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業(yè)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代·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fēng)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夕陽越過了西邊的山嶺,千山萬壑忽然昏暗靜寂。
月照松林更覺夜晚清涼,風(fēng)聲泉聲共鳴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盡,煙靄中鳥兒剛歸巢安息。
丁大約定今晚來寺住宿,獨自撫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釋
⑴業(yè)師:法名業(yè)的僧人。一作“來公”。山房:僧人居所。期:一作“待”。
⑵度:過、落。
⑶壑:山谷。倏:一下子。
⑷滿清聽:滿耳都是清脆的響聲。
⑸樵人:砍柴的人。
⑹煙:炊煙和霧靄。一作“磴”。
⑺之:此。子: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宿來:一作“未來”。
⑻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攜琴”。
鑒賞
此詩寫詩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來而友人仍不至?xí)r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帶黃昏時美麗的自然景色。詩人先后描繪夕陽西下、群壑昏暝、松際月出、風(fēng)吹清泉、樵人歸盡、煙鳥棲定等生動的意象,渲染環(huán)境氣氛。隨著景致的流動,時間在暗中轉(zhuǎn)換,環(huán)境越來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詩中,很善于表現(xiàn)自然景物在時間中的運動變化。山區(qū)尋常的景物,一經(jīng)作者妙筆點染,便構(gòu)成一幅清麗幽美的圖畫。
這首詩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形象,不僅僅準(zhǔn)確地表現(xiàn)出山中從薄暮到深夜的時態(tài)特征,而且融統(tǒng)著詩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別是“松月生夜涼,風(fēng)泉滿清聽”兩句,寫詩人見松月而覺夜涼,聽見泉而感山幽,細(xì)致入微地傳達出日暮山間聽泉時的全部感受,很有韻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點出“之子期宿來”,然后在第八字再點出一個“候”字。“孤琴候蘿徑”,以“孤”修飾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蘿”字修飾“徑”,也似有意似無意地反襯詩人的
孤獨。因為藤蘿總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錯地群生的。這一句詩,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動地勾勒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見這位風(fēng)神散朗的詩人,抱著琴,孤零零地佇立在灑滿月色的蘿徑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來。詩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詩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讀者眼前。
扎看起來,前六句是寫景,只有結(jié)尾兩句寫候友。其實不然,詩從一開始就在寫候友,不過詩人暗藏在景物中,沒有露面罷了。前六句看起來是無人之境,實際上是有人之境!叭痕仲恳殃浴笔窃娙丝吹降,“松月生夜涼”是詩人感到的,“風(fēng)泉滿清聽”是詩人的感覺,“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也是詩人看到的。透過這些詩句,可想而知詩人候友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待讀到“孤琴候蘿徑”,暗藏在景物中的人,與撫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驀地活起來,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全詩色彩不斷變幻,景物描寫十分清幽,語言含蓄委婉卻不失韻味!八稍律箾,風(fēng)泉滿清聽”兩句是此詩名句。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寫作年代待考,其背景是這樣:孟浩然住在僧人業(yè)師的廟里,他的朋友丁大(可能是丁鳳,有才華而不得志)約定晚上來廟里和他共宿。天快黑了,丁大還沒有來,孟浩然就除廟等候他,并作此詩記其事。
展開全文扎看起來,前六句是寫景,只有結(jié)尾兩句寫候友。其實不然,詩從一開始就在寫候友,不過詩人暗藏在景物中,沒有露面罷了。前六句看起來是無人之境,實際上是有人之境!叭痕仲恳殃浴笔窃娙丝吹降,“松月生夜涼”是詩人感到的,“風(fēng)泉滿清聽”是詩人的感覺,“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也是詩人看到的。透過這些詩句,可想而知詩人候友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待讀到“孤琴候蘿徑”,暗藏在景物中的人,與撫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驀地活起來,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全詩色彩不斷變幻,景物描寫十分清幽,語言含蓄委婉卻不失韻味!八稍律箾,風(fēng)泉滿清聽”兩句是此詩名句。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寫作年代待考,其背景是這樣:孟浩然住在僧人業(yè)師的廟里,他的朋友丁大(可能是丁鳳,有才華而不得志)約定晚上來廟里和他共宿。天快黑了,丁大還沒有來,孟浩然就除廟等候他,并作此詩記其事。
孟浩然(mènɡ hào rán)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熱門古詩分類
贊助商鏈接
孟浩然的詩
- 《下贛石》
- 《宿建德江》 部編版小學(xué)古詩
- 《送朱大入秦》 送別
- 《贈蕭少府》
- 《尋香山湛上人》
- 《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一題作峴山亭送朱大)》
- 《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
- 《重酬李少府見贈》
- 《自洛之越》
-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韓公父常為襄州使)》
-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歸越》
- 《游鳳林寺西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