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宮】醉太平_傷春煙消寶》
元代·張可久
傷春
煙消寶鴨,字篆銀蝸,傷春心事付琵琶,誤平康過馬。玉容淚濕鴛鴦帕,紅絨再冷秋千架,金壺水換牡丹花,等他來看咱。
金華山中
金華洞冷,鐵笛風生。尋真何處寄閑情?小桃源暮景。數(shù)枝黃菊勾詩興,一川紅葉迷仙徑,四山白月共秋聲,詩翁醉醒。
登臥龍山
黃庭小楷,白苧新栽,一篇閑賦寫秋懷,上越王古臺。半天虹雨殘云載,幾家漁網(wǎng)斜陽曬,孤村酒市野花開,長吟去來。
山中小隱
裹白云紙襖,掛翠竹麻條,一壺村酒話漁樵,望蓬萊縹緲。漲葡萄青溪春水流仙棹,靠團標空巖夜雪迷丹灶,碎芭蕉小庭秋樹響風濤,先生醉了。
張可久(zhānɡ kě jiǔ)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