建半山亭。煤山:即景山,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處。
    ⑦藁葬:草埋葬,藁指草。漢臺:舊時廣州城北郊古臺,早廢。郊甸:郊野。邑外為郊,郊外為甸。
    ⑧角立:據(jù)角而立。諸王:指后唐王弟輩子侄等明王室貴胄。彥:才德杰出的人。
    ⑨左瞻右顧:猶言向左右四處看。壘壘:連綿重疊貌。萬古句:謂千萬年來人只能占得一丘土,無分貴賤全都如此。
    ⑩陌亡:路上。濺:飛灑,飛濺。
    ⑾重泉:謂地下,死者之所居。猶言黃泉,九泉。九獻(xiàn):帝王宴請上公的儀節(jié),獻(xiàn)酒共九次。此處指祭供之物。
    ⑿鐘山:山名。在今江省南京市東郊!〕壕S修,修治。壇墠(shàn):祭祀場所。壇為土筑高臺,墠為郊外土
    地。
    賞析
      《仙城寒食歌》為一組詩,共四章,《仙城寒食歌·紹武陵》。其意可理解為寒食節(jié)為諸先輩名人陵墓所作之歌。仙城為陵墓、墳冢之美稱。喻人之逝葬猶如成仙,故其葬墓稱仙城。紹武陵系南明后唐王朱聿(左釒右粵)之墓。公元1644年(明思宗崇禎十七年)明亡。清世祖順治建元。明皇族直系子孫福王、魯王、唐王、桂王等建南明,先后稱帝建元。公元1646年(順治三年),南明唐王朱聿鍵被清兵俘殺于福州,其弟朱聿(左釒右粵)于廣州繼位。其時桂王朱由榔亦在肇慶登基,因此形成南明小王朝兩帝自相火。未久,廣州陷,后唐王被俘自縊。桂王則退云貴,逃緬甸,流徙十六年,被吳三桂俘殺于昆明。紹武陵即南明后唐王朱聿(左釒右粵)的陵墓。這是一首覽古感懷之詩。作為明朝遺民,成鷲站在明嗣正統(tǒng)的地位上,對故明崇禎皇帝及福王、魯王、唐王、桂王等加以謳歌,對南明小王朝的史事加以美化記敘,對改朝換代、人事變遷不勝感慨。詩寫得氣勢磅礴,高古雄健,頗有一代史詩之味道。
    展開全文
    成鷲(chénɡ jiù)
      成鷲(1637-1722),清朝初年廣東肇慶鼎湖慶云寺僧。又名光鷲,字跡刪,號東樵山人。俗姓方,名覬愷,字麟趾,番禺(今屬廣東。┤。出身書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從本師西來離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繼法于碩堂禪師,系憨山大師徒孫。與陶環(huán)、何絳等南明抗清志士為生死之交。與屈大均、梁佩蘭唱酬,粵中士人多從教游。先后主持澳門普濟(jì)寺、肇慶慶云寺、廣州大通寺,終于大通。其為人豪放倜儻,詩文亦卓厲痛快,盡去雕飾,頗有似莊子處。沈德潛譽為詩僧第一。作品有《楞嚴(yán)直說》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剛直說》一卷、《老子直說》二卷、《莊子內(nèi)篇注》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