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石之死》
若石居冥山之陰,有虎恒窺其藩。若石帥家人晝夜警:日出而殷鉦,日入而舉輝,筑墻掘坎以守。卒歲虎不能有獲。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為虎死無毒己者矣。于是弛其憊,墻壞而不葺。無何,有貙聞其牛羊豕之聲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為貙也,斥之不走。貙人立而爪之?dāng)。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h4>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若石隱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經(jīng)常蹲在他的籬笆外窺視。若石率領(lǐng)他的家人日夜警惕。日出的時(shí)候敲響金屬,日落的時(shí)候就點(diǎn)起篝火,筑墻、挖坑來防守。一年結(jié)束了,老虎不能有所捕獲。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很開心,自己認(rèn)為老虎死了就沒有對自己形成危害的動物了。從此,他放松了警惕和防備,墻壞了不補(bǔ),籬笆壞了也不修。忽然有一天,有一只貙聽到他家的牛羊豬的聲音就進(jìn)去并吃它們。若石不知道它是貙, 趕它走,但貙并不離開;貙像人一樣站立起來用爪子抓死了他。有人說:若石只知道其中一個(gè)而不知道另一個(gè),他死了也活該。
注釋
陰:山的北面。
恒:常常,經(jīng)常。
窺:窺視,偷看。
藩:籬笆。
帥:同“率”,率領(lǐng)。
警:警惕。
卒:終,完畢,結(jié)束。
歲:年 。
毒:危害。
弛:放松,放下 。
葺(qì):修補(bǔ)。
無何:不久。
貙(chū):一種體小兇猛的野獸。
豕(shǐ):豬。
斥:呵斥。
走:跑。
以:用 。
人立:像人一樣站立。
但:只。
宜:應(yīng)該,應(yīng)當(dāng)。
備:防備。
殷鉦:敲響金屬。
舉輝:點(diǎn)起篝火。
劉基(liú jī)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shí)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jīng)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yè)、開創(chuàng)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xué)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jī)妙算、運(yùn)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