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輞川別業(yè)》
唐代·王維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優(yōu)婁比丘經(jīng)論學(xué),傴僂丈人鄉(xiāng)里賢。
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沒到東山已經(jīng)將近一年,歸來正好趕上耕種春田。
細雨滌塵草色綠可染衣,水邊桃花紅艷如火將燃。
從事經(jīng)論學(xué)的有道高僧,年老傴僂了的超逸鄉(xiāng)賢。
披衣倒屣出來和我相見,開懷談笑站在柴門之前。
注釋
⑴別業(yè):別墅。晉石崇《思歸引序》:“晚節(jié)更樂放逸,篤好林藪,遂肥遁于河陽別業(yè)!
⑵東山:指輞川別業(yè)所在的藍田山。
⑶春田:春季的田地!端螘ぶ芾蕚鳌罚骸按禾锶,秋園五畦!
⑷堪:可以,能夠。
⑸欲:一作“亦”。然:同“燃”。
⑹優(yōu)婁:釋迦牟尼的弟子。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語。梵語的譯音。意譯“乞士”,以上從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為佛教出家“五眾”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稱和尚。經(jīng)論:佛教指三藏中的經(jīng)藏與論藏!读簳ぶx舉傳》:“為晉陵郡時,常與義僧遞講經(jīng)論!
⑺傴(yǔ)僂(lǚ)丈人:《莊子》外篇·卷七上《達生》:“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zhí)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cè),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傴僂:特指脊梁彎曲,駝背。丈人:古時對老人的尊稱。
⑻披衣:將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三國魏曹丕《
雜詩》之一:“展轉(zhuǎn)不能寐,披衣起彷徨!钡瑰铮▁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國志》卷二十一《魏志·王粲傳》:“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xué)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焙笠蛞孕稳轃崆橛。
⑼語笑:談笑。《南史·袁粲傳》:“郡南一家頗有竹石,粲率爾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嘯詠自得。主人出,語笑款然!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詩經(jīng)·陳風(fēng)·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睗h毛氏傳:“衡門,橫木為門,言淺陋也。棲遲,游息也!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李林甫當政時。天寶三載(744年)后王維買下宋之問位于輞川山谷(今陜西藍田縣西南10余公里處)的輞川山莊,并在其基礎(chǔ)上營建園林別墅,作為他母親奉佛修行的隱居之地。根據(jù)傳世的《輞川集》中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所賦詩句,對照后人所摹的《輞川圖》,可以推測輞川別業(yè)的大致結(jié)構(gòu)。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輞川別業(yè)》是其中的一首。
鑒賞
內(nèi)容點評
《輞川別業(yè)》是一首寫景言情的七律,寫王維在輞川隱居時期的田園生活。此詩先寫作者未到輞川將近一年,回來時正好趕上春耕的農(nóng)忙季節(jié)。沿途所見雨中濃綠的草色,足可染物;水上火紅的桃花像是要燃燒起來,十分迷人。作者與鄉(xiāng)間的人們相處無間,無論是僧人還是隱居鄉(xiāng)里的老人,一聽說作者回來了,都披衣倒屣趕來相見,開懷暢談柴門之前。這與陶淵明的“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一樣,表現(xiàn)了鄉(xiāng)里間淳樸親密的人際關(guān)系,與“人情翻覆似波瀾”的官場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對鄉(xiāng)間田園生活的喜愛。
前四句詩中作者運用了夸張的設(shè)色法。春播的季節(jié),山野之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春草與桃花。春草是怎樣的,桃花是怎樣的,人們大都有親身感受。所以,要處理得使人如身臨其境,是不大容易的。但王維自有見地,他使用了“堪染”來突出一個“綠”字,用“欲然”來突出一個“紅”字,這就是畫家的眼光、畫家的用色法。把紅與綠給予高度的強調(diào)——紅得似乎要燃燒起來;綠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便通過紅綠二色的突出與夸張而躍然紙上了。
頷聯(lián)兩句為傳世名句,寫的是輞川春天的景色。將靜態(tài)景物,寫得具有強烈地動感,使本已很美的綠草、紅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綠,更加紅艷。這種色彩明艷的畫面,反映了詩人“相歡語笑”的喜悅心情,意境優(yōu)美,清新明快。這兩句以夸張的手法寫秾麗的春景,與“桃花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王維《田園樂七首》)有異曲同工之妙。
格律分析
從格律上看,此詩有四處拗,其中前兩處可以確定有救。全詩后半部分平仄較為混亂,出律頗多。第一處是第三句“雨中草色綠堪染(仄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字本應(yīng)用平聲,這里用了仄聲,對句“水上桃花紅欲燃(仄仄平平平仄平)”第三字變仄為平救。第二處是第六句“傴僂丈人鄉(xiāng)里賢(仄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字本應(yīng)用平聲,這里用了仄聲,句內(nèi)第三字變仄為平救。第三處是第七句“披衣倒屣且相見(平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字本應(yīng)用平聲,這里用了仄聲。第四處是第八句“相歡語笑衡門前(平平仄仄平平平)”,首先,第八句與第七句失對;其次,第五字本應(yīng)用仄聲,這里用了平聲,三平尾在格律詩中幾乎是一種錯誤句式,但在此詩的特殊情況下,或可理解為是對第七句拗的一種另類補救。此詩還存在“失對”現(xiàn)象。第六句根據(jù)第五句平仄情況,格律本應(yīng)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但此處卻用了粘,是為失對。第八句根據(jù)第七句平仄情況,格律本應(yīng)為“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此處卻用了粘,再次失對。此詩后半部分發(fā)生的連續(xù)失對,拗而不救,三平尾等現(xiàn)象的集中出現(xiàn),在格律詩中非常罕見。
展開全文⑼語笑:談笑。《南史·袁粲傳》:“郡南一家頗有竹石,粲率爾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嘯詠自得。主人出,語笑款然!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詩經(jīng)·陳風(fēng)·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睗h毛氏傳:“衡門,橫木為門,言淺陋也。棲遲,游息也!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李林甫當政時。天寶三載(744年)后王維買下宋之問位于輞川山谷(今陜西藍田縣西南10余公里處)的輞川山莊,并在其基礎(chǔ)上營建園林別墅,作為他母親奉佛修行的隱居之地。根據(jù)傳世的《輞川集》中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所賦詩句,對照后人所摹的《輞川圖》,可以推測輞川別業(yè)的大致結(jié)構(gòu)。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輞川別業(yè)》是其中的一首。
鑒賞
內(nèi)容點評
《輞川別業(yè)》是一首寫景言情的七律,寫王維在輞川隱居時期的田園生活。此詩先寫作者未到輞川將近一年,回來時正好趕上春耕的農(nóng)忙季節(jié)。沿途所見雨中濃綠的草色,足可染物;水上火紅的桃花像是要燃燒起來,十分迷人。作者與鄉(xiāng)間的人們相處無間,無論是僧人還是隱居鄉(xiāng)里的老人,一聽說作者回來了,都披衣倒屣趕來相見,開懷暢談柴門之前。這與陶淵明的“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一樣,表現(xiàn)了鄉(xiāng)里間淳樸親密的人際關(guān)系,與“人情翻覆似波瀾”的官場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對鄉(xiāng)間田園生活的喜愛。
前四句詩中作者運用了夸張的設(shè)色法。春播的季節(jié),山野之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春草與桃花。春草是怎樣的,桃花是怎樣的,人們大都有親身感受。所以,要處理得使人如身臨其境,是不大容易的。但王維自有見地,他使用了“堪染”來突出一個“綠”字,用“欲然”來突出一個“紅”字,這就是畫家的眼光、畫家的用色法。把紅與綠給予高度的強調(diào)——紅得似乎要燃燒起來;綠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便通過紅綠二色的突出與夸張而躍然紙上了。
頷聯(lián)兩句為傳世名句,寫的是輞川春天的景色。將靜態(tài)景物,寫得具有強烈地動感,使本已很美的綠草、紅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綠,更加紅艷。這種色彩明艷的畫面,反映了詩人“相歡語笑”的喜悅心情,意境優(yōu)美,清新明快。這兩句以夸張的手法寫秾麗的春景,與“桃花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王維《田園樂七首》)有異曲同工之妙。
格律分析
從格律上看,此詩有四處拗,其中前兩處可以確定有救。全詩后半部分平仄較為混亂,出律頗多。第一處是第三句“雨中草色綠堪染(仄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字本應(yīng)用平聲,這里用了仄聲,對句“水上桃花紅欲燃(仄仄平平平仄平)”第三字變仄為平救。第二處是第六句“傴僂丈人鄉(xiāng)里賢(仄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字本應(yīng)用平聲,這里用了仄聲,句內(nèi)第三字變仄為平救。第三處是第七句“披衣倒屣且相見(平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字本應(yīng)用平聲,這里用了仄聲。第四處是第八句“相歡語笑衡門前(平平仄仄平平平)”,首先,第八句與第七句失對;其次,第五字本應(yīng)用仄聲,這里用了平聲,三平尾在格律詩中幾乎是一種錯誤句式,但在此詩的特殊情況下,或可理解為是對第七句拗的一種另類補救。此詩還存在“失對”現(xiàn)象。第六句根據(jù)第五句平仄情況,格律本應(yīng)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但此處卻用了粘,是為失對。第八句根據(jù)第七句平仄情況,格律本應(yīng)為“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此處卻用了粘,再次失對。此詩后半部分發(fā)生的連續(xù)失對,拗而不救,三平尾等現(xiàn)象的集中出現(xiàn),在格律詩中非常罕見。
王維(wánɡ wéi)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遍_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xué),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熱門古詩分類
贊助商鏈接
王維的詩
- 《歸輞川作》
- 《送從弟蕃游淮南》
- 《春過賀遂員外藥園》
- 《早春行》 閨怨
- 《送崔三往密州覲省》
- 《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示裴迪》
- 《春日上方即事》
- 《寄崇梵僧(崇梵寺近東阿覆釜村)》
- 《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
- 《奉寄韋太守陟》
- 《送崔九興宗游蜀》
- 《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萍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