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遲遲春日弄輕柔》
宋代·朱淑真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日暖暖的陽光,像在撫弄著楊柳輕柔的枝條,在花園的小徑上,涌動著濃濃的香氣?蛇^了清明節(jié)天卻陰了起來,云霧籠罩著紅樓,好似是把它鎖住,那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午睡醒來,聽到鶯兒美妙的鳴叫聲,卻又喚起了我的春愁。這鶯兒卻在哪里呢?是在綠楊影里,是在海棠亭畔,還是在紅杏梢頭?
注釋
眼兒媚:詞牌名,又名《秋波媚》。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
遲遲:陽光溫暖、光線充足的樣子。
輕柔:形容風和日暖。
花徑:花間的小路。
暗香:指幽香。
朱樓:指富麗華美的樓閣。
梢頭:樹枝的頂端。
賞析
朱淑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詞人,這首詞寫一位閨中女子(實際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緒萬端。
上片“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兩句,描繪出一幅風和日麗,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斑t遲春日”語出《詩經(jīng)·七月》“春日遲遲”,“遲遲”指日長而暖!芭p柔”三字,言和煦的陽光在撫弄著楊柳的柔枝嫩條。
秦觀《江城子》詞:“西城楊柳弄春柔!薄芭弊窒碌煤苊睿蜗笊鷦吁r明。對此良辰美景,主人公信步走在花間小徑上,一股暗香撲鼻而來,令人心醉,春天多么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長,清明過后,卻遇上陰霾的天氣,云霧籠罩著朱閣繡戶,猶如給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罩上了一層愁霧,使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傷心往事?磥黹_頭所寫的春光明媚,并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已經(jīng)逝去的美好時光。不然和煦的陽光與云霧是很難統(tǒng)一在一個畫面上,也很難發(fā)生在同一時間內(nèi)。“云鎖朱樓”的“鎖”字,是一句之眼,它除了給讀者云霧壓樓的陰霾感覺以外,還具有鎖在深閨的女子不得自由的象喻性。“鎖”字蘊含豐富,將陰云四布的天氣、深閨女子的被禁錮和心頭的郁悶,盡括其中。
下片著重表現(xiàn)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這種春愁是由黃鶯的啼叫喚起的。大凡心緒不佳的女子,最易聞鳥啼而驚心,故唐詩有“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之句。試想一個愁緒萬端的女子,在百無聊賴之時,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時光,午睡醒來,聽到窗外鶯聲巧囀。不禁喚起了她的春愁。黃鶯在何處啼叫呢?是在綠楊影里,還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紅杏梢頭呢?自問自答,頗耐人玩味。
這首詞筆觸輕柔細膩,語言婉麗自然。作者用鳥語花香來反襯自己的惆悵,這是以樂景寫哀的手法。作者在寫景上不斷變換畫面,從明媚的春日,到陰霾的天氣;時間上從清明之前,寫到清明之后;有眼前的感受,也有往事的回憶。既有感到的暖意,嗅到馨香,也有聽到的鶯啼,看到的色彩。通過它們表現(xiàn)女主人公細膩的感情波瀾。下片詞的自問自答,更是妙趣橫生。詞人將靜態(tài)的“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引入黃鶯的巧囀,靜中有動、寂中有聲,化靜態(tài)美為動態(tài)美,使讀者仿佛聽到鶯啼之聲不斷地從一個地方流播到另一個地方,使鳥啼之聲富于立體感和流動感。這是非常美的意境創(chuàng)造。以聽覺寫鳥聲的流動,使人辨別不出鳥鳴何處,詞人的春愁,也像飛鳴的流鶯,忽兒在東,忽兒在西,說不清準確的位置。這莫可名狀的愁怨,詞人并不說破,留給讀者去想象,去補充。
創(chuàng)作背景
朱淑真是中國宋代著名女詞人,與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稱“詞壇雙壁”。其雖家世顯赫,婚姻卻十分不幸,她又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多才多藝的她只能將愁思寄予詞的寫作。詞率性凄清,清空柔媚,感情真摯,情韻俱勝,此詞正是其詞風格的寫照。
展開全文下片著重表現(xiàn)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這種春愁是由黃鶯的啼叫喚起的。大凡心緒不佳的女子,最易聞鳥啼而驚心,故唐詩有“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之句。試想一個愁緒萬端的女子,在百無聊賴之時,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時光,午睡醒來,聽到窗外鶯聲巧囀。不禁喚起了她的春愁。黃鶯在何處啼叫呢?是在綠楊影里,還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紅杏梢頭呢?自問自答,頗耐人玩味。
這首詞筆觸輕柔細膩,語言婉麗自然。作者用鳥語花香來反襯自己的惆悵,這是以樂景寫哀的手法。作者在寫景上不斷變換畫面,從明媚的春日,到陰霾的天氣;時間上從清明之前,寫到清明之后;有眼前的感受,也有往事的回憶。既有感到的暖意,嗅到馨香,也有聽到的鶯啼,看到的色彩。通過它們表現(xiàn)女主人公細膩的感情波瀾。下片詞的自問自答,更是妙趣橫生。詞人將靜態(tài)的“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引入黃鶯的巧囀,靜中有動、寂中有聲,化靜態(tài)美為動態(tài)美,使讀者仿佛聽到鶯啼之聲不斷地從一個地方流播到另一個地方,使鳥啼之聲富于立體感和流動感。這是非常美的意境創(chuàng)造。以聽覺寫鳥聲的流動,使人辨別不出鳥鳴何處,詞人的春愁,也像飛鳴的流鶯,忽兒在東,忽兒在西,說不清準確的位置。這莫可名狀的愁怨,詞人并不說破,留給讀者去想象,去補充。
創(chuàng)作背景
朱淑真是中國宋代著名女詞人,與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稱“詞壇雙壁”。其雖家世顯赫,婚姻卻十分不幸,她又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多才多藝的她只能將愁思寄予詞的寫作。詞率性凄清,清空柔媚,感情真摯,情韻俱勝,此詞正是其詞風格的寫照。
朱淑真(zhū shū zhēn)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F(xiàn)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