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宋代·王雱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楊柳絲絲風中擺弄輕柔,煙縷迷漾織進萬千春愁。海棠尚未經(jīng)細雨濕潤,梨花卻已盛開似雪,真可惜春天已過去一半。
而今往事實在難以重憶,夢魂歸繞你住過的閨樓?坦堑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麗的豆蔻梢頭。
注釋
①眼兒媚:詞牌名,又名《秋波媚》。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
②弄輕柔:擺弄著柔軟的柳絲。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③海棠三句:指春分時節(jié)。海棠常經(jīng)雨開花,梨花開時似雪,故云。
④難重。弘y以回憶。。▁ǐng):明白、記憶。
⑤秦樓: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蕭史所居之樓。此指
王雱妻獨居之所。
⑥丁香:常綠喬木,春開紫或白花,可作香料。
⑦豆蔻:草本植物,春日開花。
賞析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上片第一句“楊柳絲絲弄輕柔”,柳條細而長,可見季節(jié)是在仲春!芭p柔”字寫楊柳在春風中輕搖的柔美,分外點出垂柳初萌時的細軟輕盈、盎然春意。以“煙縷”來形容輕柔的楊柳,大概是由于四月的時候,垂柳的頂端遠遠望去,宛如一抹淺綠的煙云。楊柳如煙這個比喻并不新鮮,但“煙縷織成愁”,則出語新奇,耐人尋味。如煙的垂柳和心中的愁思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卻用一個“織”字將二者綰合,仿佛楊柳能通曉人性!俺睢弊值某霈F(xiàn).為整首詞披上淡淡哀愁的羽衣。然而這憂傷從何而來,詞人并未解釋。只是在寫完垂柳之后,他將筆觸轉向春日的另兩種花朵:海棠與梨花。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薄坝辍薄把倍际敲~活用作動詞,這句的意思是說,海棠的花瓣還未像雨點般墜,。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經(jīng)如雪花般紛紛飄落。由此知道,原來春天已經(jīng)過去一半了。在韶華易逝的感喟中,詞人不禁觸目生愁。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痹瓉碛幸欢沃档昧魬佟⒅档米窇训耐。但是年光不能倒流,歷史無法重演,舊地又不能再到,則只有憑借回歸的魂夢,圍繞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懷念的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痹~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達。這分明就是在感嘆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憂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結連理。整個下片的意思是說,盡管一切的夢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內(nèi)心纏綿不斷的情意依然專注在那個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境界。
創(chuàng)作背景
王雱為王荊公的兒子,他身體虛弱纏綿病榻,于是與妻子分居,讓妻子單獨住在樓上。王荊公做主把他的妻子重新嫁給了別人,王雱因懷念妻子而為她寫了這首詞。
展開全文⑥丁香:常綠喬木,春開紫或白花,可作香料。
⑦豆蔻:草本植物,春日開花。
賞析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上片第一句“楊柳絲絲弄輕柔”,柳條細而長,可見季節(jié)是在仲春!芭p柔”字寫楊柳在春風中輕搖的柔美,分外點出垂柳初萌時的細軟輕盈、盎然春意。以“煙縷”來形容輕柔的楊柳,大概是由于四月的時候,垂柳的頂端遠遠望去,宛如一抹淺綠的煙云。楊柳如煙這個比喻并不新鮮,但“煙縷織成愁”,則出語新奇,耐人尋味。如煙的垂柳和心中的愁思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卻用一個“織”字將二者綰合,仿佛楊柳能通曉人性!俺睢弊值某霈F(xiàn).為整首詞披上淡淡哀愁的羽衣。然而這憂傷從何而來,詞人并未解釋。只是在寫完垂柳之后,他將筆觸轉向春日的另兩種花朵:海棠與梨花。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薄坝辍薄把倍际敲~活用作動詞,這句的意思是說,海棠的花瓣還未像雨點般墜,。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經(jīng)如雪花般紛紛飄落。由此知道,原來春天已經(jīng)過去一半了。在韶華易逝的感喟中,詞人不禁觸目生愁。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痹瓉碛幸欢沃档昧魬佟⒅档米窇训耐。但是年光不能倒流,歷史無法重演,舊地又不能再到,則只有憑借回歸的魂夢,圍繞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懷念的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痹~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達。這分明就是在感嘆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憂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結連理。整個下片的意思是說,盡管一切的夢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內(nèi)心纏綿不斷的情意依然專注在那個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境界。
創(chuàng)作背景
王雱為王荊公的兒子,他身體虛弱纏綿病榻,于是與妻子分居,讓妻子單獨住在樓上。王荊公做主把他的妻子重新嫁給了別人,王雱因懷念妻子而為她寫了這首詞。
王雱(wánɡ pānɡ)
王雱(1044-1076年),字元澤,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xiāng)縣上池村人),文學家,道學、佛學學者。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之子。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