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yán zhēn qīnɡ)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
野史逸聞
顏真卿作撫州刺史的時候,縣里有個叫楊志堅的人,酷愛學習可是家里貧困,同鄉(xiāng)人不了解他。他的妻子因為錢財?shù)墓┙o太少,向他要休書離婚。楊志堅寫了一首詩送給她說:“當年立志早從師,今日翻成鬢有絲。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遲。金釵任意撩新發(fā),鸞鏡從他別畫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時!彼钠拮幽弥,到州里去辦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顏真卿在評判的公文上說:“楊志堅很早就鉆研儒家學說,很有作詩的名聲,心里雖然羨慕高高地考中科舉,自身卻沒有享受到一點俸祿。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終沒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愿意象冀缺的妻子,幫助丈夫成就事業(yè);只想學朱買臣的女人,討厭并拋棄自己的丈夫。給家鄉(xiāng)帶來恥辱,敗壞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給以懲罰警誡,怎么能制止這類輕浮的行為呢?婦人應當打二十板子,任憑她去改嫁。楊志堅秀才,資助他糧食布匹讓他隨著軍隊暫時擔任個職務”。四面八方遠近的人們聽說了這件事,沒有不心悅誠服的。從此江表一帶的女人,沒有敢拋棄她的丈夫的。
生平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為監(jiān)察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被李希烈縊殺。
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
野史逸聞
顏真卿作撫州刺史的時候,縣里有個叫楊志堅的人,酷愛學習可是家里貧困,同鄉(xiāng)人不了解他。他的妻子因為錢財?shù)墓┙o太少,向他要休書離婚。楊志堅寫了一首詩送給她說:“當年立志早從師,今日翻成鬢有絲。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遲。金釵任意撩新發(fā),鸞鏡從他別畫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時!彼钠拮幽弥,到州里去辦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顏真卿在評判的公文上說:“楊志堅很早就鉆研儒家學說,很有作詩的名聲,心里雖然羨慕高高地考中科舉,自身卻沒有享受到一點俸祿。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終沒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愿意象冀缺的妻子,幫助丈夫成就事業(yè);只想學朱買臣的女人,討厭并拋棄自己的丈夫。給家鄉(xiāng)帶來恥辱,敗壞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給以懲罰警誡,怎么能制止這類輕浮的行為呢?婦人應當打二十板子,任憑她去改嫁。楊志堅秀才,資助他糧食布匹讓他隨著軍隊暫時擔任個職務”。四面八方遠近的人們聽說了這件事,沒有不心悅誠服的。從此江表一帶的女人,沒有敢拋棄她的丈夫的。
生平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為監(jiān)察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被李希烈縊殺。
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
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熱心公益事業(yè)。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nóng)田的現(xiàn)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
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jù)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
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但是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愚,行筆衄挫不爽落,書法藝術尖端的”飛白書“于顏氏而不顯;唐張彥遠云:”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因此顏真卿的書法藝術成就較低,但粗壯狂野的書風顯示出了男性的雄剛之力。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敝扉L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鳖侒w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jīng)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保ā稏|坡題跋》)
政治生涯
開元(713年-741年)年間中舉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
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發(fā)動叛亂,他聯(lián)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應,被推為盟主,合兵二十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叛亂,奸相盧杞趁機借李希烈之手殺害他,派其前往勸諭,被李希烈縊死。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
半年后,叛將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殺,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護送回京,厚葬于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皇帝痛詔廢朝八日,舉國悼念。德宗親頒詔文,追念顏真卿的一生是“才優(yōu)匡國,忠至滅身,器質(zhì)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jié),實謂猶生”。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
藝術生平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蘸黃土水在墻上練字。端莊雄偉。他的行書遒勁郁勃這種風格也體現(xiàn)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顏真卿用筆勻而藏鋒,內(nèi)剛勁而外溫潤,字的曲折出圓而有力。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敝扉L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鳖侒w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jīng)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保ā稏|坡題跋》)
比較端莊遒勁還有《顏勤禮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
《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師從張旭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拜在張旭門下學習。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fā)。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愿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么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圣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后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fā),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書法境界
顏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顏魯公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系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挥忠云湄S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在吐露風華的青年時代,顏真卿就向張旭請教“如何齊于古人”的問題。這是顏氏的書學心聲,亦是顏氏高懸的鵠的。這位從小以黃土帚掃墻習字的顏氏苗裔,幾乎在一開始就站到一個高聳的書學起點上。而在書學上鯤鵬展翅,則經(jīng)過了幾乎長達三四十年歲月的歷練,才稍成自己的面目與氣候。繼之又以數(shù)十年工力百般錘煉、充實,使得“顏體”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猶求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邦侒w”終于在書壇巍然屹立。
顏真卿一生書學境界的歷練,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
立堅實骨體,求雄媚書風。
在五十歲以前,可以說是第一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初步確立自己的“顏體”面目。如果以天寶五年(746),張旭在裴儆府上授筆法于顏真卿為一個界線,那末在此以前顏真卿尚在艱苦的摸索階段。此一階段傳世之作鮮見。如天寶元年寫《張仁蘊德政碑》,天寶五年寫摩崖書法禾山石壁“龍溪”二字。此時顏真卿在書學方面已有相當?shù)男摒B(yǎng),這在張旭考問顏氏十二筆意時,顏真卿或以從張旭處領教所得,或以自己攻習所悟對答如流,使張旭深以為然。他志向高遠,期在“齊于古人”。張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筆法。
在接受張旭的筆法后,顏真卿欣喜地說:“自此得攻書之妙,于茲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從天寶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時間,可說是顏真卿依照張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礪的階段。果然在天寶十一年后,顏真卿書碑漸多,在社會上已享有一定的聲譽。天寶十一年書有《郭虛己碑》、《郭揆碑》、《多寶塔碑》、《夫子廟堂碑》等。天寶十三年又有傳世名作《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碑陰記》等。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顏真卿投身于金戈鐵馬與叛軍作戰(zhàn)之中,無暇顧及筆硯藝事。此可為顏氏書法歷練的第一階段,也是第一境界的歷練。
在這一時期,雖然各碑面目或有差異,但總體上說,是“顏體”的初步形成階段。從《多寶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顏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筆上沉著、雄毅,以健力立骨體,敷以較厚之肉彩;結體上整密、端莊、深穩(wěn),由瘦長型變?yōu)榉秸;在布白上減少字間行間的空白而趨茂密。這一階段,顏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點畫皆有筋骨”,“點畫凈媚”,“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專門攻習真書、草書,雖有隸書、篆書之作,并不多。顏真卿的第一境界,從初唐而來,又脫出初唐之軌轍,自立一家面目。這種境界的歷練又多循張旭所示為門徑。
第二境界
究字內(nèi)精微,求字外磅礴。
從五十歲后至六十五歲,可以說是第二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顏體”形神兼具,已漸成熟。其間作品有《金天王廟題名》(758)、《請御書逍遙樓詩碑額表》(758)、《鮮于氏離堆記》(762)、《磨滅記》(762)、《顏允南碑》(762)、《韋縝碑》(763)、《臧懷恪碑》(763)、《郭家廟碑》(764)、《顏秘監(jiān)碑銘》(765)、《顏喬卿碑》(769)、“逍遙樓”三字(770)、《殷踐猷碑》(770)、《張景倩碑》(770)、《元子蜇遺愛碑》(770)、《寶應寺律藏院戒壇記》(771)、《麻姑山仙壇記》(771)、《小字麻姑山仙壇記》(771)、《大唐中興碑》(771)、《顏含大宗碑》(771)、《宋廣平碑》(772)、《重建顏含碑》(772)、《八關齋會報德記》(772)等等。
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以及其后接二連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靈的空間;書生——斗士——統(tǒng)帥,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頻繁轉換,人生體驗更多,藝術體味也就更深。這些,顏真卿“一寓于書”,將前期的“顏體”反復錘煉,煉形煉神,從而神形兼?zhèn),終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強了腕力,中鋒運行,取篆籀方法,圓轉藏鋒,如印印泥。筆畫形成蠶頭燕尾,直畫則成弓弩蓄勢之形。筆畫之間采取橫細豎粗的對比錯綜方法。在鉤末、捺末挑踢出尖鋒,耀其精神。其捺筆表現(xiàn)出一波三折的節(jié)奏。其直鉤、平鉤、斜鉤,飽滿取勢,彎度均勻,圓勁有力。其折筆則提筆暗轉,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釵股”擬之。從結體上說,方正端莊,穩(wěn)健厚重,中宮寬綽,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側取勢,不以左緊右松取妍,而像篆隸以對稱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間櫛比,行間茂密,以形密取氣勢,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顏真卿已一掃初唐以來的那種楷書風貌:前者側,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壯;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潤色開花,后者元氣淋漓。真可謂變法出新意,雄魂鑄“顏體”。
第三境界
臻神明變化,與生命爛漫。
在六十五歲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說是第三境界的歷練。從成熟中加以神奇變化,一日有一日之進境,一碑有一碑之異彩。此時期的作品有《元結碑》(772)、《干祿字書》(774)、《顏杲卿碑》(774)、《妙喜寺碑》(774)、《竹山堂連句》(774)、《李玄靖碑》(777)、《顏勤禮碑》(779)、《馬璘碑》(779)、《顏家廟碑》(780)、《顏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如《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典型碑刻中,顏書在老辣中富有新鮮活潑的生機,在疏淡中顯示質(zhì)樸茂密的風神,在筆鋒得意處顯現(xiàn)功力的爐火純青,在圓潤豐腴中透露自己的豪邁氣度。
孔子說:“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顏真卿晚年也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對生命與書藝在反省中得到悟徹,并將生命哲學與書藝哲學打通,因此在其點捺撇畫中既留著生活的血淚斑駁,又在筆墨的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既在線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櫛比鱗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至此境界,其書如老枿枯林,卻有濃花嫩蕊,一本怒生,萬枝爭發(fā),生機盎然。
顏體由來
為什么顏真卿的楷書被稱為顏體?
顏真卿(709-785 ),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五世祖為北齊的顏之推,為著名的文學家、小學家。顏真卿于開元年間進士及弟,歷任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卿史。后因平定安史之亂有功,官拜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為魯國公,故稱顏魯公。顏真卿一生忠烈,人品極高,深得時人及后人景仰。顏真卿先從其外曾祖殷令名學習書法,遍臨魏晉及唐諸名家書跡,又多次向草圣張旭學習書法,有《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憊》。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顏真卿廣泛學習前人的成功經(jīng)驗,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人研究,吸取其長處,經(jīng)過消化咀嚼,形成了自家的面貌。來源書法屋,書法屋是一個書法學習基地。顏真卿以自己的審美習慣,以獨特的氣度和胸襟,對古法進行創(chuàng)新。顏字氣度恢宏,雍容大度,早期以方筆為主,落筆側人,后期改用圓筆,藏頭護尾。從結字上看,多呈包圍之勢,外緊內(nèi)松。米芾說:“頗真卿如項羽掛甲,樊啥排突,硬弩欲張,鐵往將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海岳書評》)頤之楷書頗具陽剛之氣,既有恤個人的才情典斌,又代表盛店氣象,正如范文湘所說:“初店的歐、虞、褚、薛,只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chuàng)造者。”(《中國通史簡編》)順真卿的楷書,尤其是印歲以后的楷書,已形成一種范式,后世學習者極多,甚至有“學書當學顏”的說法,因此人們稱之為顏體。
主要作品
東方朔畫像贊
《東方朔畫像贊》的楷書作品有兩件,其一傳為王羲之小楷,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此碑額篆“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并序”,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陵縣,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蘇東坡曾學此碑,并題云:“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后見王右軍本,乃知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泵魅擞性疲骸皶ㄇ桶螉^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
此碑原在東方朔故里(陵縣神頭鎮(zhèn))的東方祠,元代移至城內(nèi),清康熙六年(1667年)地震,碑身半截被埋在土中,至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始為熱愛顏書的縣令汪本莊挖出,并修碑亭保護之。1958年,德州地區(qū)又重修碑亭作為重點文物予以保護。
行草書。安史之亂,魯公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jié)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笔潞篝敼砷L侄泉明前往善后,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此作。時年魯公五十歲。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魯公一門忠烈,生平大節(jié)凜然,精神氣節(jié)之反應于翰墨,本稿最為論書者所樂舉。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刪改涂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所以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tài)橫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初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后一氣呵成。元代張敬晏題跋云:“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于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于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于此也。”元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多寶塔碑
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天寶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勛撰文,顏真卿書丹,徐浩題額,史華刻字,現(xiàn)藏西安碑林。碑文寫的是西京龍興寺和尚楚今靜夜誦讀《法華經(jīng)》時,仿佛時時有多寶佛塔呈現(xiàn)眼前,他決心把幻覺中的多寶佛塔變?yōu)楝F(xiàn)實,天寶元年選中千福寺興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為皇帝和蒼生書寫《法華經(jīng)》、《菩薩戒經(jīng)》,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義。此碑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書寫恭謹誠懇,直接二王、歐、虞、褚遺風,而又有與唐人寫經(jīng)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藝術吸取營養(yǎng)。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點畫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是他繼承傳統(tǒng)的作品!稌嫲稀罚骸按耸囚敼顒蚍(wěn)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八關齋會報德記
全稱《有唐宋州官吏八關齋會報德記》。唐大歷7年刻在八面石幢上。唐武宗時現(xiàn)今滅佛,毀其五面。唐大中三年由郡守催倬根據(jù)拓本將其補全,明嘉靖時加蓋碑亭,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軍曾試圖盜取此碑,在當?shù)剀娒竦呐ο聦⑵浔W。文革時亭碑俱毀。石幢被砸為三段,上部四分之三現(xiàn)存于商丘市博物館,其余去向至今不明。1993年商丘政府在原址重刻石幢碑文內(nèi)容史書有載,唐朝節(jié)度使史思明有位部將叫田神功,“安史之亂”發(fā)生時,隨叛將南德信、劉從諫圍攻商丘。田神功卻殺了南德信,趕走劉從諫,率將士歸順朝廷,解除睢陽(商丘)之圍。田神功歸順后被封為鴻臚卿,后遷任徐州刺史,淄青節(jié)度使。寶應元年,叛軍又攻,田神功再解睢陽之圍。后來,田神功屢受朝中嘉獎,“安史之亂”平息第二年,田神功官拜汴宋節(jié)度使,后升為太子太師信都郡王。
唐大歷七年四月,田神功得熱疾,一個多月才好。睢陽人便向官府建議,舉行八關齋會為田神功祈福,以報其解救睢陽危難的恩德。宋州刺史徐向同意,出俸錢30萬,于農(nóng)歷五月初八,在開元寺也就是現(xiàn)在的八關齋內(nèi)設八關齋會,邀請1000名僧人前往誦經(jīng)念佛。隨后,州縣官吏長史等文官設1500人為一會;鎮(zhèn)遏團練官健副使等武官設500人為一會;地方士紳設5000人為一會。一時間,佛飯香供擺滿郊野,經(jīng)聲佛事晝夜不息,善男信女八方云集。為記載這次活動,州郡長官又從千里之外請來了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由他撰文并親筆書寫,顏真卿千里之外應邀而來,滿懷激情,臨文感憤,縱筆浩蕩,其文不僅書法價值極高有是極為珍貴的史料。后刻成八棱石幢,高3米,共8面,每面寬約51厘米,全文983字。此碑字大如拳,是顏真卿六十多歲時書,筆法老辣卻不失生澀之氣。較麻姑親禮更多自在。比多寶塔更多凝練。在顏碑當中比較特別,沒有多少顏書后期的規(guī)律化特點。筆法似散實凝,消散蒼茫中多精到森嚴。風骨與瘞鶴銘相似。
因為碑刻屢遭劫難所以拓帖也有不同版本。清代拓帖已很珍貴,早期的更是少見。能見到的拓本多是修復后的本,與原跡有所不同。
麻姑仙壇記
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楷書。顏真卿撰文并書。
顏真卿除了書法成就之外,還研究過古生物化石,唐代宗大歷六年(公元771年),顏真卿在現(xiàn)今江西省任撫州刺史,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際,故時有問道向禪之心。
是年四月,顏真卿游覽南城縣麻姑山,于一座古壇附近,看到一些螺蚌殼化石夾在地層中。他認真研究了這一現(xiàn)象,提出了他的論點:這里曾經(jīng)是海洋,后來才成為陸地,那些化石就是證據(jù)。他為此撰寫了一篇論文《撫州南城麻姑山仙壇記》,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并刻石記之。非獨記事,亦是此時心情的反映。
此碑莊嚴雄秀,歷來為人所重,是顏體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臻完善,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筆畫巨細皆有法!
后世常常贊嘆的僅僅是顏公這塊字碑的書法,有稱“天下第二書”。
顏勤禮碑
唐刻石,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71歲時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撰文并書的神道碑。古人所謂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謂之神道,即墓碑。碑文內(nèi)容追述顏氏家庭祖輩功德,敘述后世子孫在唐王朝之業(yè)績。除《集古錄》、《金石錄》著錄外,他書無言及者。
《顏勤禮碑》四面刻字,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38字,碑側有5行,行37字,計1667字。左側銘文在北宋時已被磨去,無立碑年月。
北宋歐陽修《六一題跋》卷七定為唐代宗李豫大歷十四年(779年)書刻并立。石舊在陜西西安,宋元佑間石佚,下落不明。1992年10月在西安舊藩庫堂后(今西安市社會路)出土,使得這一“顏體”的代表之作在沉睡地下一千余年之后得以重見天日,F(xiàn)藏于陜西省博物館碑林,定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中興頌
全稱《大唐中興頌》,作于公元771年,楷書。元結撰文,顏真卿書于摩崖上,時年六十三歲。刻于湖南祁陽縣浯溪摩崖上,字徑近14厘米,是顏書中少見的摩崖擘窠大字。元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罷官后居于浯溪,溪邊山巖峰巒疊障,石壁嶙峋!吨信d頌》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塊石壁上。此文記平安祿山之亂,頌唐中興之事。此刻石書風磊落奇?zhèn),石質(zhì)堅硬,經(jīng)千年尚保存完整!都配洝贩Q贊此摩崖刻石“書字尤奇?zhèn)ザ霓o古雅。”《廣川書跋》評為:“太師以書名,中興頌尤瑰瑋,故世貴之!
顏家廟碑
《顏家廟碑》于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jiān)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并序》,是為其父顏惟貞所立的神道碑。顏真卿撰文并書。書風與《李玄靖碑》相似,結體茂密,風骨圓渾,極盡顏書規(guī)范。碑在陜西西安。明趙涵《石墨鐫華》評:“此書結法與《東方贊》正同,勁節(jié)直氣,隱隱筆畫間!蓖跏镭懺u:“余嘗評顏魯公《家廟碑》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風華骨格,莊密挺秀。真書家至寶。”
爭座位帖
亦稱《論座帖》、《與郭仆射書》,行草書。是唐廣德二年(764)顏真卿與郭英之書信稿。宋時曾歸長安安師文,安氏以此上石,石陜西西安碑林,墨跡不傳。蘇軾曾于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tài)!贝颂麨轭佌媲湫胁輹贰Mㄓ^全篇書法,一氣貫之,字字相屬,虎虎有生氣。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里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樸實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詞句間,本不著意于筆墨,卻寫得滿紙郁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與《蘭亭序》合稱“雙璧”。
自書告身帖
楷書,作于780年(建中元年),是年顏真卿授太子少師,并自書《自書告身帖》。書法蒼勁謹嚴,結銜小字亦一絲不茍,清淡絕倫。詹景風稱此書:“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nèi),時富三轉。”董其昌謂:“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 此帖字里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體的微妙變化,是后人學習楷書不可多得的良范。
乞米帖
“乞米帖”寫在公元765年,正值關中大旱,江南水災,農(nóng)業(yè)歉收。以致顏真卿“舉家食粥來以數(shù)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實濟艱勤”。談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諱,因為自己“拙于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祿,他不會創(chuàng)收、生利,沒有別的生財之道。著名藝術家黃裳說:“予觀魯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貧賤為愧,故能守道,雖犯難不可屈。剛正之氣,發(fā)于誠心,與其字體無異也!保ā断郊罚┟总酪苍u其“最為杰思,想其忠義憤發(fā),頓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書”。的確,“乞米帖”不僅是書法藝術中的無價之寶,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研讀“乞米帖”,可使我們得到雙重享受,既領略了顏魯公書法藝術的真諦,又受到其高風亮節(jié)的熏陶。
裴將軍碑
長64厘米,寬33厘米,厚12厘米。非正非行,非篆非隸,開創(chuàng)了破體書法的先河。首行刻著“裴將軍”三個字,末尾刻有顏真卿名款;中間刻著氣勢雄渾,詞句險絕的五言《裴將軍詩》。全詩為十八句九十字。
詩的全文是:“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zhàn)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將軍臨北荒,煊赫耀英材。劍舞躍游電,隨風縈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嵬。入陣破驕虜,威聲雄震雷。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臺”。
詩的詞氣踔歷風發(fā),字字逼人。讀后使人對顏真卿謳歌裴旻那股奔雷掣電,奇杰騰躍之勢油然起敬?戳诉@兼有楷行籀篆,寫得大氣磅礴,挺然奇?zhèn)サ目套,使人頓增一股森然激烈的豪氣。再是,章法布局嚴謹,字體結構奇特。沒行字二三四五,變化多樣;“劍舞”·“一射”·“不敢”·“歸去”等字。筆勢連貫,渾然一體,這都有使人拍案稱奇之妙。難怪宋朝蘇軾贊揚顏字說:“詩止于杜子美。書止于顏魯公”。這確實是很確切的評價。直到今天,它的藝術生命,在書法藝術的百花園里,依舊閃耀著光彩。
世上稱為“奇書”當代書法家楊受之在雅虎網(wǎng)論壇(55)中提出的論點受到書家的一至好評。
宋璟碑
宋璟碑,是中國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稱“大唐故尚書右丞相贈太尉文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唐代“金紫光祿大夫行撫州刺史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撰并書”,所以也稱“顏魯公碑”。該碑現(xiàn)坐落在沙河市東戶村鄉(xiāng)中學院內(nèi),原系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該碑高4.08米,寬1.6米,厚0.47米,碑的正面、陰面和左右兩側均刻有顏真卿書寫的盈寸楷體,洋洋三千余言,盡述宋璟“歷仕三朝,剛直不阿”的榮耀事跡。碑首呈半圓形,浮雕纏尾四龍,矯健雄渾。碑額為方形,正中陰文篆書“大唐故尚書右丞相贈太尉文貞公宋公神道之碑”二十個大字。原有仰首贔屃碑座,上刻褡褳花紋,莊嚴穩(wěn)重,今已逸失。碑文題后結銜:“金紫光祿大夫行撫州刺史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撰并書”。
因宋璟為一代名相,嘗作梅花賦并以梅花自喻,品格高尚,政績卓著,其碑又由唐代名臣、大書法家顏真卿撰文并書丹,且顏真卿書寫宋璟碑文時已經(jīng)六十五歲,可謂人書俱老,書法藝術已至爐火純青之境界,故明代學者都穆稱宋璟碑“人文字,真足三絕”。的確,宋璟碑集道德文章、翰墨藝術于一體,正是其得以傳世并名聞中外的重要原因。宋歐陽修在見到顏真卿撰寫的、已有些殘缺的宋璟碑時曾說過變樣的話:“如忠臣烈士,首先君子莊嚴尊重,使人畏而愛之,雖其殘不忍棄也”。明沙河縣知縣方豪曾將其與顏真卿所書之多寶塔碑相比,言宋璟碑有四勝:“彼演釋因,此照儒躅,一也;彼代岑書,此為自撰,二也;彼尚為郎,早年之書,此已為公,晚年之作,三也;彼在名郡,拓之眾者,屢經(jīng)翻刻,已失其真,此在陋邦,未經(jīng)屢拓,點畫如初,四也”。清大學士魏裔介《宋廣平碑跋》也說:“其神道碑文乃顏魯公撰并書,文則景星慶云,字則龍翔鳳翥。蓋文貞公為有唐一代奇絕人物,而魯公氣節(jié)皎皎,與日月爭光,精神相耀,故不肯輕著一筆,真世之鴻寶也”,F(xiàn)被列入中國一百通名碑。
另有《索靖碑》等傳世。
戎馬生涯
文武雙全 橫掃燕趙建奇功
人如其字 剛正威武有氣節(jié)
顏真卿被世代推崇的是書法,其實他在起浮的政治生涯中所作出的努力,也是被人稱道的。但在朝為官勢必會成為眾矢之的,顏真卿也終究躲不過這一劫,宰相盧杞借反臣李希烈之手害了他。
固守平原 率軍大破安祿山
顏真卿,字清臣,祖籍山東臨沂,三歲時喪父,由母親撫養(yǎng)長大。一生歷任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
二十六歲時他中了進士,又擢制科(朝廷為求散逸而有專長的人才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順利踏上仕途。公元750年,顏真卿由監(jiān)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在御史臺下屬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職。在此期間,御史吉溫出于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渾(宰相宋璟之子),顏真卿于是上折:“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楊國忠及其黨羽便把他當成異己加以排斥,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把他調(diào)離出京,降為平原太守。
平原郡屬安祿山轄區(qū),安祿山謀反初露苗頭時,顏真卿暗中高筑城墻,并在墻邊深挖戰(zhàn)溝,招募壯丁,積儲糧草,加以防范,表面上卻作出每日與賓客泛舟飲酒、不問世事的假象。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謀反,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城守備很好外,其他城均失守。
在與安祿山的斗爭中,顏真卿將原來的三千兵擴充到萬人,并擇取統(tǒng)帥、良將,與堂兄常山太守(今河北正定)顏杲卿相約共同抵抗安祿山,顏杲卿在安祿山后方討伐叛軍。顏真卿被推為聯(lián)軍盟主,統(tǒng)兵20萬,橫掃燕趙。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又輔佐河東節(jié)度使李光弼討伐叛軍。
公元756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即位后,為肅宗。顏真卿重新當上了河北招討使。安祿山利用肅宗調(diào)走河北兵力之機,乘虛急攻河北,兵圍平覃。十月,顏真卿被迫棄郡。他于公元757年見到了皇帝,被詔受憲部(刑部)尚書,后升職為御史大夫。
威武不屈 以死明志千古恨
李希烈聽到顏真卿來了,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的時候,叫他的部將和養(yǎng)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內(nèi)外。顏真卿剛剛開始勸說李希烈停止叛亂,那些部將、養(yǎng)子就沖了上來,個個手里拿著明晃晃的尖刀,圍住顏真卿又是謾罵,又是威脅。但顏真卿卻面不改色,朝著他們冷笑。
李希烈于是命令人們退下。接著,把顏真卿送到驛館里,企圖慢慢軟化他。
叛鎮(zhèn)的頭目都派使者來跟李希烈聯(lián)絡,勸李希烈即位稱帝。李希烈大擺筵席招待他們,也請顏真卿參加。
叛鎮(zhèn)派來的使者見到顏真卿來了,都向李希烈祝賀說:“早就聽到顏太師德高望重,現(xiàn)在元帥將要即位稱帝,正好太師來到這里,不是有了現(xiàn)成的宰相嗎?”
顏真卿揚起眉毛,朝著叛鎮(zhèn)使者罵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紀快八十了,要殺要剮都不怕,難道會受你們的誘惑,怕你們的威脅嗎?”
李希烈拿他沒辦法,只好把顏真卿關起來,派士兵監(jiān)視著。士兵們在院子里掘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土坑,揚言要把顏真卿活埋在坑里。第二天,李希烈來看他,顏真卿對李希烈說:“我的死活已經(jīng)定了,何必玩弄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豈不痛快!”
過了一年,李希烈自稱楚帝,又派部將逼顏真卿投降。士兵們在關禁顏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澆足了油,威脅顏真卿說:“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燒!”
顏真卿二話沒說,就縱身往火里跳去,叛將們把他攔住,向李希烈匯報。
785年8月23日,李希烈想盡辦法,終沒能使顏真卿屈服,就派人將其縊殺,終年77歲。
紀念建筑
紀念館
顏真卿紀念館坐落在南京市廣州路,東連烏龍?zhí)豆珗@,南望蛇山,西鄰龍蟠里,北依清涼山、虎踞關,清靜幽雅,翰墨流香。這里原是顏魯公祠,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祭祀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的祠廟遺跡。
現(xiàn)存的顏魯公祠為磚木結構,青磚小瓦,有大殿,配殿、東西廂房12間,占地1500平方米。
1982年,顏魯公祠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1995兩年,鼓樓區(qū)政府撥款全面維修顏魯公祠。并在原放生井上恢復修建了新放生亭一座。庭院內(nèi)增設景點,栽種名貴花木。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親題"書壇泰斗",鑲金匾高懸與大殿內(nèi)正中上方。
清幽典雅、優(yōu)美異常的顏真卿紀念館,以大量的文史資料、實物、書法珍品、古碑帖及拓片介紹顏真卿的生平、政績和其突出的書法藝術,前來參觀、游覽的人絡繹不絕。顏真卿紀念館成為組織書法培訓、開展海內(nèi)外書法藝術研究、切磋、交流書法技藝的場所,以其獨特的風格成為石城風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
7墓碑
顏真卿墓位于偃師市山化鄉(xiāng)湯泉村的村口,村民稱之為 “顏魯公墳”。顏真卿墓北倚邙山,南坐洛水,墓長寬均為16米,墓前有明清石碑各1通。明碑為縣令呂純?nèi)缱珜懙摹疤铺珟燁侓敼媲淠贡洝。該碑?.75米,寬0.60米,厚0.15米。清碑高1.45米,寬0.6米,厚0.17米。正面正中刻“福唐贈司徒謚文忠顏魯公之墓”,為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太守張松孫和邑令湯毓倬所立。現(xiàn)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山化鄉(xiāng)政府對顏真卿墓進行了整修,并 建立了顏真卿紀念館。國務委員陳俊生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著名作家吉學沛題寫了“一代宗師”的條幅。
藝術特色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禇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chuàng)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yōu)榉叫,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后為行草書開一生面!魇李佌媲涞淖髌繁容^多,著名的墨跡,楷書有《竹山堂聯(lián)句詩帖》、《告身帖》;行草書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文稿》為公認的真跡外,其余的作品真?zhèn)紊杏胁煌囊庖。但都是流傳有緒的墨跡。顏真卿一生書寫的碑刻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結構端莊精密,秀美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勤禮碑》,雄邁清整。另外,還有《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元結碑》等。他的書法刻帖也很多,歷代匯集的中帖一般都會有他的作品,單帖有《爭座位帖》《奉使帖》等!都乐都久魑母濉,行草墨跡,縱 28.2厘米,橫72.3厘米, 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正因為無意作書,反成為顏氏不可多得的佳作。他用筆蒼率,不著意而有自然生動之妙。所以此帖神彩飛動,姿態(tài)橫出,筆勢雄偉,超神入圣,譽為顏書行草第一。元鮮于樞曾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原跡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jù)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
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但是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愚,行筆衄挫不爽落,書法藝術尖端的”飛白書“于顏氏而不顯;唐張彥遠云:”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因此顏真卿的書法藝術成就較低,但粗壯狂野的書風顯示出了男性的雄剛之力。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敝扉L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鳖侒w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jīng)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保ā稏|坡題跋》)
政治生涯
開元(713年-741年)年間中舉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
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發(fā)動叛亂,他聯(lián)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應,被推為盟主,合兵二十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叛亂,奸相盧杞趁機借李希烈之手殺害他,派其前往勸諭,被李希烈縊死。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
半年后,叛將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殺,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護送回京,厚葬于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皇帝痛詔廢朝八日,舉國悼念。德宗親頒詔文,追念顏真卿的一生是“才優(yōu)匡國,忠至滅身,器質(zhì)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jié),實謂猶生”。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
藝術生平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蘸黃土水在墻上練字。端莊雄偉。他的行書遒勁郁勃這種風格也體現(xiàn)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顏真卿用筆勻而藏鋒,內(nèi)剛勁而外溫潤,字的曲折出圓而有力。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敝扉L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鳖侒w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jīng)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保ā稏|坡題跋》)
比較端莊遒勁還有《顏勤禮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
《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師從張旭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拜在張旭門下學習。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fā)。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愿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么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圣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后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fā),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書法境界
顏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顏魯公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系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挥忠云湄S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在吐露風華的青年時代,顏真卿就向張旭請教“如何齊于古人”的問題。這是顏氏的書學心聲,亦是顏氏高懸的鵠的。這位從小以黃土帚掃墻習字的顏氏苗裔,幾乎在一開始就站到一個高聳的書學起點上。而在書學上鯤鵬展翅,則經(jīng)過了幾乎長達三四十年歲月的歷練,才稍成自己的面目與氣候。繼之又以數(shù)十年工力百般錘煉、充實,使得“顏體”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猶求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邦侒w”終于在書壇巍然屹立。
顏真卿一生書學境界的歷練,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
立堅實骨體,求雄媚書風。
在五十歲以前,可以說是第一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初步確立自己的“顏體”面目。如果以天寶五年(746),張旭在裴儆府上授筆法于顏真卿為一個界線,那末在此以前顏真卿尚在艱苦的摸索階段。此一階段傳世之作鮮見。如天寶元年寫《張仁蘊德政碑》,天寶五年寫摩崖書法禾山石壁“龍溪”二字。此時顏真卿在書學方面已有相當?shù)男摒B(yǎng),這在張旭考問顏氏十二筆意時,顏真卿或以從張旭處領教所得,或以自己攻習所悟對答如流,使張旭深以為然。他志向高遠,期在“齊于古人”。張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筆法。
在接受張旭的筆法后,顏真卿欣喜地說:“自此得攻書之妙,于茲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從天寶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時間,可說是顏真卿依照張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礪的階段。果然在天寶十一年后,顏真卿書碑漸多,在社會上已享有一定的聲譽。天寶十一年書有《郭虛己碑》、《郭揆碑》、《多寶塔碑》、《夫子廟堂碑》等。天寶十三年又有傳世名作《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碑陰記》等。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顏真卿投身于金戈鐵馬與叛軍作戰(zhàn)之中,無暇顧及筆硯藝事。此可為顏氏書法歷練的第一階段,也是第一境界的歷練。
在這一時期,雖然各碑面目或有差異,但總體上說,是“顏體”的初步形成階段。從《多寶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顏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筆上沉著、雄毅,以健力立骨體,敷以較厚之肉彩;結體上整密、端莊、深穩(wěn),由瘦長型變?yōu)榉秸;在布白上減少字間行間的空白而趨茂密。這一階段,顏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點畫皆有筋骨”,“點畫凈媚”,“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專門攻習真書、草書,雖有隸書、篆書之作,并不多。顏真卿的第一境界,從初唐而來,又脫出初唐之軌轍,自立一家面目。這種境界的歷練又多循張旭所示為門徑。
第二境界
究字內(nèi)精微,求字外磅礴。
從五十歲后至六十五歲,可以說是第二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顏體”形神兼具,已漸成熟。其間作品有《金天王廟題名》(758)、《請御書逍遙樓詩碑額表》(758)、《鮮于氏離堆記》(762)、《磨滅記》(762)、《顏允南碑》(762)、《韋縝碑》(763)、《臧懷恪碑》(763)、《郭家廟碑》(764)、《顏秘監(jiān)碑銘》(765)、《顏喬卿碑》(769)、“逍遙樓”三字(770)、《殷踐猷碑》(770)、《張景倩碑》(770)、《元子蜇遺愛碑》(770)、《寶應寺律藏院戒壇記》(771)、《麻姑山仙壇記》(771)、《小字麻姑山仙壇記》(771)、《大唐中興碑》(771)、《顏含大宗碑》(771)、《宋廣平碑》(772)、《重建顏含碑》(772)、《八關齋會報德記》(772)等等。
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以及其后接二連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靈的空間;書生——斗士——統(tǒng)帥,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頻繁轉換,人生體驗更多,藝術體味也就更深。這些,顏真卿“一寓于書”,將前期的“顏體”反復錘煉,煉形煉神,從而神形兼?zhèn),終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強了腕力,中鋒運行,取篆籀方法,圓轉藏鋒,如印印泥。筆畫形成蠶頭燕尾,直畫則成弓弩蓄勢之形。筆畫之間采取橫細豎粗的對比錯綜方法。在鉤末、捺末挑踢出尖鋒,耀其精神。其捺筆表現(xiàn)出一波三折的節(jié)奏。其直鉤、平鉤、斜鉤,飽滿取勢,彎度均勻,圓勁有力。其折筆則提筆暗轉,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釵股”擬之。從結體上說,方正端莊,穩(wěn)健厚重,中宮寬綽,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側取勢,不以左緊右松取妍,而像篆隸以對稱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間櫛比,行間茂密,以形密取氣勢,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顏真卿已一掃初唐以來的那種楷書風貌:前者側,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壯;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潤色開花,后者元氣淋漓。真可謂變法出新意,雄魂鑄“顏體”。
第三境界
臻神明變化,與生命爛漫。
在六十五歲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說是第三境界的歷練。從成熟中加以神奇變化,一日有一日之進境,一碑有一碑之異彩。此時期的作品有《元結碑》(772)、《干祿字書》(774)、《顏杲卿碑》(774)、《妙喜寺碑》(774)、《竹山堂連句》(774)、《李玄靖碑》(777)、《顏勤禮碑》(779)、《馬璘碑》(779)、《顏家廟碑》(780)、《顏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如《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典型碑刻中,顏書在老辣中富有新鮮活潑的生機,在疏淡中顯示質(zhì)樸茂密的風神,在筆鋒得意處顯現(xiàn)功力的爐火純青,在圓潤豐腴中透露自己的豪邁氣度。
孔子說:“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顏真卿晚年也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對生命與書藝在反省中得到悟徹,并將生命哲學與書藝哲學打通,因此在其點捺撇畫中既留著生活的血淚斑駁,又在筆墨的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既在線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櫛比鱗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至此境界,其書如老枿枯林,卻有濃花嫩蕊,一本怒生,萬枝爭發(fā),生機盎然。
顏體由來
為什么顏真卿的楷書被稱為顏體?
顏真卿(709-785 ),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五世祖為北齊的顏之推,為著名的文學家、小學家。顏真卿于開元年間進士及弟,歷任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卿史。后因平定安史之亂有功,官拜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為魯國公,故稱顏魯公。顏真卿一生忠烈,人品極高,深得時人及后人景仰。顏真卿先從其外曾祖殷令名學習書法,遍臨魏晉及唐諸名家書跡,又多次向草圣張旭學習書法,有《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憊》。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顏真卿廣泛學習前人的成功經(jīng)驗,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人研究,吸取其長處,經(jīng)過消化咀嚼,形成了自家的面貌。來源書法屋,書法屋是一個書法學習基地。顏真卿以自己的審美習慣,以獨特的氣度和胸襟,對古法進行創(chuàng)新。顏字氣度恢宏,雍容大度,早期以方筆為主,落筆側人,后期改用圓筆,藏頭護尾。從結字上看,多呈包圍之勢,外緊內(nèi)松。米芾說:“頗真卿如項羽掛甲,樊啥排突,硬弩欲張,鐵往將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海岳書評》)頤之楷書頗具陽剛之氣,既有恤個人的才情典斌,又代表盛店氣象,正如范文湘所說:“初店的歐、虞、褚、薛,只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chuàng)造者。”(《中國通史簡編》)順真卿的楷書,尤其是印歲以后的楷書,已形成一種范式,后世學習者極多,甚至有“學書當學顏”的說法,因此人們稱之為顏體。
主要作品
東方朔畫像贊
《東方朔畫像贊》的楷書作品有兩件,其一傳為王羲之小楷,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此碑額篆“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并序”,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陵縣,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蘇東坡曾學此碑,并題云:“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后見王右軍本,乃知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泵魅擞性疲骸皶ㄇ桶螉^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
此碑原在東方朔故里(陵縣神頭鎮(zhèn))的東方祠,元代移至城內(nèi),清康熙六年(1667年)地震,碑身半截被埋在土中,至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始為熱愛顏書的縣令汪本莊挖出,并修碑亭保護之。1958年,德州地區(qū)又重修碑亭作為重點文物予以保護。
行草書。安史之亂,魯公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jié)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笔潞篝敼砷L侄泉明前往善后,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此作。時年魯公五十歲。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魯公一門忠烈,生平大節(jié)凜然,精神氣節(jié)之反應于翰墨,本稿最為論書者所樂舉。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刪改涂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所以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tài)橫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初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后一氣呵成。元代張敬晏題跋云:“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于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于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于此也。”元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多寶塔碑
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天寶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勛撰文,顏真卿書丹,徐浩題額,史華刻字,現(xiàn)藏西安碑林。碑文寫的是西京龍興寺和尚楚今靜夜誦讀《法華經(jīng)》時,仿佛時時有多寶佛塔呈現(xiàn)眼前,他決心把幻覺中的多寶佛塔變?yōu)楝F(xiàn)實,天寶元年選中千福寺興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為皇帝和蒼生書寫《法華經(jīng)》、《菩薩戒經(jīng)》,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義。此碑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書寫恭謹誠懇,直接二王、歐、虞、褚遺風,而又有與唐人寫經(jīng)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藝術吸取營養(yǎng)。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點畫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是他繼承傳統(tǒng)的作品!稌嫲稀罚骸按耸囚敼顒蚍(wěn)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八關齋會報德記
全稱《有唐宋州官吏八關齋會報德記》。唐大歷7年刻在八面石幢上。唐武宗時現(xiàn)今滅佛,毀其五面。唐大中三年由郡守催倬根據(jù)拓本將其補全,明嘉靖時加蓋碑亭,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軍曾試圖盜取此碑,在當?shù)剀娒竦呐ο聦⑵浔W。文革時亭碑俱毀。石幢被砸為三段,上部四分之三現(xiàn)存于商丘市博物館,其余去向至今不明。1993年商丘政府在原址重刻石幢碑文內(nèi)容史書有載,唐朝節(jié)度使史思明有位部將叫田神功,“安史之亂”發(fā)生時,隨叛將南德信、劉從諫圍攻商丘。田神功卻殺了南德信,趕走劉從諫,率將士歸順朝廷,解除睢陽(商丘)之圍。田神功歸順后被封為鴻臚卿,后遷任徐州刺史,淄青節(jié)度使。寶應元年,叛軍又攻,田神功再解睢陽之圍。后來,田神功屢受朝中嘉獎,“安史之亂”平息第二年,田神功官拜汴宋節(jié)度使,后升為太子太師信都郡王。
唐大歷七年四月,田神功得熱疾,一個多月才好。睢陽人便向官府建議,舉行八關齋會為田神功祈福,以報其解救睢陽危難的恩德。宋州刺史徐向同意,出俸錢30萬,于農(nóng)歷五月初八,在開元寺也就是現(xiàn)在的八關齋內(nèi)設八關齋會,邀請1000名僧人前往誦經(jīng)念佛。隨后,州縣官吏長史等文官設1500人為一會;鎮(zhèn)遏團練官健副使等武官設500人為一會;地方士紳設5000人為一會。一時間,佛飯香供擺滿郊野,經(jīng)聲佛事晝夜不息,善男信女八方云集。為記載這次活動,州郡長官又從千里之外請來了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由他撰文并親筆書寫,顏真卿千里之外應邀而來,滿懷激情,臨文感憤,縱筆浩蕩,其文不僅書法價值極高有是極為珍貴的史料。后刻成八棱石幢,高3米,共8面,每面寬約51厘米,全文983字。此碑字大如拳,是顏真卿六十多歲時書,筆法老辣卻不失生澀之氣。較麻姑親禮更多自在。比多寶塔更多凝練。在顏碑當中比較特別,沒有多少顏書后期的規(guī)律化特點。筆法似散實凝,消散蒼茫中多精到森嚴。風骨與瘞鶴銘相似。
因為碑刻屢遭劫難所以拓帖也有不同版本。清代拓帖已很珍貴,早期的更是少見。能見到的拓本多是修復后的本,與原跡有所不同。
麻姑仙壇記
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楷書。顏真卿撰文并書。
顏真卿除了書法成就之外,還研究過古生物化石,唐代宗大歷六年(公元771年),顏真卿在現(xiàn)今江西省任撫州刺史,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際,故時有問道向禪之心。
是年四月,顏真卿游覽南城縣麻姑山,于一座古壇附近,看到一些螺蚌殼化石夾在地層中。他認真研究了這一現(xiàn)象,提出了他的論點:這里曾經(jīng)是海洋,后來才成為陸地,那些化石就是證據(jù)。他為此撰寫了一篇論文《撫州南城麻姑山仙壇記》,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并刻石記之。非獨記事,亦是此時心情的反映。
此碑莊嚴雄秀,歷來為人所重,是顏體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臻完善,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筆畫巨細皆有法!
后世常常贊嘆的僅僅是顏公這塊字碑的書法,有稱“天下第二書”。
顏勤禮碑
唐刻石,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71歲時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撰文并書的神道碑。古人所謂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謂之神道,即墓碑。碑文內(nèi)容追述顏氏家庭祖輩功德,敘述后世子孫在唐王朝之業(yè)績。除《集古錄》、《金石錄》著錄外,他書無言及者。
《顏勤禮碑》四面刻字,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38字,碑側有5行,行37字,計1667字。左側銘文在北宋時已被磨去,無立碑年月。
北宋歐陽修《六一題跋》卷七定為唐代宗李豫大歷十四年(779年)書刻并立。石舊在陜西西安,宋元佑間石佚,下落不明。1992年10月在西安舊藩庫堂后(今西安市社會路)出土,使得這一“顏體”的代表之作在沉睡地下一千余年之后得以重見天日,F(xiàn)藏于陜西省博物館碑林,定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中興頌
全稱《大唐中興頌》,作于公元771年,楷書。元結撰文,顏真卿書于摩崖上,時年六十三歲。刻于湖南祁陽縣浯溪摩崖上,字徑近14厘米,是顏書中少見的摩崖擘窠大字。元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罷官后居于浯溪,溪邊山巖峰巒疊障,石壁嶙峋!吨信d頌》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塊石壁上。此文記平安祿山之亂,頌唐中興之事。此刻石書風磊落奇?zhèn),石質(zhì)堅硬,經(jīng)千年尚保存完整!都配洝贩Q贊此摩崖刻石“書字尤奇?zhèn)ザ霓o古雅。”《廣川書跋》評為:“太師以書名,中興頌尤瑰瑋,故世貴之!
顏家廟碑
《顏家廟碑》于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jiān)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并序》,是為其父顏惟貞所立的神道碑。顏真卿撰文并書。書風與《李玄靖碑》相似,結體茂密,風骨圓渾,極盡顏書規(guī)范。碑在陜西西安。明趙涵《石墨鐫華》評:“此書結法與《東方贊》正同,勁節(jié)直氣,隱隱筆畫間!蓖跏镭懺u:“余嘗評顏魯公《家廟碑》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風華骨格,莊密挺秀。真書家至寶。”
爭座位帖
亦稱《論座帖》、《與郭仆射書》,行草書。是唐廣德二年(764)顏真卿與郭英之書信稿。宋時曾歸長安安師文,安氏以此上石,石陜西西安碑林,墨跡不傳。蘇軾曾于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tài)!贝颂麨轭佌媲湫胁輹贰Mㄓ^全篇書法,一氣貫之,字字相屬,虎虎有生氣。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里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樸實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詞句間,本不著意于筆墨,卻寫得滿紙郁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與《蘭亭序》合稱“雙璧”。
自書告身帖
楷書,作于780年(建中元年),是年顏真卿授太子少師,并自書《自書告身帖》。書法蒼勁謹嚴,結銜小字亦一絲不茍,清淡絕倫。詹景風稱此書:“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nèi),時富三轉。”董其昌謂:“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 此帖字里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體的微妙變化,是后人學習楷書不可多得的良范。
乞米帖
“乞米帖”寫在公元765年,正值關中大旱,江南水災,農(nóng)業(yè)歉收。以致顏真卿“舉家食粥來以數(shù)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實濟艱勤”。談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諱,因為自己“拙于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祿,他不會創(chuàng)收、生利,沒有別的生財之道。著名藝術家黃裳說:“予觀魯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貧賤為愧,故能守道,雖犯難不可屈。剛正之氣,發(fā)于誠心,與其字體無異也!保ā断郊罚┟总酪苍u其“最為杰思,想其忠義憤發(fā),頓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書”。的確,“乞米帖”不僅是書法藝術中的無價之寶,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研讀“乞米帖”,可使我們得到雙重享受,既領略了顏魯公書法藝術的真諦,又受到其高風亮節(jié)的熏陶。
裴將軍碑
長64厘米,寬33厘米,厚12厘米。非正非行,非篆非隸,開創(chuàng)了破體書法的先河。首行刻著“裴將軍”三個字,末尾刻有顏真卿名款;中間刻著氣勢雄渾,詞句險絕的五言《裴將軍詩》。全詩為十八句九十字。
詩的全文是:“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zhàn)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將軍臨北荒,煊赫耀英材。劍舞躍游電,隨風縈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嵬。入陣破驕虜,威聲雄震雷。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臺”。
詩的詞氣踔歷風發(fā),字字逼人。讀后使人對顏真卿謳歌裴旻那股奔雷掣電,奇杰騰躍之勢油然起敬?戳诉@兼有楷行籀篆,寫得大氣磅礴,挺然奇?zhèn)サ目套,使人頓增一股森然激烈的豪氣。再是,章法布局嚴謹,字體結構奇特。沒行字二三四五,變化多樣;“劍舞”·“一射”·“不敢”·“歸去”等字。筆勢連貫,渾然一體,這都有使人拍案稱奇之妙。難怪宋朝蘇軾贊揚顏字說:“詩止于杜子美。書止于顏魯公”。這確實是很確切的評價。直到今天,它的藝術生命,在書法藝術的百花園里,依舊閃耀著光彩。
世上稱為“奇書”當代書法家楊受之在雅虎網(wǎng)論壇(55)中提出的論點受到書家的一至好評。
宋璟碑
宋璟碑,是中國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稱“大唐故尚書右丞相贈太尉文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唐代“金紫光祿大夫行撫州刺史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撰并書”,所以也稱“顏魯公碑”。該碑現(xiàn)坐落在沙河市東戶村鄉(xiāng)中學院內(nèi),原系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該碑高4.08米,寬1.6米,厚0.47米,碑的正面、陰面和左右兩側均刻有顏真卿書寫的盈寸楷體,洋洋三千余言,盡述宋璟“歷仕三朝,剛直不阿”的榮耀事跡。碑首呈半圓形,浮雕纏尾四龍,矯健雄渾。碑額為方形,正中陰文篆書“大唐故尚書右丞相贈太尉文貞公宋公神道之碑”二十個大字。原有仰首贔屃碑座,上刻褡褳花紋,莊嚴穩(wěn)重,今已逸失。碑文題后結銜:“金紫光祿大夫行撫州刺史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撰并書”。
因宋璟為一代名相,嘗作梅花賦并以梅花自喻,品格高尚,政績卓著,其碑又由唐代名臣、大書法家顏真卿撰文并書丹,且顏真卿書寫宋璟碑文時已經(jīng)六十五歲,可謂人書俱老,書法藝術已至爐火純青之境界,故明代學者都穆稱宋璟碑“人文字,真足三絕”。的確,宋璟碑集道德文章、翰墨藝術于一體,正是其得以傳世并名聞中外的重要原因。宋歐陽修在見到顏真卿撰寫的、已有些殘缺的宋璟碑時曾說過變樣的話:“如忠臣烈士,首先君子莊嚴尊重,使人畏而愛之,雖其殘不忍棄也”。明沙河縣知縣方豪曾將其與顏真卿所書之多寶塔碑相比,言宋璟碑有四勝:“彼演釋因,此照儒躅,一也;彼代岑書,此為自撰,二也;彼尚為郎,早年之書,此已為公,晚年之作,三也;彼在名郡,拓之眾者,屢經(jīng)翻刻,已失其真,此在陋邦,未經(jīng)屢拓,點畫如初,四也”。清大學士魏裔介《宋廣平碑跋》也說:“其神道碑文乃顏魯公撰并書,文則景星慶云,字則龍翔鳳翥。蓋文貞公為有唐一代奇絕人物,而魯公氣節(jié)皎皎,與日月爭光,精神相耀,故不肯輕著一筆,真世之鴻寶也”,F(xiàn)被列入中國一百通名碑。
另有《索靖碑》等傳世。
戎馬生涯
文武雙全 橫掃燕趙建奇功
人如其字 剛正威武有氣節(jié)
顏真卿被世代推崇的是書法,其實他在起浮的政治生涯中所作出的努力,也是被人稱道的。但在朝為官勢必會成為眾矢之的,顏真卿也終究躲不過這一劫,宰相盧杞借反臣李希烈之手害了他。
固守平原 率軍大破安祿山
顏真卿,字清臣,祖籍山東臨沂,三歲時喪父,由母親撫養(yǎng)長大。一生歷任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
二十六歲時他中了進士,又擢制科(朝廷為求散逸而有專長的人才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順利踏上仕途。公元750年,顏真卿由監(jiān)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在御史臺下屬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職。在此期間,御史吉溫出于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渾(宰相宋璟之子),顏真卿于是上折:“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楊國忠及其黨羽便把他當成異己加以排斥,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把他調(diào)離出京,降為平原太守。
平原郡屬安祿山轄區(qū),安祿山謀反初露苗頭時,顏真卿暗中高筑城墻,并在墻邊深挖戰(zhàn)溝,招募壯丁,積儲糧草,加以防范,表面上卻作出每日與賓客泛舟飲酒、不問世事的假象。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謀反,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城守備很好外,其他城均失守。
在與安祿山的斗爭中,顏真卿將原來的三千兵擴充到萬人,并擇取統(tǒng)帥、良將,與堂兄常山太守(今河北正定)顏杲卿相約共同抵抗安祿山,顏杲卿在安祿山后方討伐叛軍。顏真卿被推為聯(lián)軍盟主,統(tǒng)兵20萬,橫掃燕趙。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又輔佐河東節(jié)度使李光弼討伐叛軍。
公元756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即位后,為肅宗。顏真卿重新當上了河北招討使。安祿山利用肅宗調(diào)走河北兵力之機,乘虛急攻河北,兵圍平覃。十月,顏真卿被迫棄郡。他于公元757年見到了皇帝,被詔受憲部(刑部)尚書,后升職為御史大夫。
威武不屈 以死明志千古恨
李希烈聽到顏真卿來了,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的時候,叫他的部將和養(yǎng)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內(nèi)外。顏真卿剛剛開始勸說李希烈停止叛亂,那些部將、養(yǎng)子就沖了上來,個個手里拿著明晃晃的尖刀,圍住顏真卿又是謾罵,又是威脅。但顏真卿卻面不改色,朝著他們冷笑。
李希烈于是命令人們退下。接著,把顏真卿送到驛館里,企圖慢慢軟化他。
叛鎮(zhèn)的頭目都派使者來跟李希烈聯(lián)絡,勸李希烈即位稱帝。李希烈大擺筵席招待他們,也請顏真卿參加。
叛鎮(zhèn)派來的使者見到顏真卿來了,都向李希烈祝賀說:“早就聽到顏太師德高望重,現(xiàn)在元帥將要即位稱帝,正好太師來到這里,不是有了現(xiàn)成的宰相嗎?”
顏真卿揚起眉毛,朝著叛鎮(zhèn)使者罵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紀快八十了,要殺要剮都不怕,難道會受你們的誘惑,怕你們的威脅嗎?”
李希烈拿他沒辦法,只好把顏真卿關起來,派士兵監(jiān)視著。士兵們在院子里掘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土坑,揚言要把顏真卿活埋在坑里。第二天,李希烈來看他,顏真卿對李希烈說:“我的死活已經(jīng)定了,何必玩弄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豈不痛快!”
過了一年,李希烈自稱楚帝,又派部將逼顏真卿投降。士兵們在關禁顏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澆足了油,威脅顏真卿說:“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燒!”
顏真卿二話沒說,就縱身往火里跳去,叛將們把他攔住,向李希烈匯報。
785年8月23日,李希烈想盡辦法,終沒能使顏真卿屈服,就派人將其縊殺,終年77歲。
紀念建筑
紀念館
顏真卿紀念館坐落在南京市廣州路,東連烏龍?zhí)豆珗@,南望蛇山,西鄰龍蟠里,北依清涼山、虎踞關,清靜幽雅,翰墨流香。這里原是顏魯公祠,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祭祀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的祠廟遺跡。
現(xiàn)存的顏魯公祠為磚木結構,青磚小瓦,有大殿,配殿、東西廂房12間,占地1500平方米。
1982年,顏魯公祠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1995兩年,鼓樓區(qū)政府撥款全面維修顏魯公祠。并在原放生井上恢復修建了新放生亭一座。庭院內(nèi)增設景點,栽種名貴花木。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親題"書壇泰斗",鑲金匾高懸與大殿內(nèi)正中上方。
清幽典雅、優(yōu)美異常的顏真卿紀念館,以大量的文史資料、實物、書法珍品、古碑帖及拓片介紹顏真卿的生平、政績和其突出的書法藝術,前來參觀、游覽的人絡繹不絕。顏真卿紀念館成為組織書法培訓、開展海內(nèi)外書法藝術研究、切磋、交流書法技藝的場所,以其獨特的風格成為石城風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
7墓碑
顏真卿墓位于偃師市山化鄉(xiāng)湯泉村的村口,村民稱之為 “顏魯公墳”。顏真卿墓北倚邙山,南坐洛水,墓長寬均為16米,墓前有明清石碑各1通。明碑為縣令呂純?nèi)缱珜懙摹疤铺珟燁侓敼媲淠贡洝。該碑?.75米,寬0.60米,厚0.15米。清碑高1.45米,寬0.6米,厚0.17米。正面正中刻“福唐贈司徒謚文忠顏魯公之墓”,為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太守張松孫和邑令湯毓倬所立。現(xiàn)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山化鄉(xiāng)政府對顏真卿墓進行了整修,并 建立了顏真卿紀念館。國務委員陳俊生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著名作家吉學沛題寫了“一代宗師”的條幅。
藝術特色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禇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chuàng)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yōu)榉叫,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后為行草書開一生面!魇李佌媲涞淖髌繁容^多,著名的墨跡,楷書有《竹山堂聯(lián)句詩帖》、《告身帖》;行草書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文稿》為公認的真跡外,其余的作品真?zhèn)紊杏胁煌囊庖。但都是流傳有緒的墨跡。顏真卿一生書寫的碑刻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結構端莊精密,秀美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勤禮碑》,雄邁清整。另外,還有《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元結碑》等。他的書法刻帖也很多,歷代匯集的中帖一般都會有他的作品,單帖有《爭座位帖》《奉使帖》等!都乐都久魑母濉,行草墨跡,縱 28.2厘米,橫72.3厘米, 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正因為無意作書,反成為顏氏不可多得的佳作。他用筆蒼率,不著意而有自然生動之妙。所以此帖神彩飛動,姿態(tài)橫出,筆勢雄偉,超神入圣,譽為顏書行草第一。元鮮于樞曾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原跡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1、《勸學詩》 勵志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
- 2、《贈裴將軍》 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zhàn)馬若龍虎,騰凌何壯哉。將軍臨八荒,...
- 3、《詠陶淵明》 張良思報韓,龔勝恥事新。狙擊不肯就,舍生悲縉紳。嗚呼陶淵明,...
- 4、《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 ——陸士修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
- 5、《謝陸處士杼山折青桂花見寄之什》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綠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巖中詩,...
- 6、《登平望橋下作》 登橋試長望,望極與天平。際海蒹葭色,終朝鳧雁聲。近山猶仿佛,...
- 7、《五言重送橫飛聯(lián)句》 春田草未齊,春水滿長溪。 ——李崿出餞風初暖,攀光日漸西。 ...
- 8、《七言重聯(lián)句》 頃持憲簡推高步,獨占詩流橫素波。 ——顏真卿不是中情深惠好,...
- 9、《與耿湋水亭詠風聯(lián)句》 清風何處起,拂檻復縈洲。 ——裴幼清回入飄華幕,輕來疊晚流。...
- 10、《七言醉語聯(lián)句》 逢糟遇曲便酩酊, ——劉全白覆車墜馬皆不醒。 ——顏真卿倒著...
- 11、《七言樂語聯(lián)句》 苦河既濟真僧喜, ——李崿新知滿座笑相視。 ——顏真卿戍客歸...
- 12、《三言重擬五雜組聯(lián)句》 五雜組,四豪客。往復還,阡與陌。不得已,長沙謫。 ——張薦五...
- 13、《刻清遠道士詩,因而繼作》 不到東西寺,于今五十春。朅來從舊賞,林壑宛相親。吳子多藏日,...
- 14、《三言擬五雜組二首》 五雜組,繡與錦。往復還,興又寢。不得已,病伏枕。五雜組,甘咸...
- 15、《五言夜集聯(lián)句》 寒花護月色,墜葉占風音。 ——皎然茲夕無塵慮,高云共片心。 ...
- 16、《五言送李侍御聯(lián)句》 吾友駐行輪,遲遲惜上春。 ——顏真卿東西出餞路,惆悵獨歸人。...
- 17、《五言夜宴詠燈聯(lián)句》 桂酒牽詩興,蘭釭照客情。 ——陸士修詎慚珠乘朗,不讓月輪明。...
- 18、《又溪館聽蟬聯(lián)句》 高樹多涼吹,疏蟬足斷聲。 ——楊憑已催居客感,更使別人驚。 ...
- 19、《登峴山觀李左相石尊聯(lián)句》 李公登飲處,因石為洼尊。 ——顏真卿人事歲年改,峴山今古存。...
- 20、《七言嚵語聯(lián)句》 拈z2舐指不知休, ——李崿欲炙侍立涎交流。 ——顏真卿過屠...
- 21、《七言大言聯(lián)句》 高歌閬風步瀛洲, ——皎然燂鵬爚鯤餐未休。 ——顏真卿四方上...
- 22、《使過瑤臺寺,有懷圓寂上人》 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萬法元無著,一心唯趣禪。忽紆塵外軫,...
- 23、《贈僧皎然》 秋意西山多,別岑縈左次?樛v三癸,趾趾鄰什寺。元化隱靈蹤,...
- 24、《題杼山癸亭得暮字(亭,陸鴻漸所創(chuàng))》 杼山多幽絕,勝事盈跬步。前者雖登攀,淹留恨晨暮。及茲紆勝引,...
- 25、《三言擬五雜組聯(lián)句》 五雜組,盤上菹。往復還,頭懶梳。不得已,罾里魚。 ——李崿五...
- 26、《五言玩初月重游聯(lián)句》 春溪與岸平,初月出谿明。 ——張薦璧彩寒仍潔,金波夜轉清。 ...
- 27、《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見過南樓玩月》 喜嘉客,辟前軒。天月凈,水云昏。 ——顏真卿雁聲苦,蟾影寒。...
- 28、《送耿湋拾遺聯(lián)句》 堯舜逢明主,嚴徐得侍臣。分行接三事,高興柏梁新。 ——顏真卿...
- 29、《水堂送諸文士戲贈潘丞聯(lián)句》 居人未可散,上客須留著。莫唱阿亸回,應云夜半樂。 ——顏真卿...
- 30、《七言滑語聯(lián)句》 雨里下山蹋榆皮, ——顏真卿莓苔石橋步難移。 ——皎然蕪荑醬...
- 31、《七言小言聯(lián)句》 長路迢遙吞吐絲。 ——顏真卿蟭螟蚊睫察難知。 ——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