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
晏嬰(前578-前500),字仲,謚平,又稱晏子,漢族,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jié)儉,謙恭下士著稱。據(jù)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其父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
生平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習(xí)慣上多稱平仲,春秋時齊國萊地夷維人(今山東省萊州市平里店鎮(zhèn))。春秋后期齊國的國相,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憂國憂民,敢于直諫,在諸候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晏嬰之父晏弱死后,晏嬰繼任齊卿,歷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的卿相,輔政長達60余年。晏子甚是睿智,愛民,不辱使命;為春秋時期的人才之一。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現(xiàn)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zhèn)永順村東南約350米。其封地為晏城,在今山東省齊河縣晏城鎮(zhèn)。
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善于辭令,使楚時曾舌戰(zhàn)楚王,維護國家尊嚴(yán)。內(nèi)輔國政,屢諫齊君。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wèi)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jié)儉,謙恭下士著稱。
明黃道周《節(jié)寰袁公傳》:“予觀古人尚哲簡戇,因事蟬脫,如季札、蘧瑗、晏嬰、樂毅之流,皆值禍難飄然,有以自立。”
主要著作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跡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相傳是后人為晏嬰所撰,眼下一般認(rèn)為是后人集其言行軼事而編成。書名始見于《史記·管晏列傳》!稘h書·藝文志》稱其《晏子》,列在儒家類。
《晏子春秋》是記述春秋末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內(nèi)篇、外篇兩部分,內(nèi)篇分諫上、諫下、問上、問下、人上、雜下
晏嬰(前578-前500),字仲,謚平,又稱晏子,漢族,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jié)儉,謙恭下士著稱。據(jù)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其父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
生平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習(xí)慣上多稱平仲,春秋時齊國萊地夷維人(今山東省萊州市平里店鎮(zhèn))。春秋后期齊國的國相,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憂國憂民,敢于直諫,在諸候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晏嬰之父晏弱死后,晏嬰繼任齊卿,歷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的卿相,輔政長達60余年。晏子甚是睿智,愛民,不辱使命;為春秋時期的人才之一。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現(xiàn)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zhèn)永順村東南約350米。其封地為晏城,在今山東省齊河縣晏城鎮(zhèn)。
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善于辭令,使楚時曾舌戰(zhàn)楚王,維護國家尊嚴(yán)。內(nèi)輔國政,屢諫齊君。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wèi)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jié)儉,謙恭下士著稱。
明黃道周《節(jié)寰袁公傳》:“予觀古人尚哲簡戇,因事蟬脫,如季札、蘧瑗、晏嬰、樂毅之流,皆值禍難飄然,有以自立。”
主要著作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跡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相傳是后人為晏嬰所撰,眼下一般認(rèn)為是后人集其言行軼事而編成。書名始見于《史記·管晏列傳》!稘h書·藝文志》稱其《晏子》,列在儒家類。
《晏子春秋》是記述春秋末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內(nèi)篇、外篇兩部分,內(nèi)篇分諫上、諫下、問上、問下、人上、雜下
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諫上、諫下立要記敘晏嬰勸諫齊君的言行,問上、問下主要記敘君臣之間、卿士之間以及外交活動中的問答,雜上、雜下主要記敘晏嬰其他各種各樣的事件。外篇兩篇內(nèi)容較為駁雜,與內(nèi)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別。各篇之間的內(nèi)容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互有聯(lián)系,個別的還有互相矛盾之處。
《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內(nèi)、外篇。主要記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軼事等。語言簡練,情節(jié)生動,生動呈現(xiàn)出了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答辯性。書中寓言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情節(jié)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后人做人處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較大的影響與啟迪。其中,《晏子使楚》被改編為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文11課,文言文版《晏子使楚》被編入蘇教版與長春版教材中,《橘逾淮為枳》編入滬教版。
墓冢
晏嬰墓在齊國故城宮城北門外,今齊都鎮(zhèn)永順村東南約350米。墓高約11米,南北50米,東西43米。墓前立有明萬歷二十六年五朋石碑一幢,刻有“齊相晏平仲之墓”和清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三年重修碑兩方。1981年圍墓修筑圍墻,南面開門,以作護。1982年秋,鐫刻清道光七年《古代圣賢傳略》所刊晏平仲像與晏氏傳略石碑!杜R淄縣志》載:“晏子祠在城西北晏子墓前,清康熙五十二年建!
鐵事典故
折沖樽俎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zhàn)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為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齊國。齊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間,正值酒酣耳熱,均有幾分醉意之時,范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說:“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頭告訴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給客人。”范昭接過侍臣遞給的酒,一飲而盡。晏嬰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眼中,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為主公再換一個!币勒债(dāng)時的禮節(jié),在酒席之上,君臣應(yīng)是各自用個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違反了這個禮節(jié),是對齊國國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試探對方的反應(yīng)如何,但還是被晏嬰識破了。
范昭回國后,向晉平公報告說:“現(xiàn)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時候,我試探了一下齊國君臣的反應(yīng),結(jié)果讓晏嬰識破了!狈墩颜J(rèn)為齊國有這樣的賢臣,當(dāng)前去攻打齊國,絕對沒有勝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客饨坏慕簧媸箶橙朔艞夁M攻的打算,即當(dāng)下“折沖樽俎”這個典故,就是來自晏嬰的事跡?鬃臃Q贊晏嬰的外交表現(xiàn)說:“不出樽俎之間,而折沖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機謀的真實寫照。
霸業(yè)因時而興
晏相國來到了館舍,楚國大臣為他洗塵接風(fēng),席間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楚國下大夫首先發(fā)言道:“齊自太公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shù)萬,足可以與楚匹敵。為什么自齊桓公稱霸中原之后,曇花一現(xiàn),再不能領(lǐng)袖諸侯了呢?以齊國國土之寬廣,人口之眾多,國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國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國結(jié)盟,這太讓人費解了。”
晏嬰答:“識時務(wù)者為俊杰,通機變者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諸侯之后,諸侯連年征戰(zhàn),春秋五霸迭興,齊國稱霸于中原,秦國威振于西戎,楚國稱雄于荊蠻之地,這一切固然有人為的因素,可大多數(shù)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晉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極一時,其死后子孫衰弱,再也難振往日之雄風(fēng); 就連你們楚國也自楚莊王之后,亦常受吳晉二國的騷擾,困苦不堪。難道只有齊國衰弱不成?今日齊國前來交好結(jié)盟,這只是鄰國之間的友好往來罷了。你作為楚國名臣,應(yīng)通曉‘隨機應(yīng)變’這四個字的含義,怎么也問出這樣的問題呢?”
良臣死社稷
下大夫臉紅著退了下來,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氣地質(zhì)問道:“平仲您自以為是隨機應(yīng)變之士,然而齊自內(nèi)亂以來,齊臣為君死的不可計數(shù),而您作為齊國的世家大族,卻不能討伐叛賊,或棄官明志,或為君王而死,您不覺得羞愧嗎?為什么還留戀名譽地位遲遲不肯離去呢?”
晏嬰正色反駁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節(jié),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我只知道君主為國家的社稷而死時,作臣子的才應(yīng)該與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為國家社稷而死,那么我為什么要隨隨便便從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雖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來沽名釣譽呢?況且在國家有變時,我不離去,乃是為了迎立新君,為的是保存齊的宗祖,并非貪圖高位呀,假使每個人都離開了朝中,國家大事又有誰來做呢?并且國家內(nèi)亂,哪一國沒有發(fā)生過呢?你們楚國不是也有這種事嗎?又何必責(zé)怪我們?”
外貌不足識人
又有人不滿地說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絕倫,雄偉無比,而今相國您,身高不足五尺,手無縛雞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說客罷了。單單依靠口舌,而沒有實際的本領(lǐng),欺世盜名,不感到可恥嗎?”“我聽說稱錘雖小,能值千斤,舟槳雖長,不免為水浸沒,紂王勇武絕倫,不免身死國亡,為什么呢?我承認(rèn)自己并無出眾的本領(lǐng),愧居相位,卻絕不是與您逞口舌之利,只是問有所答罷了。難道我拒不回答嗎?那也太無禮了!
晏子使楚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國去,楚國國王知道晏子的個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墻的大門旁邊又開了個五尺來高的洞,請晏子從那個小洞進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戲弄他,嚴(yán)詞加以拒絕。他說,“到了“狗國”,才走狗洞,我現(xiàn)在是出使楚國,不應(yīng)該走狗門!
招待晏子的官員聽他這么一說,只好請晏子從大門進去。晏子進去以后,就拜見楚王。楚王故意問:“是因為齊國再沒有別人,才派你來的嗎?”
晏子回答說:“齊國的人多極了,僅都城就有上百條街道,人們把衣袖舉起來,就可以遮住太陽;人們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樣。
楚王接著問:“既然如此,那么為什么派你出訪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們齊國派使節(jié)出訪很有講究,對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們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國家;對那些愚蠢無能的使臣,就派他們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國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無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國來了!标套拥脑捠贡敬蛩阋獞蚺某䥽紓兠婷嫦嘤U,半天說不出話來。
在這次出訪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國。楚王聽說晏子要來,就向他的大臣們說:“晏子是齊國最會說話的人,F(xiàn)在他將要到我們楚國來,我想羞辱他一下,你們有什么好主意嗎?”
有一個官員建議說:“當(dāng)晏子來的時候,請允許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綁著的是做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說:"齊國人。"大王再問:"為什么要綁他?"士兵就說:"因為他偷了東西!背跤X得這是一個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當(dāng)。
晏子來到楚國,楚王設(shè)宴招待他。喝酒正喝的高興的時候,兩名小官綁著一個人來見楚王。楚王問道:“你們綁的是什么人,為什么綁他?”
士兵回答說:“是齊國人,因為他犯了盜竊罪!
楚王故意看著晏子說:“齊國人天生就喜歡盜竊嗎?”
晏子以柑橘打比方,說明人在齊國好好勞動,一到楚國便做賊,也許是兩國水土不同吧。使楚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楚王聽了晏子一番反駁,苦笑著承認(rèn)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類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還很多。晏子憑自己的智慧,挫敗了一些國家有辱齊國國格和晏子人格的陰謀,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成為春秋末期著名的外交家。
二桃殺三士
《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二》:“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博虎聞。晏子進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見公曰:‘......此(指三士)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唬骸诱,搏之恐不得,剌之恐不中也!套釉唬骸私粤臄持艘玻瑹o長幼之禮!蛘埞谷松兖佒遥骸雍尾活汗Χ程遥俊庇谑侨拷哉摴幪,最后“皆反(返)其桃,挈領(lǐng)而死。
齊靈公末年
晏嬰繼父任為卿(執(zhí)政的高級長官)時,已是齊靈公末年。當(dāng)時的齊國早已不是管仲為相時的齊桓公時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國勢日漸衰微。偏偏這齊靈公又昏庸怪僻,懦弱無能,還窮兵黷武,屢犯魯境,弄得國弱兵疲,百姓怨聲載道。盡管晏嬰屢進忠言,卻很少被齊靈公采納。周靈王十七年(公元前五五五年)十月,晉國率領(lǐng)諸侯的***攻打齊國。齊靈公率兵在平陰(齊地,今山東平陰縣東北)抵抗,結(jié)果兵敗逃亡,第二年就死了。齊靈公死后,齊莊公繼位。這齊莊公也是個昏君,他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顧道義。他在國內(nèi)設(shè)置了“勇士”爵位,還重用殖綽、郭最等勇士,用以鼓勵人們的尚武精神。這樣一來,就使得一些流氓無賴、地痞惡霸在朝廷內(nèi)外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弄得家家關(guān)門,人人自危。身為相國的晏嬰眼看著齊國風(fēng)氣日下,憂心忡忡,曾經(jīng)多次勸諫,然而齊莊公就是充耳不聞。他見齊莊公不是一個從諫如流的人,便輾轉(zhuǎn)反側(cè),心急如焚。其實,齊莊公即位后首先考慮的,就是怎樣對外用兵,建立武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鞏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對晏嬰的勸導(dǎo),不但不聽,反而漸生嫌煩之意。周靈王二十年(公元前五五二年),齊莊公不聽晏嬰勸阻,執(zhí)意收留了晉國的下卿欒盈,還暗中將欒盈及其黨徒送入曲沃(河南陜縣南曲沃鎮(zhèn))組織叛亂,并且乘機攻打晉國。其后不久,齊莊公又置晏嬰的勸諫于不顧,仍然一意孤行,興兵伐魯,終于激怒了晉國。晏嬰無奈,只好將家中貴重物品上充國庫,其余盡散周圍百姓,攜帶妻兒老小到東海之濱的一個小村,一邊打魚和耕田以維持生活,一邊密切關(guān)注著事態(tài)的變化。
周靈王二十四年
周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五四八年)五月,當(dāng)晉國聯(lián)合眾諸侯意欲大舉伐齊的時候,齊國朝野上下驚慌萬狀。恰在此時,齊莊公和大貴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之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決定乘機殺死齊莊公以向晉國解說。這天,齊莊公大擺酒席,招待前來進貢的莒國國君黎比公,下令群臣前來坐陪。崔杼稱病未去。齊莊公不但未加責(zé)怪,反而暗自歡喜:我又可以借機會見棠姜了。席罷人散,齊莊公以探病為由去崔杼家與棠姜私會,旋即被預(yù)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士射殺了。
聽說齊莊公被崔杼所殺,晏嬰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帶著隨從前往齊都去吊唁齊莊公。晏嬰來到崔杼家門前,他身邊的下人擔(dān)心地問他:“您將為國君殉而葬嗎?”晏嬰說:“難道是我一個人的國君,我應(yīng)該為他而死?”隨從又說:“那么我們何不逃跑呢?“晏嬰說:“難道國君的死是我的罪過,我要逃跑?”“那么我們還是回去吧?”晏嬰說:“國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作為萬民之主,難道只是為了利用他的地位來高跨于百姓之上?應(yīng)當(dāng)主持國政,作為君主的臣下,難道只是為了獲取俸祿?應(yīng)當(dāng)保衛(wèi)國家!所以君主為國家而死,那么臣下就應(yīng)該為他而死;君主為國家而逃亡,臣下就應(yīng)該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為自己的私欲而死,為個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寵愛的人,誰敢承擔(dān)責(zé)任,為他而死,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現(xiàn)在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說罷,晏嬰徑自闖進崔家,脫掉帽子,捶胸頓足,不顧一切地?fù)湓邶R莊公的尸體上,號啕大哭了一場,然后起身離去。崔杼的左右欲殺掉晏嬰,崔杼對晏嬰也早已恨之人骨,但是有所顧忌,便對身邊的人說:“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殺了他,我就會失去民心!
殺死齊莊公后,崔杼便和另一個大貴族慶封擁立齊莊公的異母兄弟杵臼為國君,這就是齊景公。為了鞏固權(quán)勢,樹立威信,他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驅(qū)趕到太公廟上,派兵內(nèi)外把守,逼迫大家歃血為盟,表示效忠于他。稍有違迕,即被處死。已經(jīng)殺了七個人,氣氛十分恐怖。
晏嬰
輪到晏嬰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晏嬰。晏嬰從容舉杯,義憤填膺地對天盟誓:“我只忠于君主和國家。凡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者均不得好死!”說罷,一飲而盡。崔杼惱羞成怒,惡狠狠地用劍頂著晏嬰的胸膛,要他重新發(fā)誓。晏嬰毫不畏懼,厲聲回答:“崔杼,你讀過《詩經(jīng)》嗎?詩曰:‘莫莫葛藟,延于條枚,凱弟君子,求福不回!还苣闶怯玫犊愁^,還是用劍穿胸,我晏嬰決不屈服!”崔杼怒不可遏。這時,身邊的一個心腹悄悄地對他說:“千萬使不得!您殺莊公,是因為他無道,國人反應(yīng)不大,您如果殺了晏嬰,那可就麻煩了!贝掼虥]奈他何,咬牙切齒地看著晏嬰拂袖而去。
晏嬰登上馬車,車夫立刻快馬加鞭,趕緊離開是非之地,以防不測。晏嬰若無其事,從容不迫地對車夫說:“安穩(wěn)一點,不要失態(tài)?炝瞬灰欢ň陀谢盥,慢了也不見得就會死。鹿生長在山上,可是它命卻掌握在廚師那里。如今,我也像鹿一樣。” 晏嬰一路平安到家,最終也沒遭到什么迫害。
晏嬰真可謂是知命之人!
命運是什么?命是指不知為什么會這樣,但卻終于這樣了。靠耍聰明乖巧做事的人是不能領(lǐng)會這些的。命運這東西,靠近它未必就得到,離開也未必就失去。既然命該如此,那就按照道義泰然處之。可以說,通達事理的人通曉死生之義。而通曉死生之義后,個人的利益存亡就不會令人迷惑了。
這也就是晏嬰能夠堅守道義的原因。
東阿之三年
不過,齊景公即位之初并未重用晏嬰,只是讓他去治理東阿(山東阿城鎮(zhèn))。晏嬰一去就是三年,這期間齊景公陸續(xù)聽到了許多關(guān)于晏嬰的壞話,因此很不高興,便把晏嬰召來責(zé)問,并要罷他的官。晏嬰趕忙謝罪:“臣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過錯了,請再給臣一次機會,讓我重新治理東阿,三年后臣保證讓您聽到贊譽的話!饼R景公同意了。三年后,齊景公果然聽到有許多人在說晏嬰的好話。齊景公大悅,決定召見晏嬰,準(zhǔn)備重重賞賜。誰知晏嬰?yún)s推辭不受,齊景公好生奇怪,細(xì)問其故。晏嬰便把兩次治理東阿的真相說了出來。他說:“臣三年前治理東阿,盡心竭力,秉公辦事,得罪了許多人。臣修橋筑路,努力為百姓多做好事,結(jié)果遭到了那些平日里欺壓百姓的富紳們的反對;臣判獄斷案,不畏豪強,依法辦事,又遭到了豪強劣紳的反對;臣表彰和薦舉那些節(jié)儉、勤勞、孝敬師長和友愛兄弟的人,而懲罰那些懶惰的人,那些不務(wù)正業(yè)游手好閑之徒自然對我恨之入骨;臣處理外事,送往迎來,即使是朝廷派來的貴官,臣也一定循章辦事,決不違禮逢迎,于是又遭到了許多貴族的反對。甚至臣左右的人向我提出不合法的要求,也會遭到臣的拒絕,這自然也會引起他們的不滿。這樣一來,這些反對臣的人一齊散布我的謠言,大王聽后自然對臣不滿意。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來說臣壞話的人,自然開始夸獎臣了。臣以為,前三年治理東阿,大王本應(yīng)獎勵臣,反而要懲罰臣;后三年大王應(yīng)懲罰臣,結(jié)果卻要獎勵臣,所以,臣實在不敢接受!
齊景公道聽途說就責(zé)罵晏嬰,是因為他沒有親自到東阿去體察民情。實踐出真知。晏嬰以親身的實踐,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比進言,加大了說服的力度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齊景公才知道晏嬰的確是個賢才,而深悔自己以前聽信了讒言,錯怪了晏嬰。于是,齊景公將國政委以晏嬰,讓他輔佐自己治理齊國。
在晏嬰墓地徘徊了大約半個小時,我們又去看望位于齊城東南部的三士冢。三士冢是晏嬰“二桃殺三士”的三勇士田開疆、公孫捷和古冶子的合葬墓。
有了晏嬰為相,齊景公也就有了恢復(fù)齊桓公時期的霸業(yè)的雄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yuǎn)的國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過豢養(yǎng)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當(dāng)時,齊景公豢養(yǎng)了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捷,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杰”。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這時齊國田氏的勢力越來越大,曾經(jīng)聯(lián)合國內(nèi)幾家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quán)的國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勢力的提高,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tǒng)治。而田開疆正屬于田氏一族,晏嬰很擔(dān)心“三杰”為田氏效力,危害國家,便勸齊景公除掉這三個“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nèi)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的勇士。齊景公擔(dān)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晏嬰決定伺機智殺這三勇士。
齊景公設(shè)宴
一天,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shè)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zhí)禮儀,齊國由晏嬰執(zhí)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劍立于堂下,態(tài)度十分傲慢。晏嬰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他們。當(dāng)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嬰說:“園中金桃已經(jīng)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辈灰粫䞍海虌腩I(lǐng)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六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里放著的六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齊景公問:“就結(jié)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六個!闭f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齊景公一人一個金桃。魯昭公邊吃邊夸獎桃味甘美。齊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dāng)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里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nèi)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應(yīng)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zhí)不下,便說:“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道:“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自然明白晏嬰的意圖,于是傳令下去。
三勇士而賜二桃,故意少其一。不足則爭,因使其計功而食桃,意味著功大者得食桃,功小者不得吃。 三勇士各言其功,都自認(rèn)為功大無比。
果然,公孫捷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yīng)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惫珜O捷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當(dāng)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只大黿興風(fēng)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舍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齊景公說:“當(dāng)時黃河波濤洶涌,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理應(yīng)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dāng)年我奉命討伐徐國,舍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五千余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fēng)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dāng)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jīng)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金桃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戰(zhàn),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捷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 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nèi)私Y(jié)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已死,我還茍活,于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無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饼R景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dāng)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shù)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xù)飲酒吧!”
其實,晏嬰早已為景公物色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將,這就是春秋時威震諸侯的名將田穰苴(即司馬穰苴),他后來為齊國的江山大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
冢前
晏嬰料到二桃賞賜三勇士,他們必然不會遵照齊景公之命,“計功而食桃”,而是“無長幼之禮”,炫耀己功而搶桃。勇士相爭,必以兵劍。不出晏嬰所料,田開疆和公孫捷都爭先恐后“援桃而起”,都自以為武功蓋世,“無與人同矣”;古治子也自以為其勇猛超過田開疆和公孫捷,但是桃已被他們搶占,于是拔劍而起,要求他們交出二桃?磥砑姞幰哑,解決問題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見,殺個你死我活,或交桃受辱,而辱為勇士最大的忌諱,如此必然以死免辱。以辱致人于死,則辱人者為不仁不義,不仁不義又甚于受辱,那么,辱人者又有何臉面活在世上?可以說,不管用哪種方式解決,三勇士都難免一死。
站在三士冢前,我們雙眼汪然。一墓三墳,南北五十五米,東西一百一十米,封土高大。今墓四周已建圍墻加以保護。南設(shè)圓門和映壁,刻《梁甫吟》及摹刻“二桃殺三士”的漢畫像嵌于映壁。墳?zāi)箖蓚?cè)置張遜三書寫的“三士!笔髡f,諸葛亮曾經(jīng)到此一游,作《梁甫吟》: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
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此詩表達了諸葛亮對三勇士的同情,而對晏嬰進行了譏諷和譴責(zé)。清代詩人趙執(zhí)信也曾作《三士墓》詩:
石父當(dāng)年脫網(wǎng)羅,留將三士竟如何?
孟嘗坐食三千客,拼將桃園殺幾多!
趙執(zhí)信的觀點和感情與諸葛亮是一致的。而清代詩人崔象玨的《三士墓》詩曰:
勇士雖優(yōu)兼智短,名心太重視身輕。
儀延并用終為亂,諸葛何須笑晏嬰!
崔象玨表現(xiàn)了否定三勇士的觀點,與諸葛亮《梁甫吟》是大有不同的。
平心而論,三士之死,雖屬悲壯,但是他們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為陰謀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四肢短小的晏嬰伺機使巧,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終以二桃殺死三個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隱患,其智慧也卻非尋常,但是手段也太陰險毒辣了。
二
劉向《晏子敘錄》說:“晏子博聞強記,通于古今,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jié)儉力行,盡忠極諫道齊,國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親附。”“其書六篇,皆忠諫其君。文章可觀,義理可法,皆合六經(jīng)之義!睆膭⑾虻倪@段話里我們可知,晏嬰善諫的特點早已被人稱道,《晏子春秋》一書也可以寫他的這一類故事而出名。和其他諫臣所不同的是,晏嬰在勸諫君王時往往不是直接的強諫而是委婉的曲諫或誘諫,從中顯示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高度智慧。
齊景公召來晏嬰請教如何興國安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光復(fù)先君(指齊桓公)的偉業(yè),重振雄風(fēng)。晏嬰聽后沉吟片刻,說道:“臣陪大王微服察訪一下民情,回來后再議興國大計,如何?”這齊景公本來就輕國事而重享樂,見晏嬰要陪自己微服私訪覺得很新鮮,便同意了。君臣二人來到京都臨淄的一個鬧市,走近了一家鞋店。鞋店擺放著各種各樣的鞋子,品種齊全,但是無人問津,生意清淡。齊景公有些不解,卻見不少人都在買假腳。齊景公吃驚地問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說:“當(dāng)今國君濫施酷刑,動輒對人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腳,不買假腳如何生產(chǎn)和生活呢?”齊景公聽罷內(nèi)心很不是滋味;貙m的路上,晏嬰見齊景公悶悶不樂,知道剛才看到的那一幕對他刺激不小,于是說道:“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樹了豐功偉業(yè),是因為他愛恤百姓,廉潔奉公,不為滿足欲望而多征賦稅,不為修建宮室而亂役百姓;選賢任能,國風(fēng)清正。君臣戮力同心,才取得了雄視天下的地位。如今大王親小人,遠(yuǎn)賢良,百姓……”沒等晏嬰講完,齊景公便打斷了他的話:“相國不必說了,寡人已經(jīng)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金壸格言
晏嬰和齊景公及群臣到故紀(jì)國的紀(jì)地游覽,手下人無意中撿到了一個精美的金壺,送給景公。那金壺的里邊還刻著“食魚無反,勿乘駑馬”八個大字。齊景公看了看,故作聰明地解釋道:“吃魚不吃另一面,是因為討厭魚的腥味;騎馬不騎劣馬,是嫌它不能跑遠(yuǎn)路。”眾人無不隨聲附和,贊嘆景公理解深刻。晏嬰在一旁默然良久后說道:“臣覺得這八個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國的道理!臭~無反’是告誡國君不要過分壓榨百姓;‘勿乘駑馬’是告誡國君不要重用那些無德無才的人!饼R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問:“紀(jì)國既然有這么好的名言,為什么還亡國了呢?”晏嬰答道:“臣聽說,君子們的主張應(yīng)該高懸于門上,牢記不忘。紀(jì)國卻把名言放在壺里,不能經(jīng)常看見,并且對照去做,能不亡國嗎?”齊景公若有所悟,頻頻頷首,并對隨從的大臣說道:“大家要記住金壺里的格言!
齊景公在牛山上游覽的時候望著都城臨淄,淚流滿面地說:“美麗的國都啊,草木多么茂盛!為什么隨著時光的流逝,萬物都要死亡呢?假若從古到今沒有死亡,那么我將離開這里到哪里去呢?”他的兩個大臣史孔和梁丘據(jù)也跟著流淚:“我們依靠君主的恩賜,飯菜可以吃飽,車馬可以乘騎,看見死亡臨近,心情都很悲傷,何況我們的君主呢?”聽了他們的這些話,晏嬰在旁獨自冷笑。
齊景公看晏嬰冷笑,便揩眼淚問道:“我和我的大臣觸景傷情有什么值得你發(fā)笑呢?
晏嬰說:“假如賢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你此時只會在農(nóng)田里,哪還會有時觸景傷情呢?正是因為一個人離開了君位,才有機會讓另一個人被立為君,也才有機會輪到您當(dāng)上了國君,可笑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卻為自己即將死亡而悲傷而哭泣,這是很不仁義的!我對不仁義的君王及討好巴結(jié)的大臣怎能不譏笑呢?”
齊景公聽了十分慚愧,舉起酒杯來自己罰自己的酒,又罰史孔和梁丘據(jù)兩人各一杯酒。
人們常常對自己即將失去的權(quán)、勢、錢等憂傷不已。殊不知,這些東西是不可能永遠(yuǎn)占有的,一味沉迷于這些東西之中,最終會把自己毀了。要想開些,把功名利祿看作過眼煙云,得而不喜,失而不憂,以超然的胸懷對待它們,你才會擺脫它們的束縛,真正做到[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則可超然物外,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快樂幸福的人。
饑荒
齊景公之時鬧饑荒,晏嬰請開國家糧倉賑濟百姓。齊景公不同意,但他很想蓋一個高臺,供游覽之用。晏嬰便令吏員提高打工者的單位工資,讓百姓到遠(yuǎn)的地方去取土,慢慢地施工,從不去催逼。三年以后,高臺筑成,百姓也渡過了難關(guān)。結(jié)局是,國君有地方玩,百姓也有飯吃。
這是不是凱恩斯主義的濫觴呢?
賢相首先在于有德。有德,就是能為百姓著想。在君主制的國家里,這種意向勢必常與國君發(fā)生沖突,于是極諫就成為賢相的第一要務(wù)!蛾套哟呵铩烽_頭就是《諫》上下兩篇,當(dāng)非偶然。晏嬰在國君面前,從不諂諛逢迎、溜須拍馬,而是直言無隱,奮力諫諍,體現(xiàn)了正直有良心的大臣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卓然風(fēng)范。
到齊景公時,齊桓公霸業(yè)已成為歷史陳跡,齊國內(nèi)政幾無一日安定。當(dāng)時官家壟斷大部分山林、土地、漁鹽,貴族們“宮室日更,淫樂不違”,“肆奪于市”,“民三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室朽蠹,而三老凍 餒 ”,致使“齊國丈夫,女子織,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人民稍有不滿或反抗,動輒得罪被刑。統(tǒng)治者用嚴(yán)刑酷法來維持舊秩序,他們自己卻整日聲色狗馬,用醉生夢死來度過憂患。彌漫在齊國宮庭的縱酒淫樂之風(fēng)銷蝕著奴隸主統(tǒng)治者的最后銳氣,晏子就是在這樣一個社會大動蕩的時代,給這樣一位走下坡路階級的神暈?zāi)垦5凝R王充當(dāng)“社稷之臣”的。
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晏嬰充分表現(xiàn)出了治理國家的忠誠與能耐。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機智地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從各種角度不斷地提出減免賦稅,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的諫議。
齊景公嗜好歌舞,女樂倡優(yōu)遍及后宮。一次,樂不思政的齊景公問晏嬰,自己有沒有可能像先祖桓公那樣稱霸諸侯?晏嬰立即回答:“桓公之時,十分注重選賢任能,以鮑叔牙、管仲為左膀右臂?僧(dāng)今你呢,卻是左倡右優(yōu),加之還有進讒言的居前,拍馬屁的在后,又怎能向往桓公的霸業(yè)!”
這個直言不諱的回答,既批評了驕奢淫逸的齊景公,又揭露了政客圍繞在君王身邊進讒獻媚的丑惡嘴臉。
齊景公當(dāng)然不會輕易接受晏嬰的勸誡。他興師動眾,役使大批民工,破土興建亭臺。
當(dāng)時正值秋收季節(jié),民工們卻不能回家去收割莊稼,一個個敢怒而不敢言。正當(dāng)人們內(nèi)心叫苦不迭之際,一貫喜歡奢華的齊景公正在為亭臺的開工舉辦大型飲宴了,晏嬰前往陪侍,憂心忡忡。待酒過三巡之后,晏嬰即席起舞。他自舞自唱道:
歲已暮矣,而禾不獲,忽忽矣若之何?
歲已寒矣,而役不罷,惙惙矣如之何?
隨之熱淚橫流。酒酣耳熱的齊景公見此情景,也感到不安了,遂把亭臺的工程停了。這是晏嬰憑借自己的才藝將一場宮廷的飲宴歌舞,變成了一次有具體政治內(nèi)容的諷諭舞,并且收到了實際的效果。
由此可見,低智商的人做不了相,即使出于種種原因做了,也遭萬人唾棄和輕蔑。不說別的,單是諫諍一事,就決非單憑勇氣所能辦!都t樓夢》里嘲笑過“文死諫”,晏嬰就不是死諫的人物。他實在是個絕代奇才,能用玩笑、諷喻、反語等人們不易想到的方式去諫諍,而這些方法往往也能取得正語所不及的效果。因為一個國君,如果萬事都遵從圣人規(guī)矩,那么他不悶死也會精神失常。正事不必皆用正語,而且不能皆用正語,晏嬰深深明了這個道理。有一次,齊景公問晏嬰:“你家靠近集市,可知物價的貴賤?”晏嬰答道:“既然買東西方便,怎能不知道呢?”齊景公接著又問:“哪種物品貴?哪種賤?”當(dāng)時,因齊景公實施殘酷的刑罰,受刖刑而被砍腳的人很多,市場上假足暢銷,鞋子反而賣不出去。由此,晏嬰答道:“踴貴屨賤!币馑际钦f,假足貴,鞋子賤。踴屨貴賤的行情變化,是極非正,F(xiàn)象,它含蓄而又尖銳地譴責(zé)了齊景公的殘忍行徑。齊景公還是明悟晏嬰的諷諫,下令減輕了刑罰。
齊景公好色貪杯。一次,齊景公抱著美女飲酒七天七夜還不停杯。弦章進諫:“您飲酒七天七夜了,我請求您停止。不然,請您把我殺了!边@時,晏嬰入見。齊景公說:“弦章這個小子竟然這樣阻止我飲酒作樂。如果我聽從他的,不是臣子反過來管我了嗎?如果把他殺死了,我又舍不得!标虌牖卮穑骸跋艺滦矣雒骶∪绻龅揭蠹q那樣的昏君,早就死了!饼R景公聞言便停止飲酒。
平心而論,弦章的“死諫”一下就把一國之君推入了兩難的境地:聽弦章的話,顯得君為臣所制;如果不聽,又將正直的弦章推向死神。晏嬰一句話便將齊景公從兩難處拉了回來,既保全了齊景公的面子,又救了弦章的性命,促使齊景公不再沉湎于酒。在嚴(yán)酷的傳統(tǒng)政治面前也惟有如此才有圓滿的結(jié)局。
遄臺陪侍
有一天,齊景公田獵回來,晏嬰在遄臺陪侍,梁丘據(jù)處處想討齊景公的喜歡,也急忙趕來陪同。齊景公高興地說:“看來只有梁丘據(jù)與我相和!”晏嬰說:“梁丘據(jù)與您只能說是同,怎么能說是和呢?”齊景公說:“和與同還不一樣嗎?”晏嬰答道:“當(dāng)然不一樣了。和就像制好的肉羹,用醋醬鹽梅烹調(diào)魚肉,以薪炎燉煮,廚師再加好各種調(diào)料,口味佳美,君子食之,平其心火,這才叫和。君臣的關(guān)系也是這樣。君認(rèn)為對但實際上不對的事情,臣就應(yīng)該指出其不對;君認(rèn)為不對但實際上對的,臣也應(yīng)該堅持正確的方面。這樣政治就會平穩(wěn)而無偏差,人民也無爭心。先王治民也用濟五味,和五聲之法,以平穩(wěn)百姓之心,使政治成功。演奏音樂也像調(diào)味一樣,有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言、八風(fēng)、九歌,這九者相和,然后才能成為一首優(yōu)美的樂章。君子聽了,可平其心,可和其德,F(xiàn)在梁丘據(jù)卻不是這樣,您只要一說行,他就說行;您要說不行,他就說不行。這就像做飯時水里再加上水,誰能吃呢?彈琴時只是一個聲音,誰能聽呢?他的這種行為就是同,這樣做行嗎?”
史載,梁丘據(jù)是齊景公時的一個佞臣,專會對君主阿諛奉迎,而齊景公對這樣的人卻很賞識,倍加寵愛,說只有他才與自己相和。晏嬰的這段話專為此而發(fā),他很深刻地辨析了“和”與“同”的差別,“同”就是不同人事的相同一致,而“和”則是不同人事之間的協(xié)調(diào)與配合!巴北砻婵雌饋硎且环N理想狀態(tài),但是也就沒有了矛盾沒有了發(fā)展,其實也就沒有了事物差別、個性的存在。而只有“和”才是事物健康發(fā)展的完美形式,不同的食物經(jīng)過調(diào)和才能成為美味,不同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經(jīng)過調(diào)和才能成為一首完美的樂章。晏嬰這樣做的表面看起來似乎是進行一種抽象的名詞分析,其實他是借此向齊景公講述治國為政的道理,同時也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君子應(yīng)該和而不同”,并巧妙而含蓄地批評了梁丘據(jù)的一味逢迎和齊景公的不辨忠奸,起到了勸諫齊景公遠(yuǎn)離佞人而親近諫臣的目的。從這段話里,我們很能見出晏子思想的深刻和勸諫方式的高明,在他身上真正體現(xiàn)了先秦貴族“主文而譎諫”的君子風(fēng)度。
《晏子春秋》里記載了近百條晏嬰勸諫齊景公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我們看到,他的思想里充滿了智慧,他的語言也極有特色,或鋒芒畢露,或非常含蓄;或嚴(yán)肅莊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夠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場合采取不同的勸諫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
死馬故事
一次,齊景公一匹心愛的馬突然死了,齊景公大怒,就下令把養(yǎng)馬的人抓來肢解。這時晏子在場,左右武士正想動手,晏嬰上來制止,對齊景公說:“殺人總得有個方法,請問堯舜肢解人的時候,從身體的什么部分開始?”堯舜是傳說中的仁君,不會因為一匹馬而殺人,自然也沒有殺人肢解之法,齊景公知道晏嬰的意思,就說: “那就不肢解罷,把他交給獄官處死算了。”晏嬰又對齊景公說:“這個人的確該死,但是他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請讓我說說他的罪狀,讓他知道,然后死個明白,您說好嗎?”齊景公說:“好啊,那你就說吧!”晏嬰就開始數(shù)說他的罪狀:“你犯了三條大罪:國君讓你養(yǎng)馬你卻把馬養(yǎng)死,這是一大死罪;所死之馬又是國君最喜愛的,這是二大死罪;因為你養(yǎng)死了馬而使國君殺人,百姓聽說之后一定會怨他,諸侯聽說之后一定輕視我國。你養(yǎng)死了國君之馬,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鄰國輕視我們,這是第三大死罪。今天把你送到監(jiān)獄,你知罪嗎?”齊景公喟然而嘆說:“請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傷了我的仁愛之名!
齊景公因為一匹馬而殺人,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墒顷虌朐谶@里沒有采取贊成齊景公,甚至幫助他說話,但實際上則是正話反說,用邏輯上的歸謬法把齊景公要殺人的錯誤歸入極端,使齊景公自己省悟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在幽默中含有機智。
還有一次,齊景公的一個最喜愛的姬妾嬰子死了,齊景公守喪,三天不吃飯,坐在那里不離開,左右群臣多次勸說,他就是不聽。晏嬰進來說:“外面來了一個術(shù)士和一個醫(yī)生都說:‘聽說嬰子病死了,他們愿來救人。’”齊景公聽了大喜,馬上就起來了,說:“她的病可以治好嗎?”晏嬰說:“這是客人說的,他一定是良醫(yī),請他試試吧。但是他們來救人時得請君離開這里,好好地去洗浴吃飯,他們還要在這里求鬼降神!饼R景公聽了很高興,就說:“好吧,我馬上離開。”趁齊景公離開去沐浴吃飯之際,晏嬰下令讓棺人馬上把死人入殮,入殮之后,他又對齊景公說:“醫(yī)生治不了她的病,我們已經(jīng)把她入殮,不敢不告訴您!饼R景公聽了很不高興,知道晏嬰在這件事上騙了他,就說:“您以醫(yī)生看病為由讓我離開,然后把死人入殮又不告訴我。我這個當(dāng)國君的,已經(jīng)有名無實了!标虌胝f:“您難道不知道死人不能復(fù)生嗎?我聽說,君王臣從叫作順,君僻臣從叫作逆。今日君不順而行逆,對賢人禮遇很薄,對嬖妾卻悲之甚哀。人死尸朽還想讓她復(fù)生,哀傷害性,已經(jīng)有失為君之道了。諸侯賓客聽說您這樣都不愿意出使我國,本朝大臣看到您這樣也羞于當(dāng)官。按照您的這種行為作事,不能引導(dǎo)好人民;順從您的欲望,也不能保住國家。您這樣是不對的。”齊景公說:“我不明白這些,請告訴我怎么做吧!标虌胝f:“國家的士大夫,諸侯四鄰的賓客,都在外面等著見您,您要哭而節(jié)哀。”
齊景公因為死了愛妾而悲傷過度,失去了應(yīng)該把持的理智,在這種場合,用正常的辦法來勸他顯然不行,因此充滿智慧的晏子又采用了另一種“騙”的方法,先謊說醫(yī)生可以使死人復(fù)生,哄騙齊景公離開,把死人入殮,然后去勸說他。這種方式雖然不夠“誠實”,但是在當(dāng)時那種環(huán)境下卻不失為一個最佳的方法,從這件事中最能看出晏子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
晏嬰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忠臣,一個敢于直言相諫的人,同時他又是一個思想敏銳,頭腦靈活,處事機敏的人,因而他能根據(jù)不同的時間環(huán)境、不同的事件特點和君王在不同時刻的不同心境而采取不同的勸諫方式。請看《內(nèi)篇·諫下·景公冬起大臺之役晏子諫第五》:
晏子使于魯,比其返也,景公使國人起大臺之役,歲寒不已,凍餒之者鄉(xiāng)有焉,國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復(fù)事,公延坐,飲酒樂,晏子曰:“君若賜臣,臣請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凍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終,喟然嘆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為至此?殆為大臺之役夫!寡人將速罷之!标套釉侔荨3龆谎,遂如大臺,執(zhí)樸鞭其不務(wù)者,曰:“吾細(xì)人也,皆有蓋廬,以避燥濕,君為一臺而不速成,何為?”國人皆曰:“晏子助天為虐。”晏子歸,未至,而君出令趣罷役,車馳而人趨。仲尼聞之,喟然嘆曰:“古之善為人臣者,聲名歸之君,禍災(zāi)歸之身。入則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則高譽其君之德義。是以雖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諸侯,不敢伐其功。當(dāng)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晏嬰這樣做,是故意把“賢名”讓給君王,把“惡名”留給自己。孔子對他大為欣賞,說他既糾正了君王的過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義。
人無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職位的人,他總有出錯的時候。聰明的下屬這時候就會為挽回上司的名聲而不遺余力。如果犯錯的是上司,這樣做的結(jié)果可能就是保全了上司對外的良好形象,對上司也好,對自己也好,甚至對整個團隊的成員來說都是有極大的好處的;于是上司會非常感激你的犧牲,總會找機會投桃報李的。在管理中總充滿這樣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實際你收獲的更多。
晏平仲舌戰(zhàn)群雄
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入朝時,為了嘲諷晏子短小的身材,楚國派身材高大的武士羅列在兩旁迎候,晏子對楚國陪同說:“我是為二國友好交往而來,并不是來與貴國交戰(zhàn)的。把這些武士撤下去吧。”陪同只得尷尬地叱退武士。
晏子進入朝門,楚國幾十員大臣等候著。楚郊尹斗成然首先發(fā)話:“聽說齊國在姜公封國時,強于秦、楚,貨通魯、衛(wèi),而自從桓公之后,屢遭宋、晉侵犯,朝晉暮楚,齊君臣四處奔波臣服于諸侯。但憑景公之志、晏嬰之賢,并不比桓公、管仲差呀,這是為什么?”晏子說:“興敗強衰,乃國之規(guī)律,自楚莊王后,楚國不是也屢次遭到晉、吳二國的打擊嗎?我們景公識事務(wù),與諸侯平等交往,怎么是臣服呢。你的父輩作為楚國的名臣,不也是這么做的嗎,難道你不是他們的后代?”斗成然羞愧而退。
楚大臣陽丐上前一步說:“聽說你很善于隨機應(yīng)變、左右逢源,然而,齊國遭遇崔、慶之難,齊多少忠臣志士為討伐二人而獻出生命,你作為老臣,既不能討賊,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還有何用?”晏子說:“抱大志者,不拘小節(jié);莊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錯誤。我之所以留身于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國、強國之志,而非貪圖個人的性命。如果老臣們都死了,誰來扶佐君王呢?”陽丐自知無趣退下。
楚右尹鄭丹上前逼問:“你說得太夸耀,崔、慶之難,高、陳等相并,你只是隔岸觀火,并不見你有什么奇謀?”晏子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慶之盟,我未干與;四族之難,我正在保全君王,這正是宜柔宜剛,怎么說是旁觀呢?”鄭無話可答。
楚太宰啟疆閃出發(fā)問:“你貴為相國,理當(dāng)美服飾、盛車馬,以彰顯齊國的榮盛。你怎么騎著瘦弱的馬、穿著破舊來呢,還聽說你這件狐裘,已經(jīng)穿了三十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嗇了!标套有Υ穑骸澳闾娦×,我自從居相位來,父輩有衣裘、母輩有肉食、妻族無饑荒,同時,依靠我救助的還有七十多家。我個人雖然節(jié)儉,而富于三族、解除群士之難,這不是更顯示出君王的德正嗎?”啟疆嘆服。
楚王車右囊瓦指問:“我聽說君王將相,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因而能立功當(dāng)代、留名后人。而你身不滿五尺,力不能勝一雞,你不覺得羞愧?”晏子坦然自若地回答:“秤駝雖小,能壓千斤;舟槳空長,終為水役。僑如長身而被魯國所殺、南宮萬絕力卻死于宋國,你自以為高大,還不是只能為楚王御馬嗎?我雖然不才,但能獨當(dāng)一面,忠心為國效犬馬之力!蹦彝咝呃㈦y當(dāng)。
楚大夫伍舉見大家難當(dāng)晏子,忙解圍說:“晏平仲天下奇才,你們怎么能跟他較勁呢,算了,楚王等著召見呢!焙髞,晏子又與楚靈王斗智斗勇,另是一段佳話!
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時于天下”必須“始于愛民”。他堅持“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此舉受到許多諸侯國的贊譽。這正是體現(xiàn)了人們常說的“萬人稱譽,多壽病法”的道理。 廉潔無私,心胸坦蕩。晏子輔佐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用眼下的話說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dāng)家。他說到做到,言行一致。晏子樂觀豁達,處其自然。他曾辭退了“三年而未嘗弼過”的高糾,主要嫌這個人三年都沒有指出過自己的過錯。孔子贊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表明了他隨和大度。不像有的王公貴胃祈求長生之術(shù),求神靈保佑不死。
晏子諫齊景公
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zhúzōu)的人專門負(fù)責(zé)養(yǎng)這只鳥?墒菐滋旌,那只鳥飛跑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后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yīng)了。 晏子板著臉,嚴(yán)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yǎng)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只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rèn)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xiàn)在要殺死你!闭f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 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苯又,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dǎo),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規(guī)勸國君的一個故事。
華而不實
齊景公對晏子說:“東海里邊,有古銅色水流。在這紅色水域里邊,有棗樹,只開花,不結(jié)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從前,秦繆公乘龍船巡視天下,用黃布包裹著蒸棗。龍舟泛游到東海,秦繆公拋棄裹棗的黃布,使那黃布染紅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銅色。又因棗被蒸過,所以種植后只開花,不結(jié)果。” 景公不滿意地說:“我裝著問,你為什么對我胡謅?” 晏子說:“我聽說,對于假裝提問的人,也可以虛假地回答他!
晏子發(fā)笑
齊景公往牛山游覽,向北登臨齊國都城時,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騰咆哮的流水,離開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據(jù)聽了,也哭泣起來了。晏子卻在發(fā)笑。齊景公怒問他為何發(fā)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賢能的國君,長久地?fù)?jù)守齊國,那么,太公、桓公將長久地?fù)?jù)有齊國了;如果讓勇猛的國君,長久地占有齊國,那么莊公,靈公將要長時間地享有齊國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國君的寶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獨自因為這事流淚傷情,這是不符合仁義道德的。不仁道的國君我看到一個, 餡諛的近臣我見到兩個,這就是我私自發(fā)笑的原因!”
晏子逐高繚
高繚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辭退了。隨從的官員們向晏子提出勸阻,說:“高繚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沒有給他一個職位,而且還要辭退他,于道義不合啊。”晏子說,“我是一個狹窄淺薄的人,要大家都像撐開大網(wǎng)的繩子那樣,拉緊了,這張大網(wǎng)才能穩(wěn)固,才能立國。到現(xiàn)在為止,高繚在我身邊工作三年,從來沒有說過一句糾正我辦事失誤的話,這就是我要把他辭退的原因!
阻孔子事齊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三十五歲那年,去了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之后通過高昭子見到了齊景公。齊景公問孔子如何為政,孔子說,“國君要像國君,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本肮f:“講得好啊!如果真的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縱然有糧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改日齊景公又向孔子詢問為政,孔子說:“為政在于節(jié)約財物!本肮芨吲d,將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賜給孔子。晏嬰進言說:“這些儒者能言善辯不能用法度來規(guī)范;高傲自大自以為是,不能任用他們來教育百姓;崇尚喪禮盡情致哀,破費財產(chǎn)厚葬死人,不可將這形成習(xí)俗;四處游說乞求借貸,不可以此治理國家。自從圣君賢相相繼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禮樂殘缺有很長時間了。如今孔子盛裝打扮,繁瑣地規(guī)定尊卑上下的禮儀、舉手投足的節(jié)度,連續(xù)幾代不能窮盡其中的學(xué)問,從幼到老不能學(xué)完他的禮樂。國君打算用這一套來改造齊國的習(xí)俗,恐怕不是引導(dǎo)小民的好辦法!贝撕簖R景公雖然恭敬地接見孔子,但不再問有關(guān)禮的事。有一天,齊景公挽留孔子說:“按照季氏上卿的規(guī)格來待你,我不能做到!庇谑蔷陀媒橛隰攪臼虾兔鲜现g的規(guī)格來接待孔子。齊國大夫企圖謀害孔子,孔子聽說此事。齊景公說:“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在這種情況下當(dāng)機立斷,離開了齊國,返回魯國。
治國之道
“仁”是儒家“仁政愛民”的主要學(xué)說,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內(nèi)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 平時于天”。遇有災(zāi)荒,國家不發(fā)糧救災(zāi),他就將自家的糧食分給災(zāi)民救急,然后動諫君主賑災(zāi),深得百姓愛戴。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lián)榉。齊景公要伐魯國,他勸景公“請禮魯以息吾怨,遺其執(zhí),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魯”;晏子輔佐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用當(dāng)下的話說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dāng)家;穿的是“緇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車駑驪;住的是“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
他不僅如孔子所說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見晏子妻“老且惡”,欲以愛女嫁他,他堅辭不納。他說;“去老者,為之亂;納少者,為之淫,且夫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晏子虛懷若谷,聞過則喜。孔子贊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表明了他隨和、大度,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品格。晏子生性樂觀,對生死淡然視之。他說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guī)律。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內(nèi)、外篇。主要記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軼事等。語言簡練,情節(jié)生動,生動呈現(xiàn)出了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答辯性。書中寓言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情節(jié)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后人做人處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較大的影響與啟迪。其中,《晏子使楚》被改編為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文11課,文言文版《晏子使楚》被編入蘇教版與長春版教材中,《橘逾淮為枳》編入滬教版。
墓冢
晏嬰墓在齊國故城宮城北門外,今齊都鎮(zhèn)永順村東南約350米。墓高約11米,南北50米,東西43米。墓前立有明萬歷二十六年五朋石碑一幢,刻有“齊相晏平仲之墓”和清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三年重修碑兩方。1981年圍墓修筑圍墻,南面開門,以作護。1982年秋,鐫刻清道光七年《古代圣賢傳略》所刊晏平仲像與晏氏傳略石碑!杜R淄縣志》載:“晏子祠在城西北晏子墓前,清康熙五十二年建!
鐵事典故
折沖樽俎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zhàn)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為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齊國。齊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間,正值酒酣耳熱,均有幾分醉意之時,范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說:“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頭告訴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給客人。”范昭接過侍臣遞給的酒,一飲而盡。晏嬰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眼中,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為主公再換一個!币勒债(dāng)時的禮節(jié),在酒席之上,君臣應(yīng)是各自用個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違反了這個禮節(jié),是對齊國國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試探對方的反應(yīng)如何,但還是被晏嬰識破了。
范昭回國后,向晉平公報告說:“現(xiàn)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時候,我試探了一下齊國君臣的反應(yīng),結(jié)果讓晏嬰識破了!狈墩颜J(rèn)為齊國有這樣的賢臣,當(dāng)前去攻打齊國,絕對沒有勝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客饨坏慕簧媸箶橙朔艞夁M攻的打算,即當(dāng)下“折沖樽俎”這個典故,就是來自晏嬰的事跡?鬃臃Q贊晏嬰的外交表現(xiàn)說:“不出樽俎之間,而折沖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機謀的真實寫照。
霸業(yè)因時而興
晏相國來到了館舍,楚國大臣為他洗塵接風(fēng),席間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楚國下大夫首先發(fā)言道:“齊自太公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shù)萬,足可以與楚匹敵。為什么自齊桓公稱霸中原之后,曇花一現(xiàn),再不能領(lǐng)袖諸侯了呢?以齊國國土之寬廣,人口之眾多,國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國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國結(jié)盟,這太讓人費解了。”
晏嬰答:“識時務(wù)者為俊杰,通機變者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諸侯之后,諸侯連年征戰(zhàn),春秋五霸迭興,齊國稱霸于中原,秦國威振于西戎,楚國稱雄于荊蠻之地,這一切固然有人為的因素,可大多數(shù)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晉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極一時,其死后子孫衰弱,再也難振往日之雄風(fēng); 就連你們楚國也自楚莊王之后,亦常受吳晉二國的騷擾,困苦不堪。難道只有齊國衰弱不成?今日齊國前來交好結(jié)盟,這只是鄰國之間的友好往來罷了。你作為楚國名臣,應(yīng)通曉‘隨機應(yīng)變’這四個字的含義,怎么也問出這樣的問題呢?”
良臣死社稷
下大夫臉紅著退了下來,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氣地質(zhì)問道:“平仲您自以為是隨機應(yīng)變之士,然而齊自內(nèi)亂以來,齊臣為君死的不可計數(shù),而您作為齊國的世家大族,卻不能討伐叛賊,或棄官明志,或為君王而死,您不覺得羞愧嗎?為什么還留戀名譽地位遲遲不肯離去呢?”
晏嬰正色反駁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節(jié),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我只知道君主為國家的社稷而死時,作臣子的才應(yīng)該與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為國家社稷而死,那么我為什么要隨隨便便從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雖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來沽名釣譽呢?況且在國家有變時,我不離去,乃是為了迎立新君,為的是保存齊的宗祖,并非貪圖高位呀,假使每個人都離開了朝中,國家大事又有誰來做呢?并且國家內(nèi)亂,哪一國沒有發(fā)生過呢?你們楚國不是也有這種事嗎?又何必責(zé)怪我們?”
外貌不足識人
又有人不滿地說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絕倫,雄偉無比,而今相國您,身高不足五尺,手無縛雞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說客罷了。單單依靠口舌,而沒有實際的本領(lǐng),欺世盜名,不感到可恥嗎?”“我聽說稱錘雖小,能值千斤,舟槳雖長,不免為水浸沒,紂王勇武絕倫,不免身死國亡,為什么呢?我承認(rèn)自己并無出眾的本領(lǐng),愧居相位,卻絕不是與您逞口舌之利,只是問有所答罷了。難道我拒不回答嗎?那也太無禮了!
晏子使楚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國去,楚國國王知道晏子的個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墻的大門旁邊又開了個五尺來高的洞,請晏子從那個小洞進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戲弄他,嚴(yán)詞加以拒絕。他說,“到了“狗國”,才走狗洞,我現(xiàn)在是出使楚國,不應(yīng)該走狗門!
招待晏子的官員聽他這么一說,只好請晏子從大門進去。晏子進去以后,就拜見楚王。楚王故意問:“是因為齊國再沒有別人,才派你來的嗎?”
晏子回答說:“齊國的人多極了,僅都城就有上百條街道,人們把衣袖舉起來,就可以遮住太陽;人們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樣。
楚王接著問:“既然如此,那么為什么派你出訪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們齊國派使節(jié)出訪很有講究,對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們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國家;對那些愚蠢無能的使臣,就派他們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國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無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國來了!标套拥脑捠贡敬蛩阋獞蚺某䥽紓兠婷嫦嘤U,半天說不出話來。
在這次出訪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國。楚王聽說晏子要來,就向他的大臣們說:“晏子是齊國最會說話的人,F(xiàn)在他將要到我們楚國來,我想羞辱他一下,你們有什么好主意嗎?”
有一個官員建議說:“當(dāng)晏子來的時候,請允許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綁著的是做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說:"齊國人。"大王再問:"為什么要綁他?"士兵就說:"因為他偷了東西!背跤X得這是一個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當(dāng)。
晏子來到楚國,楚王設(shè)宴招待他。喝酒正喝的高興的時候,兩名小官綁著一個人來見楚王。楚王問道:“你們綁的是什么人,為什么綁他?”
士兵回答說:“是齊國人,因為他犯了盜竊罪!
楚王故意看著晏子說:“齊國人天生就喜歡盜竊嗎?”
晏子以柑橘打比方,說明人在齊國好好勞動,一到楚國便做賊,也許是兩國水土不同吧。使楚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楚王聽了晏子一番反駁,苦笑著承認(rèn)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類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還很多。晏子憑自己的智慧,挫敗了一些國家有辱齊國國格和晏子人格的陰謀,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成為春秋末期著名的外交家。
二桃殺三士
《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二》:“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博虎聞。晏子進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見公曰:‘......此(指三士)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唬骸诱,搏之恐不得,剌之恐不中也!套釉唬骸私粤臄持艘玻瑹o長幼之禮!蛘埞谷松兖佒遥骸雍尾活汗Χ程遥俊庇谑侨拷哉摴幪,最后“皆反(返)其桃,挈領(lǐng)而死。
齊靈公末年
晏嬰繼父任為卿(執(zhí)政的高級長官)時,已是齊靈公末年。當(dāng)時的齊國早已不是管仲為相時的齊桓公時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國勢日漸衰微。偏偏這齊靈公又昏庸怪僻,懦弱無能,還窮兵黷武,屢犯魯境,弄得國弱兵疲,百姓怨聲載道。盡管晏嬰屢進忠言,卻很少被齊靈公采納。周靈王十七年(公元前五五五年)十月,晉國率領(lǐng)諸侯的***攻打齊國。齊靈公率兵在平陰(齊地,今山東平陰縣東北)抵抗,結(jié)果兵敗逃亡,第二年就死了。齊靈公死后,齊莊公繼位。這齊莊公也是個昏君,他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顧道義。他在國內(nèi)設(shè)置了“勇士”爵位,還重用殖綽、郭最等勇士,用以鼓勵人們的尚武精神。這樣一來,就使得一些流氓無賴、地痞惡霸在朝廷內(nèi)外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弄得家家關(guān)門,人人自危。身為相國的晏嬰眼看著齊國風(fēng)氣日下,憂心忡忡,曾經(jīng)多次勸諫,然而齊莊公就是充耳不聞。他見齊莊公不是一個從諫如流的人,便輾轉(zhuǎn)反側(cè),心急如焚。其實,齊莊公即位后首先考慮的,就是怎樣對外用兵,建立武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鞏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對晏嬰的勸導(dǎo),不但不聽,反而漸生嫌煩之意。周靈王二十年(公元前五五二年),齊莊公不聽晏嬰勸阻,執(zhí)意收留了晉國的下卿欒盈,還暗中將欒盈及其黨徒送入曲沃(河南陜縣南曲沃鎮(zhèn))組織叛亂,并且乘機攻打晉國。其后不久,齊莊公又置晏嬰的勸諫于不顧,仍然一意孤行,興兵伐魯,終于激怒了晉國。晏嬰無奈,只好將家中貴重物品上充國庫,其余盡散周圍百姓,攜帶妻兒老小到東海之濱的一個小村,一邊打魚和耕田以維持生活,一邊密切關(guān)注著事態(tài)的變化。
周靈王二十四年
周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五四八年)五月,當(dāng)晉國聯(lián)合眾諸侯意欲大舉伐齊的時候,齊國朝野上下驚慌萬狀。恰在此時,齊莊公和大貴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之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決定乘機殺死齊莊公以向晉國解說。這天,齊莊公大擺酒席,招待前來進貢的莒國國君黎比公,下令群臣前來坐陪。崔杼稱病未去。齊莊公不但未加責(zé)怪,反而暗自歡喜:我又可以借機會見棠姜了。席罷人散,齊莊公以探病為由去崔杼家與棠姜私會,旋即被預(yù)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士射殺了。
聽說齊莊公被崔杼所殺,晏嬰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帶著隨從前往齊都去吊唁齊莊公。晏嬰來到崔杼家門前,他身邊的下人擔(dān)心地問他:“您將為國君殉而葬嗎?”晏嬰說:“難道是我一個人的國君,我應(yīng)該為他而死?”隨從又說:“那么我們何不逃跑呢?“晏嬰說:“難道國君的死是我的罪過,我要逃跑?”“那么我們還是回去吧?”晏嬰說:“國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作為萬民之主,難道只是為了利用他的地位來高跨于百姓之上?應(yīng)當(dāng)主持國政,作為君主的臣下,難道只是為了獲取俸祿?應(yīng)當(dāng)保衛(wèi)國家!所以君主為國家而死,那么臣下就應(yīng)該為他而死;君主為國家而逃亡,臣下就應(yīng)該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為自己的私欲而死,為個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寵愛的人,誰敢承擔(dān)責(zé)任,為他而死,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現(xiàn)在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說罷,晏嬰徑自闖進崔家,脫掉帽子,捶胸頓足,不顧一切地?fù)湓邶R莊公的尸體上,號啕大哭了一場,然后起身離去。崔杼的左右欲殺掉晏嬰,崔杼對晏嬰也早已恨之人骨,但是有所顧忌,便對身邊的人說:“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殺了他,我就會失去民心!
殺死齊莊公后,崔杼便和另一個大貴族慶封擁立齊莊公的異母兄弟杵臼為國君,這就是齊景公。為了鞏固權(quán)勢,樹立威信,他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驅(qū)趕到太公廟上,派兵內(nèi)外把守,逼迫大家歃血為盟,表示效忠于他。稍有違迕,即被處死。已經(jīng)殺了七個人,氣氛十分恐怖。
晏嬰
輪到晏嬰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晏嬰。晏嬰從容舉杯,義憤填膺地對天盟誓:“我只忠于君主和國家。凡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者均不得好死!”說罷,一飲而盡。崔杼惱羞成怒,惡狠狠地用劍頂著晏嬰的胸膛,要他重新發(fā)誓。晏嬰毫不畏懼,厲聲回答:“崔杼,你讀過《詩經(jīng)》嗎?詩曰:‘莫莫葛藟,延于條枚,凱弟君子,求福不回!还苣闶怯玫犊愁^,還是用劍穿胸,我晏嬰決不屈服!”崔杼怒不可遏。這時,身邊的一個心腹悄悄地對他說:“千萬使不得!您殺莊公,是因為他無道,國人反應(yīng)不大,您如果殺了晏嬰,那可就麻煩了!贝掼虥]奈他何,咬牙切齒地看著晏嬰拂袖而去。
晏嬰登上馬車,車夫立刻快馬加鞭,趕緊離開是非之地,以防不測。晏嬰若無其事,從容不迫地對車夫說:“安穩(wěn)一點,不要失態(tài)?炝瞬灰欢ň陀谢盥,慢了也不見得就會死。鹿生長在山上,可是它命卻掌握在廚師那里。如今,我也像鹿一樣。” 晏嬰一路平安到家,最終也沒遭到什么迫害。
晏嬰真可謂是知命之人!
命運是什么?命是指不知為什么會這樣,但卻終于這樣了。靠耍聰明乖巧做事的人是不能領(lǐng)會這些的。命運這東西,靠近它未必就得到,離開也未必就失去。既然命該如此,那就按照道義泰然處之。可以說,通達事理的人通曉死生之義。而通曉死生之義后,個人的利益存亡就不會令人迷惑了。
這也就是晏嬰能夠堅守道義的原因。
東阿之三年
不過,齊景公即位之初并未重用晏嬰,只是讓他去治理東阿(山東阿城鎮(zhèn))。晏嬰一去就是三年,這期間齊景公陸續(xù)聽到了許多關(guān)于晏嬰的壞話,因此很不高興,便把晏嬰召來責(zé)問,并要罷他的官。晏嬰趕忙謝罪:“臣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過錯了,請再給臣一次機會,讓我重新治理東阿,三年后臣保證讓您聽到贊譽的話!饼R景公同意了。三年后,齊景公果然聽到有許多人在說晏嬰的好話。齊景公大悅,決定召見晏嬰,準(zhǔn)備重重賞賜。誰知晏嬰?yún)s推辭不受,齊景公好生奇怪,細(xì)問其故。晏嬰便把兩次治理東阿的真相說了出來。他說:“臣三年前治理東阿,盡心竭力,秉公辦事,得罪了許多人。臣修橋筑路,努力為百姓多做好事,結(jié)果遭到了那些平日里欺壓百姓的富紳們的反對;臣判獄斷案,不畏豪強,依法辦事,又遭到了豪強劣紳的反對;臣表彰和薦舉那些節(jié)儉、勤勞、孝敬師長和友愛兄弟的人,而懲罰那些懶惰的人,那些不務(wù)正業(yè)游手好閑之徒自然對我恨之入骨;臣處理外事,送往迎來,即使是朝廷派來的貴官,臣也一定循章辦事,決不違禮逢迎,于是又遭到了許多貴族的反對。甚至臣左右的人向我提出不合法的要求,也會遭到臣的拒絕,這自然也會引起他們的不滿。這樣一來,這些反對臣的人一齊散布我的謠言,大王聽后自然對臣不滿意。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來說臣壞話的人,自然開始夸獎臣了。臣以為,前三年治理東阿,大王本應(yīng)獎勵臣,反而要懲罰臣;后三年大王應(yīng)懲罰臣,結(jié)果卻要獎勵臣,所以,臣實在不敢接受!
齊景公道聽途說就責(zé)罵晏嬰,是因為他沒有親自到東阿去體察民情。實踐出真知。晏嬰以親身的實踐,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比進言,加大了說服的力度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齊景公才知道晏嬰的確是個賢才,而深悔自己以前聽信了讒言,錯怪了晏嬰。于是,齊景公將國政委以晏嬰,讓他輔佐自己治理齊國。
在晏嬰墓地徘徊了大約半個小時,我們又去看望位于齊城東南部的三士冢。三士冢是晏嬰“二桃殺三士”的三勇士田開疆、公孫捷和古冶子的合葬墓。
有了晏嬰為相,齊景公也就有了恢復(fù)齊桓公時期的霸業(yè)的雄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yuǎn)的國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過豢養(yǎng)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當(dāng)時,齊景公豢養(yǎng)了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捷,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杰”。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這時齊國田氏的勢力越來越大,曾經(jīng)聯(lián)合國內(nèi)幾家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quán)的國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勢力的提高,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tǒng)治。而田開疆正屬于田氏一族,晏嬰很擔(dān)心“三杰”為田氏效力,危害國家,便勸齊景公除掉這三個“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nèi)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的勇士。齊景公擔(dān)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晏嬰決定伺機智殺這三勇士。
齊景公設(shè)宴
一天,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shè)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zhí)禮儀,齊國由晏嬰執(zhí)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劍立于堂下,態(tài)度十分傲慢。晏嬰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他們。當(dāng)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嬰說:“園中金桃已經(jīng)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辈灰粫䞍海虌腩I(lǐng)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六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里放著的六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齊景公問:“就結(jié)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六個!闭f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齊景公一人一個金桃。魯昭公邊吃邊夸獎桃味甘美。齊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dāng)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里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nèi)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應(yīng)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zhí)不下,便說:“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道:“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自然明白晏嬰的意圖,于是傳令下去。
三勇士而賜二桃,故意少其一。不足則爭,因使其計功而食桃,意味著功大者得食桃,功小者不得吃。 三勇士各言其功,都自認(rèn)為功大無比。
果然,公孫捷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yīng)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惫珜O捷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當(dāng)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只大黿興風(fēng)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舍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齊景公說:“當(dāng)時黃河波濤洶涌,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理應(yīng)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dāng)年我奉命討伐徐國,舍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五千余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fēng)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dāng)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jīng)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金桃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戰(zhàn),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捷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 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nèi)私Y(jié)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已死,我還茍活,于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無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饼R景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dāng)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shù)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xù)飲酒吧!”
其實,晏嬰早已為景公物色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將,這就是春秋時威震諸侯的名將田穰苴(即司馬穰苴),他后來為齊國的江山大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
冢前
晏嬰料到二桃賞賜三勇士,他們必然不會遵照齊景公之命,“計功而食桃”,而是“無長幼之禮”,炫耀己功而搶桃。勇士相爭,必以兵劍。不出晏嬰所料,田開疆和公孫捷都爭先恐后“援桃而起”,都自以為武功蓋世,“無與人同矣”;古治子也自以為其勇猛超過田開疆和公孫捷,但是桃已被他們搶占,于是拔劍而起,要求他們交出二桃?磥砑姞幰哑,解決問題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見,殺個你死我活,或交桃受辱,而辱為勇士最大的忌諱,如此必然以死免辱。以辱致人于死,則辱人者為不仁不義,不仁不義又甚于受辱,那么,辱人者又有何臉面活在世上?可以說,不管用哪種方式解決,三勇士都難免一死。
站在三士冢前,我們雙眼汪然。一墓三墳,南北五十五米,東西一百一十米,封土高大。今墓四周已建圍墻加以保護。南設(shè)圓門和映壁,刻《梁甫吟》及摹刻“二桃殺三士”的漢畫像嵌于映壁。墳?zāi)箖蓚?cè)置張遜三書寫的“三士!笔髡f,諸葛亮曾經(jīng)到此一游,作《梁甫吟》: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
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此詩表達了諸葛亮對三勇士的同情,而對晏嬰進行了譏諷和譴責(zé)。清代詩人趙執(zhí)信也曾作《三士墓》詩:
石父當(dāng)年脫網(wǎng)羅,留將三士竟如何?
孟嘗坐食三千客,拼將桃園殺幾多!
趙執(zhí)信的觀點和感情與諸葛亮是一致的。而清代詩人崔象玨的《三士墓》詩曰:
勇士雖優(yōu)兼智短,名心太重視身輕。
儀延并用終為亂,諸葛何須笑晏嬰!
崔象玨表現(xiàn)了否定三勇士的觀點,與諸葛亮《梁甫吟》是大有不同的。
平心而論,三士之死,雖屬悲壯,但是他們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為陰謀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四肢短小的晏嬰伺機使巧,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終以二桃殺死三個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隱患,其智慧也卻非尋常,但是手段也太陰險毒辣了。
二
劉向《晏子敘錄》說:“晏子博聞強記,通于古今,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jié)儉力行,盡忠極諫道齊,國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親附。”“其書六篇,皆忠諫其君。文章可觀,義理可法,皆合六經(jīng)之義!睆膭⑾虻倪@段話里我們可知,晏嬰善諫的特點早已被人稱道,《晏子春秋》一書也可以寫他的這一類故事而出名。和其他諫臣所不同的是,晏嬰在勸諫君王時往往不是直接的強諫而是委婉的曲諫或誘諫,從中顯示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高度智慧。
齊景公召來晏嬰請教如何興國安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光復(fù)先君(指齊桓公)的偉業(yè),重振雄風(fēng)。晏嬰聽后沉吟片刻,說道:“臣陪大王微服察訪一下民情,回來后再議興國大計,如何?”這齊景公本來就輕國事而重享樂,見晏嬰要陪自己微服私訪覺得很新鮮,便同意了。君臣二人來到京都臨淄的一個鬧市,走近了一家鞋店。鞋店擺放著各種各樣的鞋子,品種齊全,但是無人問津,生意清淡。齊景公有些不解,卻見不少人都在買假腳。齊景公吃驚地問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說:“當(dāng)今國君濫施酷刑,動輒對人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腳,不買假腳如何生產(chǎn)和生活呢?”齊景公聽罷內(nèi)心很不是滋味;貙m的路上,晏嬰見齊景公悶悶不樂,知道剛才看到的那一幕對他刺激不小,于是說道:“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樹了豐功偉業(yè),是因為他愛恤百姓,廉潔奉公,不為滿足欲望而多征賦稅,不為修建宮室而亂役百姓;選賢任能,國風(fēng)清正。君臣戮力同心,才取得了雄視天下的地位。如今大王親小人,遠(yuǎn)賢良,百姓……”沒等晏嬰講完,齊景公便打斷了他的話:“相國不必說了,寡人已經(jīng)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金壸格言
晏嬰和齊景公及群臣到故紀(jì)國的紀(jì)地游覽,手下人無意中撿到了一個精美的金壺,送給景公。那金壺的里邊還刻著“食魚無反,勿乘駑馬”八個大字。齊景公看了看,故作聰明地解釋道:“吃魚不吃另一面,是因為討厭魚的腥味;騎馬不騎劣馬,是嫌它不能跑遠(yuǎn)路。”眾人無不隨聲附和,贊嘆景公理解深刻。晏嬰在一旁默然良久后說道:“臣覺得這八個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國的道理!臭~無反’是告誡國君不要過分壓榨百姓;‘勿乘駑馬’是告誡國君不要重用那些無德無才的人!饼R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問:“紀(jì)國既然有這么好的名言,為什么還亡國了呢?”晏嬰答道:“臣聽說,君子們的主張應(yīng)該高懸于門上,牢記不忘。紀(jì)國卻把名言放在壺里,不能經(jīng)常看見,并且對照去做,能不亡國嗎?”齊景公若有所悟,頻頻頷首,并對隨從的大臣說道:“大家要記住金壺里的格言!
齊景公在牛山上游覽的時候望著都城臨淄,淚流滿面地說:“美麗的國都啊,草木多么茂盛!為什么隨著時光的流逝,萬物都要死亡呢?假若從古到今沒有死亡,那么我將離開這里到哪里去呢?”他的兩個大臣史孔和梁丘據(jù)也跟著流淚:“我們依靠君主的恩賜,飯菜可以吃飽,車馬可以乘騎,看見死亡臨近,心情都很悲傷,何況我們的君主呢?”聽了他們的這些話,晏嬰在旁獨自冷笑。
齊景公看晏嬰冷笑,便揩眼淚問道:“我和我的大臣觸景傷情有什么值得你發(fā)笑呢?
晏嬰說:“假如賢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你此時只會在農(nóng)田里,哪還會有時觸景傷情呢?正是因為一個人離開了君位,才有機會讓另一個人被立為君,也才有機會輪到您當(dāng)上了國君,可笑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卻為自己即將死亡而悲傷而哭泣,這是很不仁義的!我對不仁義的君王及討好巴結(jié)的大臣怎能不譏笑呢?”
齊景公聽了十分慚愧,舉起酒杯來自己罰自己的酒,又罰史孔和梁丘據(jù)兩人各一杯酒。
人們常常對自己即將失去的權(quán)、勢、錢等憂傷不已。殊不知,這些東西是不可能永遠(yuǎn)占有的,一味沉迷于這些東西之中,最終會把自己毀了。要想開些,把功名利祿看作過眼煙云,得而不喜,失而不憂,以超然的胸懷對待它們,你才會擺脫它們的束縛,真正做到[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則可超然物外,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快樂幸福的人。
饑荒
齊景公之時鬧饑荒,晏嬰請開國家糧倉賑濟百姓。齊景公不同意,但他很想蓋一個高臺,供游覽之用。晏嬰便令吏員提高打工者的單位工資,讓百姓到遠(yuǎn)的地方去取土,慢慢地施工,從不去催逼。三年以后,高臺筑成,百姓也渡過了難關(guān)。結(jié)局是,國君有地方玩,百姓也有飯吃。
這是不是凱恩斯主義的濫觴呢?
賢相首先在于有德。有德,就是能為百姓著想。在君主制的國家里,這種意向勢必常與國君發(fā)生沖突,于是極諫就成為賢相的第一要務(wù)!蛾套哟呵铩烽_頭就是《諫》上下兩篇,當(dāng)非偶然。晏嬰在國君面前,從不諂諛逢迎、溜須拍馬,而是直言無隱,奮力諫諍,體現(xiàn)了正直有良心的大臣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卓然風(fēng)范。
到齊景公時,齊桓公霸業(yè)已成為歷史陳跡,齊國內(nèi)政幾無一日安定。當(dāng)時官家壟斷大部分山林、土地、漁鹽,貴族們“宮室日更,淫樂不違”,“肆奪于市”,“民三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室朽蠹,而三老凍 餒 ”,致使“齊國丈夫,女子織,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人民稍有不滿或反抗,動輒得罪被刑。統(tǒng)治者用嚴(yán)刑酷法來維持舊秩序,他們自己卻整日聲色狗馬,用醉生夢死來度過憂患。彌漫在齊國宮庭的縱酒淫樂之風(fēng)銷蝕著奴隸主統(tǒng)治者的最后銳氣,晏子就是在這樣一個社會大動蕩的時代,給這樣一位走下坡路階級的神暈?zāi)垦5凝R王充當(dāng)“社稷之臣”的。
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晏嬰充分表現(xiàn)出了治理國家的忠誠與能耐。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機智地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從各種角度不斷地提出減免賦稅,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的諫議。
齊景公嗜好歌舞,女樂倡優(yōu)遍及后宮。一次,樂不思政的齊景公問晏嬰,自己有沒有可能像先祖桓公那樣稱霸諸侯?晏嬰立即回答:“桓公之時,十分注重選賢任能,以鮑叔牙、管仲為左膀右臂?僧(dāng)今你呢,卻是左倡右優(yōu),加之還有進讒言的居前,拍馬屁的在后,又怎能向往桓公的霸業(yè)!”
這個直言不諱的回答,既批評了驕奢淫逸的齊景公,又揭露了政客圍繞在君王身邊進讒獻媚的丑惡嘴臉。
齊景公當(dāng)然不會輕易接受晏嬰的勸誡。他興師動眾,役使大批民工,破土興建亭臺。
當(dāng)時正值秋收季節(jié),民工們卻不能回家去收割莊稼,一個個敢怒而不敢言。正當(dāng)人們內(nèi)心叫苦不迭之際,一貫喜歡奢華的齊景公正在為亭臺的開工舉辦大型飲宴了,晏嬰前往陪侍,憂心忡忡。待酒過三巡之后,晏嬰即席起舞。他自舞自唱道:
歲已暮矣,而禾不獲,忽忽矣若之何?
歲已寒矣,而役不罷,惙惙矣如之何?
隨之熱淚橫流。酒酣耳熱的齊景公見此情景,也感到不安了,遂把亭臺的工程停了。這是晏嬰憑借自己的才藝將一場宮廷的飲宴歌舞,變成了一次有具體政治內(nèi)容的諷諭舞,并且收到了實際的效果。
由此可見,低智商的人做不了相,即使出于種種原因做了,也遭萬人唾棄和輕蔑。不說別的,單是諫諍一事,就決非單憑勇氣所能辦!都t樓夢》里嘲笑過“文死諫”,晏嬰就不是死諫的人物。他實在是個絕代奇才,能用玩笑、諷喻、反語等人們不易想到的方式去諫諍,而這些方法往往也能取得正語所不及的效果。因為一個國君,如果萬事都遵從圣人規(guī)矩,那么他不悶死也會精神失常。正事不必皆用正語,而且不能皆用正語,晏嬰深深明了這個道理。有一次,齊景公問晏嬰:“你家靠近集市,可知物價的貴賤?”晏嬰答道:“既然買東西方便,怎能不知道呢?”齊景公接著又問:“哪種物品貴?哪種賤?”當(dāng)時,因齊景公實施殘酷的刑罰,受刖刑而被砍腳的人很多,市場上假足暢銷,鞋子反而賣不出去。由此,晏嬰答道:“踴貴屨賤!币馑际钦f,假足貴,鞋子賤。踴屨貴賤的行情變化,是極非正,F(xiàn)象,它含蓄而又尖銳地譴責(zé)了齊景公的殘忍行徑。齊景公還是明悟晏嬰的諷諫,下令減輕了刑罰。
齊景公好色貪杯。一次,齊景公抱著美女飲酒七天七夜還不停杯。弦章進諫:“您飲酒七天七夜了,我請求您停止。不然,請您把我殺了!边@時,晏嬰入見。齊景公說:“弦章這個小子竟然這樣阻止我飲酒作樂。如果我聽從他的,不是臣子反過來管我了嗎?如果把他殺死了,我又舍不得!标虌牖卮穑骸跋艺滦矣雒骶∪绻龅揭蠹q那樣的昏君,早就死了!饼R景公聞言便停止飲酒。
平心而論,弦章的“死諫”一下就把一國之君推入了兩難的境地:聽弦章的話,顯得君為臣所制;如果不聽,又將正直的弦章推向死神。晏嬰一句話便將齊景公從兩難處拉了回來,既保全了齊景公的面子,又救了弦章的性命,促使齊景公不再沉湎于酒。在嚴(yán)酷的傳統(tǒng)政治面前也惟有如此才有圓滿的結(jié)局。
遄臺陪侍
有一天,齊景公田獵回來,晏嬰在遄臺陪侍,梁丘據(jù)處處想討齊景公的喜歡,也急忙趕來陪同。齊景公高興地說:“看來只有梁丘據(jù)與我相和!”晏嬰說:“梁丘據(jù)與您只能說是同,怎么能說是和呢?”齊景公說:“和與同還不一樣嗎?”晏嬰答道:“當(dāng)然不一樣了。和就像制好的肉羹,用醋醬鹽梅烹調(diào)魚肉,以薪炎燉煮,廚師再加好各種調(diào)料,口味佳美,君子食之,平其心火,這才叫和。君臣的關(guān)系也是這樣。君認(rèn)為對但實際上不對的事情,臣就應(yīng)該指出其不對;君認(rèn)為不對但實際上對的,臣也應(yīng)該堅持正確的方面。這樣政治就會平穩(wěn)而無偏差,人民也無爭心。先王治民也用濟五味,和五聲之法,以平穩(wěn)百姓之心,使政治成功。演奏音樂也像調(diào)味一樣,有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言、八風(fēng)、九歌,這九者相和,然后才能成為一首優(yōu)美的樂章。君子聽了,可平其心,可和其德,F(xiàn)在梁丘據(jù)卻不是這樣,您只要一說行,他就說行;您要說不行,他就說不行。這就像做飯時水里再加上水,誰能吃呢?彈琴時只是一個聲音,誰能聽呢?他的這種行為就是同,這樣做行嗎?”
史載,梁丘據(jù)是齊景公時的一個佞臣,專會對君主阿諛奉迎,而齊景公對這樣的人卻很賞識,倍加寵愛,說只有他才與自己相和。晏嬰的這段話專為此而發(fā),他很深刻地辨析了“和”與“同”的差別,“同”就是不同人事的相同一致,而“和”則是不同人事之間的協(xié)調(diào)與配合!巴北砻婵雌饋硎且环N理想狀態(tài),但是也就沒有了矛盾沒有了發(fā)展,其實也就沒有了事物差別、個性的存在。而只有“和”才是事物健康發(fā)展的完美形式,不同的食物經(jīng)過調(diào)和才能成為美味,不同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經(jīng)過調(diào)和才能成為一首完美的樂章。晏嬰這樣做的表面看起來似乎是進行一種抽象的名詞分析,其實他是借此向齊景公講述治國為政的道理,同時也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君子應(yīng)該和而不同”,并巧妙而含蓄地批評了梁丘據(jù)的一味逢迎和齊景公的不辨忠奸,起到了勸諫齊景公遠(yuǎn)離佞人而親近諫臣的目的。從這段話里,我們很能見出晏子思想的深刻和勸諫方式的高明,在他身上真正體現(xiàn)了先秦貴族“主文而譎諫”的君子風(fēng)度。
《晏子春秋》里記載了近百條晏嬰勸諫齊景公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我們看到,他的思想里充滿了智慧,他的語言也極有特色,或鋒芒畢露,或非常含蓄;或嚴(yán)肅莊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夠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場合采取不同的勸諫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
死馬故事
一次,齊景公一匹心愛的馬突然死了,齊景公大怒,就下令把養(yǎng)馬的人抓來肢解。這時晏子在場,左右武士正想動手,晏嬰上來制止,對齊景公說:“殺人總得有個方法,請問堯舜肢解人的時候,從身體的什么部分開始?”堯舜是傳說中的仁君,不會因為一匹馬而殺人,自然也沒有殺人肢解之法,齊景公知道晏嬰的意思,就說: “那就不肢解罷,把他交給獄官處死算了。”晏嬰又對齊景公說:“這個人的確該死,但是他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請讓我說說他的罪狀,讓他知道,然后死個明白,您說好嗎?”齊景公說:“好啊,那你就說吧!”晏嬰就開始數(shù)說他的罪狀:“你犯了三條大罪:國君讓你養(yǎng)馬你卻把馬養(yǎng)死,這是一大死罪;所死之馬又是國君最喜愛的,這是二大死罪;因為你養(yǎng)死了馬而使國君殺人,百姓聽說之后一定會怨他,諸侯聽說之后一定輕視我國。你養(yǎng)死了國君之馬,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鄰國輕視我們,這是第三大死罪。今天把你送到監(jiān)獄,你知罪嗎?”齊景公喟然而嘆說:“請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傷了我的仁愛之名!
齊景公因為一匹馬而殺人,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墒顷虌朐谶@里沒有采取贊成齊景公,甚至幫助他說話,但實際上則是正話反說,用邏輯上的歸謬法把齊景公要殺人的錯誤歸入極端,使齊景公自己省悟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在幽默中含有機智。
還有一次,齊景公的一個最喜愛的姬妾嬰子死了,齊景公守喪,三天不吃飯,坐在那里不離開,左右群臣多次勸說,他就是不聽。晏嬰進來說:“外面來了一個術(shù)士和一個醫(yī)生都說:‘聽說嬰子病死了,他們愿來救人。’”齊景公聽了大喜,馬上就起來了,說:“她的病可以治好嗎?”晏嬰說:“這是客人說的,他一定是良醫(yī),請他試試吧。但是他們來救人時得請君離開這里,好好地去洗浴吃飯,他們還要在這里求鬼降神!饼R景公聽了很高興,就說:“好吧,我馬上離開。”趁齊景公離開去沐浴吃飯之際,晏嬰下令讓棺人馬上把死人入殮,入殮之后,他又對齊景公說:“醫(yī)生治不了她的病,我們已經(jīng)把她入殮,不敢不告訴您!饼R景公聽了很不高興,知道晏嬰在這件事上騙了他,就說:“您以醫(yī)生看病為由讓我離開,然后把死人入殮又不告訴我。我這個當(dāng)國君的,已經(jīng)有名無實了!标虌胝f:“您難道不知道死人不能復(fù)生嗎?我聽說,君王臣從叫作順,君僻臣從叫作逆。今日君不順而行逆,對賢人禮遇很薄,對嬖妾卻悲之甚哀。人死尸朽還想讓她復(fù)生,哀傷害性,已經(jīng)有失為君之道了。諸侯賓客聽說您這樣都不愿意出使我國,本朝大臣看到您這樣也羞于當(dāng)官。按照您的這種行為作事,不能引導(dǎo)好人民;順從您的欲望,也不能保住國家。您這樣是不對的。”齊景公說:“我不明白這些,請告訴我怎么做吧!标虌胝f:“國家的士大夫,諸侯四鄰的賓客,都在外面等著見您,您要哭而節(jié)哀。”
齊景公因為死了愛妾而悲傷過度,失去了應(yīng)該把持的理智,在這種場合,用正常的辦法來勸他顯然不行,因此充滿智慧的晏子又采用了另一種“騙”的方法,先謊說醫(yī)生可以使死人復(fù)生,哄騙齊景公離開,把死人入殮,然后去勸說他。這種方式雖然不夠“誠實”,但是在當(dāng)時那種環(huán)境下卻不失為一個最佳的方法,從這件事中最能看出晏子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
晏嬰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忠臣,一個敢于直言相諫的人,同時他又是一個思想敏銳,頭腦靈活,處事機敏的人,因而他能根據(jù)不同的時間環(huán)境、不同的事件特點和君王在不同時刻的不同心境而采取不同的勸諫方式。請看《內(nèi)篇·諫下·景公冬起大臺之役晏子諫第五》:
晏子使于魯,比其返也,景公使國人起大臺之役,歲寒不已,凍餒之者鄉(xiāng)有焉,國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復(fù)事,公延坐,飲酒樂,晏子曰:“君若賜臣,臣請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凍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終,喟然嘆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為至此?殆為大臺之役夫!寡人將速罷之!标套釉侔荨3龆谎,遂如大臺,執(zhí)樸鞭其不務(wù)者,曰:“吾細(xì)人也,皆有蓋廬,以避燥濕,君為一臺而不速成,何為?”國人皆曰:“晏子助天為虐。”晏子歸,未至,而君出令趣罷役,車馳而人趨。仲尼聞之,喟然嘆曰:“古之善為人臣者,聲名歸之君,禍災(zāi)歸之身。入則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則高譽其君之德義。是以雖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諸侯,不敢伐其功。當(dāng)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晏嬰這樣做,是故意把“賢名”讓給君王,把“惡名”留給自己。孔子對他大為欣賞,說他既糾正了君王的過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義。
人無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職位的人,他總有出錯的時候。聰明的下屬這時候就會為挽回上司的名聲而不遺余力。如果犯錯的是上司,這樣做的結(jié)果可能就是保全了上司對外的良好形象,對上司也好,對自己也好,甚至對整個團隊的成員來說都是有極大的好處的;于是上司會非常感激你的犧牲,總會找機會投桃報李的。在管理中總充滿這樣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實際你收獲的更多。
晏平仲舌戰(zhàn)群雄
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入朝時,為了嘲諷晏子短小的身材,楚國派身材高大的武士羅列在兩旁迎候,晏子對楚國陪同說:“我是為二國友好交往而來,并不是來與貴國交戰(zhàn)的。把這些武士撤下去吧。”陪同只得尷尬地叱退武士。
晏子進入朝門,楚國幾十員大臣等候著。楚郊尹斗成然首先發(fā)話:“聽說齊國在姜公封國時,強于秦、楚,貨通魯、衛(wèi),而自從桓公之后,屢遭宋、晉侵犯,朝晉暮楚,齊君臣四處奔波臣服于諸侯。但憑景公之志、晏嬰之賢,并不比桓公、管仲差呀,這是為什么?”晏子說:“興敗強衰,乃國之規(guī)律,自楚莊王后,楚國不是也屢次遭到晉、吳二國的打擊嗎?我們景公識事務(wù),與諸侯平等交往,怎么是臣服呢。你的父輩作為楚國的名臣,不也是這么做的嗎,難道你不是他們的后代?”斗成然羞愧而退。
楚大臣陽丐上前一步說:“聽說你很善于隨機應(yīng)變、左右逢源,然而,齊國遭遇崔、慶之難,齊多少忠臣志士為討伐二人而獻出生命,你作為老臣,既不能討賊,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還有何用?”晏子說:“抱大志者,不拘小節(jié);莊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錯誤。我之所以留身于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國、強國之志,而非貪圖個人的性命。如果老臣們都死了,誰來扶佐君王呢?”陽丐自知無趣退下。
楚右尹鄭丹上前逼問:“你說得太夸耀,崔、慶之難,高、陳等相并,你只是隔岸觀火,并不見你有什么奇謀?”晏子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慶之盟,我未干與;四族之難,我正在保全君王,這正是宜柔宜剛,怎么說是旁觀呢?”鄭無話可答。
楚太宰啟疆閃出發(fā)問:“你貴為相國,理當(dāng)美服飾、盛車馬,以彰顯齊國的榮盛。你怎么騎著瘦弱的馬、穿著破舊來呢,還聽說你這件狐裘,已經(jīng)穿了三十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嗇了!标套有Υ穑骸澳闾娦×,我自從居相位來,父輩有衣裘、母輩有肉食、妻族無饑荒,同時,依靠我救助的還有七十多家。我個人雖然節(jié)儉,而富于三族、解除群士之難,這不是更顯示出君王的德正嗎?”啟疆嘆服。
楚王車右囊瓦指問:“我聽說君王將相,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因而能立功當(dāng)代、留名后人。而你身不滿五尺,力不能勝一雞,你不覺得羞愧?”晏子坦然自若地回答:“秤駝雖小,能壓千斤;舟槳空長,終為水役。僑如長身而被魯國所殺、南宮萬絕力卻死于宋國,你自以為高大,還不是只能為楚王御馬嗎?我雖然不才,但能獨當(dāng)一面,忠心為國效犬馬之力!蹦彝咝呃㈦y當(dāng)。
楚大夫伍舉見大家難當(dāng)晏子,忙解圍說:“晏平仲天下奇才,你們怎么能跟他較勁呢,算了,楚王等著召見呢!焙髞,晏子又與楚靈王斗智斗勇,另是一段佳話!
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時于天下”必須“始于愛民”。他堅持“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此舉受到許多諸侯國的贊譽。這正是體現(xiàn)了人們常說的“萬人稱譽,多壽病法”的道理。 廉潔無私,心胸坦蕩。晏子輔佐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用眼下的話說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dāng)家。他說到做到,言行一致。晏子樂觀豁達,處其自然。他曾辭退了“三年而未嘗弼過”的高糾,主要嫌這個人三年都沒有指出過自己的過錯。孔子贊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表明了他隨和大度。不像有的王公貴胃祈求長生之術(shù),求神靈保佑不死。
晏子諫齊景公
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zhúzōu)的人專門負(fù)責(zé)養(yǎng)這只鳥?墒菐滋旌,那只鳥飛跑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后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yīng)了。 晏子板著臉,嚴(yán)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yǎng)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只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rèn)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xiàn)在要殺死你!闭f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 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苯又,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dǎo),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規(guī)勸國君的一個故事。
華而不實
齊景公對晏子說:“東海里邊,有古銅色水流。在這紅色水域里邊,有棗樹,只開花,不結(jié)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從前,秦繆公乘龍船巡視天下,用黃布包裹著蒸棗。龍舟泛游到東海,秦繆公拋棄裹棗的黃布,使那黃布染紅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銅色。又因棗被蒸過,所以種植后只開花,不結(jié)果。” 景公不滿意地說:“我裝著問,你為什么對我胡謅?” 晏子說:“我聽說,對于假裝提問的人,也可以虛假地回答他!
晏子發(fā)笑
齊景公往牛山游覽,向北登臨齊國都城時,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騰咆哮的流水,離開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據(jù)聽了,也哭泣起來了。晏子卻在發(fā)笑。齊景公怒問他為何發(fā)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賢能的國君,長久地?fù)?jù)守齊國,那么,太公、桓公將長久地?fù)?jù)有齊國了;如果讓勇猛的國君,長久地占有齊國,那么莊公,靈公將要長時間地享有齊國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國君的寶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獨自因為這事流淚傷情,這是不符合仁義道德的。不仁道的國君我看到一個, 餡諛的近臣我見到兩個,這就是我私自發(fā)笑的原因!”
晏子逐高繚
高繚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辭退了。隨從的官員們向晏子提出勸阻,說:“高繚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沒有給他一個職位,而且還要辭退他,于道義不合啊。”晏子說,“我是一個狹窄淺薄的人,要大家都像撐開大網(wǎng)的繩子那樣,拉緊了,這張大網(wǎng)才能穩(wěn)固,才能立國。到現(xiàn)在為止,高繚在我身邊工作三年,從來沒有說過一句糾正我辦事失誤的話,這就是我要把他辭退的原因!
阻孔子事齊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三十五歲那年,去了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之后通過高昭子見到了齊景公。齊景公問孔子如何為政,孔子說,“國君要像國君,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本肮f:“講得好啊!如果真的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縱然有糧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改日齊景公又向孔子詢問為政,孔子說:“為政在于節(jié)約財物!本肮芨吲d,將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賜給孔子。晏嬰進言說:“這些儒者能言善辯不能用法度來規(guī)范;高傲自大自以為是,不能任用他們來教育百姓;崇尚喪禮盡情致哀,破費財產(chǎn)厚葬死人,不可將這形成習(xí)俗;四處游說乞求借貸,不可以此治理國家。自從圣君賢相相繼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禮樂殘缺有很長時間了。如今孔子盛裝打扮,繁瑣地規(guī)定尊卑上下的禮儀、舉手投足的節(jié)度,連續(xù)幾代不能窮盡其中的學(xué)問,從幼到老不能學(xué)完他的禮樂。國君打算用這一套來改造齊國的習(xí)俗,恐怕不是引導(dǎo)小民的好辦法!贝撕簖R景公雖然恭敬地接見孔子,但不再問有關(guān)禮的事。有一天,齊景公挽留孔子說:“按照季氏上卿的規(guī)格來待你,我不能做到!庇谑蔷陀媒橛隰攪臼虾兔鲜现g的規(guī)格來接待孔子。齊國大夫企圖謀害孔子,孔子聽說此事。齊景公說:“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在這種情況下當(dāng)機立斷,離開了齊國,返回魯國。
治國之道
“仁”是儒家“仁政愛民”的主要學(xué)說,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內(nèi)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 平時于天”。遇有災(zāi)荒,國家不發(fā)糧救災(zāi),他就將自家的糧食分給災(zāi)民救急,然后動諫君主賑災(zāi),深得百姓愛戴。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lián)榉。齊景公要伐魯國,他勸景公“請禮魯以息吾怨,遺其執(zhí),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魯”;晏子輔佐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用當(dāng)下的話說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dāng)家;穿的是“緇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車駑驪;住的是“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
他不僅如孔子所說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見晏子妻“老且惡”,欲以愛女嫁他,他堅辭不納。他說;“去老者,為之亂;納少者,為之淫,且夫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晏子虛懷若谷,聞過則喜。孔子贊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表明了他隨和、大度,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品格。晏子生性樂觀,對生死淡然視之。他說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guī)律。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