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一閉風(fēng)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
------該詩句摘自唐代詩人李益的《隋宮燕》
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一落已成塵。
自從一閉風(fēng)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
鑒賞
隋煬帝楊廣在位十三年,三下江都(今江蘇揚州)游玩,耗費大量民力、財力,最后亡國喪身。因此“隋宮”(隋煬帝在江都的行宮)就成了隋煬帝專制腐敗、迷于聲色的象征。李益對隋宮前的春燕呢喃,頗有感觸,便以代燕說話的巧妙構(gòu)思,抒發(fā)吊古傷今之情。
“燕語如傷舊國春”,目睹過隋宮盛事的燕子正在雙雙低語,像是為逝去的“舊國”之“春”而感傷。這感傷是由眼前的情景所引起的。君不見“宮花旋落已成塵”,此時春來隋宮只有那不解事的宮花依舊盛開,然而也轉(zhuǎn)眼就凋謝了,化為泥土,真是花開花落無人問。況且此等景象已不是一年兩年,而是“自從一閉風(fēng)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燕子尚且感傷至此,而何況是人。筆致含蓄空靈,是深一層的寫法。
天下當然沒有如此多情善感、能“傷舊國”之“春”的燕子。然而“詩有別趣,非關(guān)理也”(嚴羽《滄浪詩話》)。讀者并不覺得它荒誕,反而認真地去欣賞它、體味它。因為它虛中有實,幻中見真。隋宮確曾有過熱鬧繁華的春天;而后“一閉風(fēng)光”,蔓草萋萋;春到南國,燕子歸來,相對呢喃如語;這些都是“實”。盡管隋宮已經(jīng)荒涼破敗,隋宮燕卻依然年年如期而至。燕子銜泥筑巢,所以那宮花凋落,旋成泥土,也很能反映燕子的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燕子要巢居在屋內(nèi),自然會留意巢居的屋子有沒有人。這些都是“真”。詩人就是這樣通過如此細致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將隋宮的衰颯和春燕歸巢聯(lián)系起來,把燕子的特征和活動化為具有思想內(nèi)容的藝術(shù)形象,這種“虛實相成,有無互立”(葉燮《原詩》)的境界,增強了詩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更美、更新鮮、更富情韻的藝術(shù)享受。
自從一閉風(fēng)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
李益的詩
- 《牡丹(一作詠牡丹贈從兄正封)》
- 《嘉禾寺見亡友王七題壁》
- 《橫吹曲辭·紫騮馬》
- 《入南山至全師蘭若》
- 《送襄陽李尚書》
- 《大禮畢皇帝御丹鳳門改元建中大赦》
- 《送遼陽使還軍》
- 《揚州早雁》
- 《答竇二曹長留酒還榼》
- 《春晚賦得馀花落(得起字)》
- 《將赴朔方早發(fā)漢武泉》
- 《喜邢校書遠至對雨同賦遠晚飯阮返五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