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嵩山作》
唐代·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澈的川水環(huán)繞一片草木,駕車馬徐徐而去從容悠閑。
流水好像對我充滿了情意,傍晚的鳥兒隨我一同回還。
荒涼的城池靠著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金色秋山。
在遙遠(yuǎn)又高峻的嵩山腳下,閉上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
注釋
⑴嵩山:五岳之一,稱中岳,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⑵清川:清清的流水,當(dāng)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帶:圍繞,映帶。薄:草木叢生之地,草木交錯曰薄。
⑶去:行走。閑閑:從容自得的樣子。
⑷暮禽:傍晚的鳥兒。禽:一作“云”。相與:相互作伴。
⑸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縣,屢有興廢,荒城當(dāng)為廢縣。臨:當(dāng)著。古渡:指古時的渡口遺址。
⑹迢遞:遙遠(yuǎn)的樣子。遞:形容遙遠(yuǎn)。嵩高:嵩山別稱嵩高山。
⑺且:將要。閉關(guān):佛家閉門靜修。這里有閉戶不與人來往之意。閉:一作“掩”。
評析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稱“中岳”,在今河南登封縣北。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笔茁(lián)描寫歸隱出發(fā)時的情景,扣題目中的“歸”字。清澈的河川環(huán)繞著一片長長的草木叢生的草澤地,離歸的車馬緩緩前進,顯得那樣從容不迫。這里所寫望中景色和車馬動態(tài),都反映出詩人歸山出發(fā)時一種安詳閑適的心境。
中間四句進一步描摹歸隱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與還”承“長薄”,這兩句又由“車馬去閑閑”直接發(fā)展而來。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擬人化了,仿佛它們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鳥兒飛回林木茂盛的長薄中去棲息,它們好像在和詩人結(jié)伴而歸。兩句表面上是寫“水”和“鳥”有情,其實還是
寫作者自己有情:一是體現(xiàn)詩人歸山開始時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傲魉本浔扔饕蝗ゲ环档囊馑迹硎咀约簹w隱的堅決態(tài)度;“暮禽”句包含“鳥倦飛而知還”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隱的原因是對現(xiàn)實政治的失望厭倦。所以此聯(lián)也不是泛泛的寫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這一聯(lián)運用的還是寓情于景的手法。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gòu)成了一幅具有季節(jié)、時間、地點特征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圖,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凄涼色彩的景物,對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fā)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薄疤鲞f”是形容山高遠(yuǎn)的樣子,對山勢作了簡練而又形象的描寫。“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嵩山”二字!皻w來”,寫明歸山過程的終結(jié),點出題目中的“歸”字!伴]關(guān)”,不僅指關(guān)門的動作,而且含有閉門謝客的意思。后句寫歸隱后的心情,表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社會人事,最終點明辭官歸隱的宗旨,這時感情又趨向沖淡平和。
整首詩寫得很有層次。隨著詩人的筆端,既可領(lǐng)略歸山途中的景色移換,也可隱約觸摸到作者感情的細(xì)微變化:由安詳從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靜澹泊。說明作者對辭官歸隱既有閑適自得,積極向往的一面,也有憤激不平,無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詩人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可是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不見斧鑿的痕跡,卻又有精巧蘊藉之妙。方回說:“不求工而未嘗不工!闭莱隽诉@首詩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點。
創(chuàng)作背景
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東都洛陽,所以王維從濟州(今山東省濟寧市)貶所返回后,在洛陽附近的嵩山也有隱居之所。這首詩就是他從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時所作的。
展開全文“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這一聯(lián)運用的還是寓情于景的手法。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gòu)成了一幅具有季節(jié)、時間、地點特征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圖,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凄涼色彩的景物,對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fā)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薄疤鲞f”是形容山高遠(yuǎn)的樣子,對山勢作了簡練而又形象的描寫。“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嵩山”二字!皻w來”,寫明歸山過程的終結(jié),點出題目中的“歸”字!伴]關(guān)”,不僅指關(guān)門的動作,而且含有閉門謝客的意思。后句寫歸隱后的心情,表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社會人事,最終點明辭官歸隱的宗旨,這時感情又趨向沖淡平和。
整首詩寫得很有層次。隨著詩人的筆端,既可領(lǐng)略歸山途中的景色移換,也可隱約觸摸到作者感情的細(xì)微變化:由安詳從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靜澹泊。說明作者對辭官歸隱既有閑適自得,積極向往的一面,也有憤激不平,無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詩人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可是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不見斧鑿的痕跡,卻又有精巧蘊藉之妙。方回說:“不求工而未嘗不工!闭莱隽诉@首詩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點。
創(chuàng)作背景
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東都洛陽,所以王維從濟州(今山東省濟寧市)貶所返回后,在洛陽附近的嵩山也有隱居之所。這首詩就是他從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時所作的。
王維(wánɡ wéi)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xué),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熱門古詩分類
贊助商鏈接
王維的詩
- 《別弟縉后登青龍寺望藍(lán)田山》
- 《春中田園作》 春天
- 《送楊少府貶郴州》
- 《早朝》
- 《歸輞川作》
- 《春過賀遂員外藥園》
-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xué)人二首》
- 《送從弟蕃游淮南》
- 《早春行》 閨怨
- 《送別》 唐詩三百首
- 《送崔三往密州覲省》
- 《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示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