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顰蛾眉 一作:蹙)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美人兒卷起珠簾一直等待,一直坐著把雙眉緊緊鎖閉。
只看見她淚痕濕滿了兩腮,不知道她是恨人還是恨己。
注釋
①“深坐”句:寫失望時的表情。深坐,久久呆坐。蹙蛾眉:皺眉。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美人卷起珠簾,深閨獨(dú)坐還皺著蛾眉。
只見玉顏上淚痕斑斑,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誰。
注釋
⑴卷珠簾:意指其卷簾相望。珠簾:珠串的帷簾。
⑵深坐:長久的坐。顰(pín):皺眉。蛾眉:蠶蛾觸須彎而細(xì)長,故以稱女子之眉!对姟碩人》:“螓首蛾眉!
英譯
Beauty rolled bead curtain waiting, always sat with her brows tightly locking.
Just to see her tears wet two full cheeks, does not know she is love or hate yourself.
鑒賞
五言絕句:語言平淺簡易,情態(tài)纏綿凄涼,含蓄蘊(yùn)藉,言短意長!昂钣古意”、“直接國風(fēng)之遺”,在理解李白詩歌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這些。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個普通的詞,與現(xiàn)代口頭時髦的“美女”很不一樣。《離騷》里的“香草美人”指賢臣明君;《
詩經(jīng)》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輕女子,“有美一人,清揚(yáng)婉兮”!美人卷珠簾”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閨中女子,李白詩歌的“含蓄蘊(yùn)藉”是指詩歌中主人公情韻的婉轉(zhuǎn),而非指寄托興寓,所以說它“直接國風(fēng)之遺”。
“深坐顰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層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幕簾無重數(shù)!保歐陽修《蝶戀花》)女子所住的閨房在“幕簾無重數(shù)”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這是第一層;“深”還有深情的意思,所謂“美人卷珠簾”,古人思念親人,總要登高望遠(yuǎn),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不能拋頭露面,于是只好“卷珠簾”望著離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離人回來,這是第二層;“深”的第三層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時間很長了。顰是皺的意思,吳宮里的西施“顰”起來的樣子比平日更加美麗,更加楚楚可憐,才有了東施的效顰。“顰蛾眉”更顯出了“美人”之美。
“但見淚痕濕”,因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覺就流下相思淚。“濕”字說明是暗暗地流淚,情不自禁地流淚。聯(lián)系到第二句的“顰蛾眉”,比“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誰”,明明是思念,是愛一個人,卻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點(diǎn)抱怨,離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個人在這深院里忍受著孤單寂寞,離人卻還不回來。但這種恨,其實就是一種愛。愛一個人,總是恨對方不能陪伴在身邊。詩的前三句用賦,末尾用問句歸結(jié)“怨情”。這里的賦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首先是“卷珠簾”,然后“深坐”,再“顰蛾眉”,最后“淚痕濕”,行動可見,情態(tài)逼人。李白的這首詩寫的就是一個意境,一個孤獨(dú)的女子的思念之情。這樣一個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幾個點(diǎn),由這幾個點(diǎn)勾出一幅簡單的畫面,同時又留下無限的遐想。隨意的一個小細(xì)節(jié),就可以泄露整個主題,可見詩人的洞察力。全詩哀婉凄涼,纏綿悱惻。
賞析
語言平淺簡易,情態(tài)纏綿凄涼,含蓄蘊(yùn)藉,言短意長!昂钣泄乓狻薄ⅰ爸苯訃L(fēng)之遺”,在理解李白詩歌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這些。古代的“美人”不是一個普通的詞,與現(xiàn)代的“美女”很不一樣。《離騷》里的“香草美人”指賢臣明君;《詩經(jīng)》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輕女子,“有美一人,清揚(yáng)婉兮”。“美人卷珠簾”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閨中女子,李白詩歌的“含蓄蘊(yùn)藉”是指詩歌中主人公情韻的婉轉(zhuǎn),而非指寄托興寓,所以說它“直接國風(fēng)之遺”。
“深坐顰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層的!巴ピ荷钌钌顜自S,楊柳堆煙,幕簾無重數(shù)!保W陽修《蝶戀花》)女子所住的閨房在“幕簾無重數(shù)”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這是第一層;“深”還有深情的意思,所謂“美人卷珠簾”,古人思念親人,總要登高望遠(yuǎn),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不能拋頭露面,于是只好“卷珠簾”望著離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離人回來,這是第二層;“深”的第三層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時間很長了。顰是皺的意思,吳宮里的西施“顰”起來的樣子比平日更加美麗,更加楚楚可憐,才有了東施的效顰。“顰蛾眉”更顯出了“美人”之美。
“但見淚痕濕”,因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覺就流下相思淚。“濕”字說明是暗暗地流淚,情不自禁地流淚。聯(lián)系到第二句的“顰蛾眉”,比“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誰”,明明是思念,是愛一個人,卻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點(diǎn)抱怨,離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個人在這深院里忍受著孤單寂寞,離人卻還不回來。但這種恨,其實就是一種愛。愛一個人,總是恨對方不能陪伴在身邊。
詩的前三句用賦,末尾用問句歸結(jié)“怨情”。這里的賦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首先是“卷珠簾”,然后“深坐”,再“顰蛾眉”,最后“淚痕濕”,行動可見,情態(tài)逼人。李白的這首詩寫的就是一個意境,一個孤獨(dú)的女子的思念之情。這樣一個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幾個點(diǎn),由這幾個點(diǎn)勾出一幅簡單的畫面,同時又留下無限的遐想。隨意的一個小細(xì)節(jié),就可以泄露整個主題,可見詩人的洞察力。
展開全文“深坐顰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層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幕簾無重數(shù)!保歐陽修《蝶戀花》)女子所住的閨房在“幕簾無重數(shù)”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這是第一層;“深”還有深情的意思,所謂“美人卷珠簾”,古人思念親人,總要登高望遠(yuǎn),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不能拋頭露面,于是只好“卷珠簾”望著離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離人回來,這是第二層;“深”的第三層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時間很長了。顰是皺的意思,吳宮里的西施“顰”起來的樣子比平日更加美麗,更加楚楚可憐,才有了東施的效顰。“顰蛾眉”更顯出了“美人”之美。
“但見淚痕濕”,因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覺就流下相思淚。“濕”字說明是暗暗地流淚,情不自禁地流淚。聯(lián)系到第二句的“顰蛾眉”,比“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誰”,明明是思念,是愛一個人,卻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點(diǎn)抱怨,離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個人在這深院里忍受著孤單寂寞,離人卻還不回來。但這種恨,其實就是一種愛。愛一個人,總是恨對方不能陪伴在身邊。詩的前三句用賦,末尾用問句歸結(jié)“怨情”。這里的賦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首先是“卷珠簾”,然后“深坐”,再“顰蛾眉”,最后“淚痕濕”,行動可見,情態(tài)逼人。李白的這首詩寫的就是一個意境,一個孤獨(dú)的女子的思念之情。這樣一個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幾個點(diǎn),由這幾個點(diǎn)勾出一幅簡單的畫面,同時又留下無限的遐想。隨意的一個小細(xì)節(jié),就可以泄露整個主題,可見詩人的洞察力。全詩哀婉凄涼,纏綿悱惻。
賞析
語言平淺簡易,情態(tài)纏綿凄涼,含蓄蘊(yùn)藉,言短意長!昂钣泄乓狻薄ⅰ爸苯訃L(fēng)之遺”,在理解李白詩歌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這些。古代的“美人”不是一個普通的詞,與現(xiàn)代的“美女”很不一樣。《離騷》里的“香草美人”指賢臣明君;《詩經(jīng)》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輕女子,“有美一人,清揚(yáng)婉兮”。“美人卷珠簾”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閨中女子,李白詩歌的“含蓄蘊(yùn)藉”是指詩歌中主人公情韻的婉轉(zhuǎn),而非指寄托興寓,所以說它“直接國風(fēng)之遺”。
“深坐顰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層的!巴ピ荷钌钌顜自S,楊柳堆煙,幕簾無重數(shù)!保W陽修《蝶戀花》)女子所住的閨房在“幕簾無重數(shù)”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這是第一層;“深”還有深情的意思,所謂“美人卷珠簾”,古人思念親人,總要登高望遠(yuǎn),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不能拋頭露面,于是只好“卷珠簾”望著離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離人回來,這是第二層;“深”的第三層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時間很長了。顰是皺的意思,吳宮里的西施“顰”起來的樣子比平日更加美麗,更加楚楚可憐,才有了東施的效顰。“顰蛾眉”更顯出了“美人”之美。
“但見淚痕濕”,因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覺就流下相思淚。“濕”字說明是暗暗地流淚,情不自禁地流淚。聯(lián)系到第二句的“顰蛾眉”,比“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誰”,明明是思念,是愛一個人,卻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點(diǎn)抱怨,離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個人在這深院里忍受著孤單寂寞,離人卻還不回來。但這種恨,其實就是一種愛。愛一個人,總是恨對方不能陪伴在身邊。
詩的前三句用賦,末尾用問句歸結(jié)“怨情”。這里的賦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首先是“卷珠簾”,然后“深坐”,再“顰蛾眉”,最后“淚痕濕”,行動可見,情態(tài)逼人。李白的這首詩寫的就是一個意境,一個孤獨(dú)的女子的思念之情。這樣一個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幾個點(diǎn),由這幾個點(diǎn)勾出一幅簡單的畫面,同時又留下無限的遐想。隨意的一個小細(xì)節(jié),就可以泄露整個主題,可見詩人的洞察力。
李白(lǐ bái)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熱門古詩分類
贊助商鏈接
李白的詩
- 《酬裴侍御留岫師彈琴見寄》
-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
- 《清平調(diào)·名花傾國兩相歡》 唐詩三百首
- 《劍閣賦》 山
- 《鳳臺曲》
- 《送程、劉二侍郎兼獨(dú)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 《結(jié)客少年場行》
- 《少年行三首·其三》
- 《書情寄從弟邠州長史昭》
- 《思邊(一作春怨)》
- 《玉階怨》 唐詩三百首
- 《贈崔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