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原 / 登樂游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注釋
⑴樂游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nèi)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樂游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漢初年!稘h書·宣帝紀》載,“神爵三年,起樂游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氏產(chǎn)后死去葬于此,因“苑”與“原”諧音,樂游苑即被傳為“樂游原”。對此《關(guān)中記》有記載:“宣帝許后葬長安縣樂游里,立廟于曲江池北,曰樂游廟,因苑(《長安志》誤作葬字)為名。”
⑵向晚:傍晚。不適:不悅, 不快。
⑶古原:指樂游原。
⑷近:快要。
賞析二
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盡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這首詩就反映了他的傷感情緒。
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是說:傍晚時分我心情悒郁,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跋蛲怼敝柑焐旌诹,“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古原”就是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較高,是唐代的游覽勝地。這兩句,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后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說: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盁o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fā)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嘆涵義是十分深的,它不僅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fā),也是對自己,對
時代所發(fā)出的感嘆。其中也富有愛惜光陰的積極意義。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于是發(fā)乎感慨。
此詩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跋蛲怼敝柑焐旌诹,“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于是登上古原,即樂游原。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登高望遠,送目臨風,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jīng)登上幽州古臺,便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隱這次驅(qū)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
后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余暉映照,晚霞滿期天,山凝胭脂,氣象萬千。詩人將時代沒落之感,家國沉淪之痛,身世遲暮之悲,一起熔鑄于黃昏夕照下的景物畫面中。“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fā)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蘊涵了這樣一個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嬈,正是因為在接近黃昏之時才顯得無限美好。這近于格言式的慨嘆涵義十分深刻,有人認為夕陽是嗟老傷窮、殘光末路之感嘆;也有人認為此為詩人熱愛生命、執(zhí)著人間而心光不滅,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其實這里不僅是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fā),也是對時代所發(fā)出的感嘆。詩人李商隱透過當時唐帝國的暫繁榮,預見到社會的嚴重危機,而借此抒發(fā)一下內(nèi)心的無奈感受。這兩句詩所蘊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廣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也引申、升華甚至反其意而為之,變消極為積極,化腐朽為神奇,產(chǎn)生全新的意義。因此它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此詩不用典,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jié)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詩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難能可貴的。
創(chuàng)作背景
樂游原是唐代游覽勝地,直至中晚唐之交,樂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處。同時因為地理位置高便于覽勝,文人墨客也經(jīng)常來此做詩抒懷。唐代詩人們在樂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璣絕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盡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隱二十五歲時由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推舉得中進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將女兒嫁給了他。因為王茂之是李黨的重要人物,李商隱從此陷入牛李黨爭不能自拔,在官場之中異常失意,這首《樂游原》正是他心境郁悶的真實寫照。
程夢星《李義山詩集箋注》:“此詩當作于會昌四、五年(844、845)間,時義山去河陽退居太原,往來京師,過樂游原而作是詩,蓋為武宗憂也。武宗英敏特達,略似漢宣,其任德裕為相,克澤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謂有為,故曰‘夕陽無限好’也。而內(nèi)寵王才人,外筑望仙臺,封道士劉玄靜為學士,用其術(shù)以致身病不復自惜。識者知其不永,故義山憂之,以為‘近黃昏'也。”
展開全文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于是發(fā)乎感慨。
此詩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跋蛲怼敝柑焐旌诹,“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于是登上古原,即樂游原。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登高望遠,送目臨風,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jīng)登上幽州古臺,便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隱這次驅(qū)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
后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余暉映照,晚霞滿期天,山凝胭脂,氣象萬千。詩人將時代沒落之感,家國沉淪之痛,身世遲暮之悲,一起熔鑄于黃昏夕照下的景物畫面中。“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fā)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蘊涵了這樣一個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嬈,正是因為在接近黃昏之時才顯得無限美好。這近于格言式的慨嘆涵義十分深刻,有人認為夕陽是嗟老傷窮、殘光末路之感嘆;也有人認為此為詩人熱愛生命、執(zhí)著人間而心光不滅,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其實這里不僅是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fā),也是對時代所發(fā)出的感嘆。詩人李商隱透過當時唐帝國的暫繁榮,預見到社會的嚴重危機,而借此抒發(fā)一下內(nèi)心的無奈感受。這兩句詩所蘊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廣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也引申、升華甚至反其意而為之,變消極為積極,化腐朽為神奇,產(chǎn)生全新的意義。因此它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此詩不用典,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jié)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詩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難能可貴的。
創(chuàng)作背景
樂游原是唐代游覽勝地,直至中晚唐之交,樂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處。同時因為地理位置高便于覽勝,文人墨客也經(jīng)常來此做詩抒懷。唐代詩人們在樂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璣絕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盡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隱二十五歲時由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推舉得中進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將女兒嫁給了他。因為王茂之是李黨的重要人物,李商隱從此陷入牛李黨爭不能自拔,在官場之中異常失意,這首《樂游原》正是他心境郁悶的真實寫照。
程夢星《李義山詩集箋注》:“此詩當作于會昌四、五年(844、845)間,時義山去河陽退居太原,往來京師,過樂游原而作是詩,蓋為武宗憂也。武宗英敏特達,略似漢宣,其任德裕為相,克澤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謂有為,故曰‘夕陽無限好’也。而內(nèi)寵王才人,外筑望仙臺,封道士劉玄靜為學士,用其術(shù)以致身病不復自惜。識者知其不永,故義山憂之,以為‘近黃昏'也。”
李商隱(lǐ shānɡ yǐn)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熱門古詩分類
贊助商鏈接
李商隱的詩
- 《赴職梓潼留別畏之員外同年》
- 《幽人》
- 《彭城公薨后贈杜二十七勝李十七潘二君…安平公門下》
- 《李賀小傳》 高中
- 《出關(guān)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
- 《僧院牡丹》
- 《漫成三首》
- 《秋日晚思》
- 《如有》
- 《崇讓宅東亭醉后沔然有作》
- 《井泥四十韻》
- 《巴江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