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廟歌辭·祭汾陰樂章·太和》
唐代·王晙
於穆圣皇,六葉重光。太原刻頌,后土疏場。
寶鼎呈符,歊云孕祥。禮樂備矣,降福穰穰。
王晙(wánɡ jùn)
王晙(653年-732年),滄州景城(今河北滄縣)人,唐朝宰相、名將。王晙明經(jīng)出身,授清苑縣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縣令,在任桂州都督時,興修水利,開墾屯田,深得百姓愛戴。后來,王晙歷任鴻臚少卿、朔方軍副大總管、安北大都護(hù)、太仆少卿、隴右群牧使。開元二年(714年),王晙率二千兵馬襲破入侵的吐蕃軍,因功加為銀青光祿大夫,進(jìn)封并州大都督府長史,賜爵清源縣男。四年(716年),王晙平定突厥降戶叛亂,升任左散騎常侍、朔方行軍大總管,加封御史大夫。九年(721年),王晙鎮(zhèn)壓胡人康待賓叛亂,進(jìn)爵清源縣公,但不久因胡人再叛,被貶為梓州刺史。后起復(fù)為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此后,王晙歷任吏部尚書兼太原尹、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軍節(jié)度大使、蘄州刺史、戶部尚書。開元二十年(732年),王晙去世,追贈尚書左丞相,謚號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