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融(wú rónɡ)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作品風格
吳融對于詩歌的思想,最直接的表現(xiàn)在他為貫休所寫的〈禪月集序〉中,全篇序文大致前半敘寫他對詩歌的看法,后半描述貫休行止以及他與貫休的交誼,其文曰:
夫詩之作者,善善則詠頌之,惡惡則風刺之,茍不能本此二者,韻雖甚切,猶土木偶不生于氣血,何所尚哉?自風雅之道息,為五言七言詩者,皆率拘以句度屬對焉。既有所拘,則演情敘事不盡矣。且歌與詩,其道一也。然詩之所拘悉無之,足得于意,取非常語,語非常意,意又盡則為善矣。國朝為能歌詩者不少,獨李太白為稱首,蓋氣骨高舉,不失頌詠風刺之道。厥后白樂天為諷諫五十篇,亦一時之奇逸極言。昔張為作詩圖五層,以白氏為廣大教化主,不錯矣。至于李長吉以降,皆以刻削峭拔飛動文彩為第一流,而下筆不在洞房蛾眉神仙詭怪之間,則擲之不顧。邇來相­ 學者,靡漫浸淫,困不知變,嗚呼!亦風俗使然。君子萌一心,發(fā)一言,亦當有益于事,矧極思屬詞,得不動關于教化?(后略)
綜合此段文字所述,可以整理出吳融于詩歌有三個重要觀念:
重頌詠諷刺之道
從吳融的三百零一首詩歌創(chuàng)作中,可以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頌詠諷刺之道者,幾乎在各種題材中,皆有出現(xiàn)。如前文「寄贈酬答」一類提到的〈赴闕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寄尚顏師〉、〈贈方干處士歌〉等詩,皆是實踐「善善則頌詠之」的作品,如〈贈蛖光上人草書歌〉“篆書樸,隸書俗,草圣貴在無羈束。江南有僧名蛖光,紫毫一管能顛狂。人家好壁試揮拂,瞬目已流三五行。摘如鉤,挑如撥。斜如掌,回如斡!痹凇傅桥R游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作品風格
吳融對于詩歌的思想,最直接的表現(xiàn)在他為貫休所寫的〈禪月集序〉中,全篇序文大致前半敘寫他對詩歌的看法,后半描述貫休行止以及他與貫休的交誼,其文曰:
夫詩之作者,善善則詠頌之,惡惡則風刺之,茍不能本此二者,韻雖甚切,猶土木偶不生于氣血,何所尚哉?自風雅之道息,為五言七言詩者,皆率拘以句度屬對焉。既有所拘,則演情敘事不盡矣。且歌與詩,其道一也。然詩之所拘悉無之,足得于意,取非常語,語非常意,意又盡則為善矣。國朝為能歌詩者不少,獨李太白為稱首,蓋氣骨高舉,不失頌詠風刺之道。厥后白樂天為諷諫五十篇,亦一時之奇逸極言。昔張為作詩圖五層,以白氏為廣大教化主,不錯矣。至于李長吉以降,皆以刻削峭拔飛動文彩為第一流,而下筆不在洞房蛾眉神仙詭怪之間,則擲之不顧。邇來相­ 學者,靡漫浸淫,困不知變,嗚呼!亦風俗使然。君子萌一心,發(fā)一言,亦當有益于事,矧極思屬詞,得不動關于教化?(后略)
綜合此段文字所述,可以整理出吳融于詩歌有三個重要觀念:
重頌詠諷刺之道
從吳融的三百零一首詩歌創(chuàng)作中,可以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頌詠諷刺之道者,幾乎在各種題材中,皆有出現(xiàn)。如前文「寄贈酬答」一類提到的〈赴闕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寄尚顏師〉、〈贈方干處士歌〉等詩,皆是實踐「善善則頌詠之」的作品,如〈贈蛖光上人草書歌〉“篆書樸,隸書俗,草圣貴在無羈束。江南有僧名蛖光,紫毫一管能顛狂。人家好壁試揮拂,瞬目已流三五行。摘如鉤,挑如撥。斜如掌,回如斡!痹凇傅桥R游
旅」一類中更是不乏批評、諷刺之作,如〈金橋感事〉一詩,就是他對朝廷錯估情勢,輕率用兵之事,委婉的表達批判之意,也透露出他希望與外族和平共處的反戰(zhàn)思想;其它如〈華清宮二首〉、〈華清宮四首〉所表達的諷刺之意,更為強烈,如其〈華清宮四首〉之一:
中原無鹿海無波,鳳輦鸞旗出幸多。今日故宮歸寂寞,太平功業(yè)在山河。
詩中提到帝王出幸,實是諷刺安祿山亂起,明皇偕貴妃倉皇奔蜀,而晚唐僖宗也曾因黃巢之亂奔蜀,相似情境的重復上演,今昔對比,使得吳融的諷刺更加真實而深刻。 而「詠人、詠物」類中,〈平望蚊子二十六韻〉、〈賣花翁〉等詩,也都隱含深刻的諷刺,如其〈風雨吟〉詩云:
官軍擾人甚于賊,將臣怕死唯守城。又豈復憂朝庭苦弛慢,中官轉縱橫。李膺勾黨即罹患,竇武忠謀又未行。又豈憂文臣盡遭束高閣,文教從今日蕭索。(后略)
詩中對于官逼民反,將臣怕死,宦官亂政,朋黨為禍表達了他最深的憂慮,又對于忠良不行,文教不興的情況感到憂愁。 詩歌表現(xiàn)諷頌之道,可上追至《詩經(jīng)》的傳統(tǒng),吳融又特重「風雅之道」,顯示吳融具有儒家的宗經(jīng)思想。在這樣的價值思想體系之下,又適逢晚唐的紛亂,吳融的詩歌確實能夠切合「善善則頌詠之,惡惡則諷刺之」的思想,表現(xiàn)相當搶眼。
尚實用教化之功
吳融強調詩歌諷上化下的實用價值,顯示他重視詩歌實用教化的功能,他重頌詠諷刺之道。而他在〈禪月集序〉中,提到白樂天的「諷諫五十篇」即指樂天的〈新樂府〉五十首,吳融美其為「一時奇逸極言」,這類諷刺的作品,正是白樂天自己最為看重的部分,吳融更同意張為將樂天列為「廣大教化主」,顯示吳融對于樂天詩歌能夠實現(xiàn)教化大眾之功能的贊賞,更有仿效樂天之作,如吳融的〈賣花翁〉一詩對富貴人家壟斷春色的批判,正是模仿樂天〈新樂府-賣炭翁〉的題目和立意而作,內容則效樂天〈秦中吟十首-買花〉,且諷刺更為曲折委婉,卻又直指重心。為了實現(xiàn)教化群眾的功能,詩歌的俚俗、白話是很重要的,吳融雖有尚實用教化的想法,也確實作有不少諷刺味道濃厚、具實用價值的詩歌,但若以詩歌語言來衡量其教化大眾之功效,吳融恐怕是微乎其微的。在其近體詩中,語言是相當雅化的,其著重聲律、用典等藝術表現(xiàn)技巧,是跟隨著晚唐文壇唯美文學風格而走的,詩雖不濃艷,卻十分的文人化,他與羅隱、杜荀鶴、聶夷中等人一樣生逢亂世,一樣內心矛盾痛苦,不同的是羅隱等人詩尚俚俗質樸,作品多激憤淺切而吳融作詩偏好典雅精工,表現(xiàn)出較多凄惻哀婉的情調,因此,實用教化的功能是較不明顯的。但這并不表示吳融全無語言淺白之作,其古體詩有些作品或字句的使用,就表現(xiàn)了俚俗淺白的風格,如〈首陽山〉:
首陽山枕黃河水,上有兩人曾餓死。不同天下人為非,兄弟相看自為是。
遂令萬古識君心,為臣貴義不貴身。精靈長在白云里,應笑隨時飽死人。
此詩用字平淺,無令人難解的用典或譬喻,直陳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之事!干嫌袃扇嗽I死」、「應笑隨時飽死人」兩句,更是白話得不能再白話了,全詩借首陽山詠懷古人古事,表達為人臣者,當有貴義不貴身的精神。又如上文所引〈贈蛖光上人草書歌〉云:「篆書樸,隸書俗,草圣貴在無羈束。江南有僧名蛖光,紫毫一管能顛狂」,以及〈贈廣利大師歌〉:「化人之心固甚難,自化之心更不易;丝梢猿滔拗,自化元須有其志。在心為志者何人,今日得之于廣利。三十年前識師初,正見把筆學草書」云云,皆是用字簡單,語句淺白之作。
作為一個儒家色彩濃厚的詩人,儒家強調圣人教化的思想,對吳融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正因為儒家的政治教化、經(jīng)世濟民思想,讓吳融在面對江河日下的晚唐國勢時,始終沒有逃離,最后卒于翰林承旨任內。
重實斥詭怪之風
吳融在〈禪月集序〉中,又表示了對李賀「刻削峭拔飛動文彩」及「洞房蛾眉神仙詭怪」詩風的不滿,他認為「君子萌一心,發(fā)一言,亦當有益于事」,作詩亦然,怎能無關乎教化,因此,對于李賀「雙鸞開鏡秋水光,解鬟臨鏡立象床。一編香絲云撒地,玉釵落處無聲膩」這樣靡麗香艷,又或者如「呼星召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終南日色低平灣,神兮長在有無間」這樣神仙鬼怪之詩是十分排斥的。吳融較常表現(xiàn)的是個人的鄉(xiāng)愁旅思,其詩寫來淡泊清疏,含蓄的吐露凄涼的韻致,如〈雨后聞思歸樂二首〉其一:
山禽連夜叫,兼雨未嘗休。盡道思歸樂,應多離別愁。
我家方旅食,故國在滄洲。聞此不能寐,青燈茆屋幽。
全詩以聽覺的描寫為主軸,寫吳融旅途中聽聞山禽、細雨以及思歸樂,思鄉(xiāng)的愁緒就在這一連串聲響的催化下涌現(xiàn),使他徹夜難眠。又如〈忘憂花〉:
繁紅落盡始凄涼,直道忘憂也未忘。數(shù)朵殷紅似春在,春愁特此系人腸。
此詩用忘憂花為題,卻寫滿腹愁腸,吳融的愁思,就在這強烈的對比中,傾泄出來。由此看來,吳融是多愁的,他對于身世飄零,報國無望的悵恨,反映在詩歌上,是將視野收束到自身以及身邊所見所聞的小天地,在這個小天地中,他表現(xiàn)凄涼、淡泊、自嘲、矛盾等情緒。不似李賀因功名不遂又多病苦吟,詩歌表現(xiàn)進入「鬼境」。 然吳融自己或因與創(chuàng)作「香奩體」的韓偓同榜,又曾同任翰林,又或許受文壇唯美風氣影響,也有一些較為艷麗的作品,如其和韓偓的〈無題〉三首、〈倒次元韻〉等。另外如〈賦得欲曉看妝面〉詩云:
朧朧欲曙色,隱隱辨殘妝。月始云中出,花猶霧里藏。
眉邊全失翠,額畔半留黃。轉入金屏影,隈侵角枕光。
有蟬隳鬢樣,無燕著釵行。十二峰前夢,如何不斷腸。
描寫清晨目睹女子前夜未卸的妝容,這種閨房繡閣才會有的旖旎景象,與「香奩體」是同調的。但是吳融的這類作品不到十首,數(shù)量相當有限。歷來論者多將吳融與韓偓、唐彥謙并舉,認為其詩風偏于綺麗,此論顯然有欠公允。另外,從其交游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他重視文學當為現(xiàn)實服務的觀念,其所往來者諸如羅隱、皮日休、陸龜蒙等人,對于詩歌都是主張揭露社會黑暗、直陳時弊的,詩歌表現(xiàn)更是尚俚俗、質樸、淺切,而且對政治社會批判的態(tài)度,比吳融有過之而無不及。再看到吳融的詩歌,其用典常援引《詩經(jīng)》、《史記》、《左傳》等書,可以推知其思想以經(jīng)、史為主軸,而經(jīng)學與史學又是最直接為封建政治服務的兩大部門,因此,吳融強調詩歌的頌詠諷刺、現(xiàn)實教化功能,也就不難理解了。
綜合以上所述,可以知道吳融是一個繼承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文人,認為詩歌要具有「歌頌」及「諷刺」的兩個作用,以反映國家政治的利弊得失和人民的生活疾苦,實現(xiàn)諷上化下的社會功能。也因此他反對脫離現(xiàn)實的神仙鬼怪、浮絕綺艷之作。
生平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吳融從僖宗咸通六年(865)開始參加科舉,一直到龍紀元年(889 )才中舉,當時他已經(jīng)四十歲了。登第之后的吳融仕途并不順遂,先是隨韋昭度入蜀平亂,無功而返;回到朝廷曾官至侍御史,又遭人讒言,遭貶荊南;干寧三年(896)才被召回京城,任禮部郎中,后入充翰林學士,官至中書舍人,天復元年(901 )不幸遇上朱全忠犯上作亂,致使吳融逃出京城,流落閿鄉(xiāng);天復三年(903)才再度被召回任翰林,遷承旨,最后卒于任翰林承旨一職任上。觀其一生,宦海浮沉,幾度受到重用,旋即被貶或流落他鄉(xiāng),這與晚唐動蕩不安的政局,有很大的關聯(lián),混亂的政治局勢,導致吳融漂泊一生,也造就了他矛盾憂郁的個性,以及籠罩著淡淡哀愁的詩歌。
唐末的政治在朋黨、宦官、藩鎮(zhèn)同時危害之下,在位君王又多半年幼昏庸,天災、兵禍不斷,社會各種亂象、弊病叢生,對晚唐衰頹國勢的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人民生活也在繁重的賦稅壓力下,更顯艱困。民不聊生的慘況,加上政治社會的亂象,對一向細膩敏感的詩人是很具影響力的,面對政治上種種亂象的無力感,讓詩人們以詩筆表達胸中不滿的情緒,以詩直陳社會亂象激憤直切者,希望發(fā)揮積極諷諫的效果;消極失望者則將關心的焦點射向自身,或縱情聲色或避世遠禍,詩風則呈現(xiàn)輕巧綺麗或淡泊凄清;更有一群詩人,長期接觸低下階層民眾,深知民間疾苦,自身又長年貧病交迫,詩作多奇險寒狹之風。除了政治、社會與文壇風氣影響之外,與朋友的交游,往往也會影響一個人,吳融所往來的朋友,除官場上的長官、同僚之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詩人,這些詩人如釋貫休、皮日休、陸龜蒙、方干、韓偓等,對吳融也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吳融詩歌所呈現(xiàn)的風貌,是豐富而多元的,他既有直指當世的諷刺之作,也有紙醉金迷的艷情之作,更有崇尚淡泊閑適或寒狹僻澀之作。吳融的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大致可分為「寄贈酬答」、「登臨游旅」、「詠人詠物」、及「個人抒懷」四類,雖然各種題材都呈現(xiàn)不同的內容,表達不同的主題思想,但最特別的是,無論何種題材的創(chuàng)作,都多少表達了吳融在仕與隱之間的矛盾,這種左右為難的情緒,與晚唐混亂矛盾的社會,形成一種奇特的兼容現(xiàn)象。而吳融的藝術表現(xiàn)一如他的詩歌,呈現(xiàn)多元的寫作風貌。在體式上,吳融主要創(chuàng)作近體律絕,其中又以七律為最,他同時兼擅各體,但數(shù)量不多;在聲律方面,吳融對于平仄、用韻的要求相當精細,著重聲律與詩歌內容的相輔相成,使得音節(jié)和諧雅正;在用典方面,吳融無論用事、用辭,經(jīng)常援引經(jīng)史,卻又無陳腔濫調之失,反而能收曲折達意之功,同時能以明用、暗用、活用、反用等方法,使詩歌雖用典而不板滯;在修辭表現(xiàn)上,能運用迭字、色彩、對仗等手法,配合視、聽等感官,使詩歌細膩而鮮活的呈現(xiàn)讀者眼前。然歷來學者對其評價不高,多囿于對晚唐詩氣格卑弱,無風騷氣的成見,或認為其為亡國之音,不值一談,甚至針對吳融極少數(shù)的艷麗之作,評其靡麗,凡此種種,所論不公。吳融以其獨特的詩筆,反應現(xiàn)實,抒寫心志,在時代一片衰颯、靡麗之音中,仍不愿逃離現(xiàn)實,不忍棄苦難中的百姓而去,以至于處處表現(xiàn)矛盾、猶豫、哀傷、憂郁、淡泊等情調,而這樣的情調與晚唐的時代氛圍是非常相似的,如此多面相的反應時代特色的詩家,豈能簡單的用「綺麗」二字評定其不足為論,而將吳融摒棄在晚唐詩歌研究之外呢!更何況吳融部分句式參差,語言俚俗淺白的一類詩作,極有可能是宋、元以降,詞曲創(chuàng)作師法的源頭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傊,吳融生在唐末亂世,詩歌也反映了整個時代風貌,作為一個從唐末接軌至宋元的橋梁式人物,絕非「綺麗」二字足以道盡,將吳融放在文學的歷史長河上,就能看到他在文學史上具有無法取代的地位及價值。
作品價值
吳融詩歌在題材上,呈現(xiàn)一個多元的面相,他有極其深刻諷刺的作品,也有極為輕淺浮靡的作品,更有許多悲秋傷春之作。其詩可以用「矛盾」二字加以概括。矛盾的情緒反映在他的詩歌上,使他的詩歌呈現(xiàn)多種樣貌,他為詩主張頌詠諷刺,實現(xiàn)教化,但是他批判諷刺、直陳時弊的作品,與同樣有這這樣觀念的羅隱等人相較,數(shù)量上卻略遜一籌,語言的淺切與尖銳也遠遠不及他們;說他詩風浮靡綺麗,與韓偓香奩體相較,吳融又不似韓詩軟玉溫香,露骨的表達男歡女愛;說他沖淡閑遠,他其實放不開他給自己背上的包袱,不如司空圖來的曠達!端膸炜偰俊氛f他「閑遠不及司空圖,沈摯不及羅隱,繁富不及皮日休,奇辟不及周樸」,就是這個道理。 而「矛盾」正是晚唐的時代特色之一,君臣的矛盾、臣與臣之間的矛盾、期望朝廷約束藩鎮(zhèn)又不希望戰(zhàn)爭的矛盾、仕與隱的矛盾等,吳融的詩歌就是這多重矛盾之下的產(chǎn)物。他以直切的筆諷刺時政,以清麗的筆寫個人情懷,以精巧的筆吟詠事物;他所以名聞當時,成為同輩謁之如先達,甚至在其遭逢貶謫時,仍有人向他行卷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各體兼?zhèn)洌憩F(xiàn)不俗,更與整個時代脈動相合,足以成為時人師法的對象,這也正體現(xiàn)了他的詩歌無可取代的價值。
人物背景
時代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亂后,即一蹶不振,到了晚唐正是最復雜、最矛盾的時期,先后有牛李黨爭、王仙芝之亂、黃巢之亂、李克用、朱全忠等攻掠諸州。吳融生當晚唐后期,處境較前期更為混亂,前期還有所謂的「會昌之治」(841-846)、「大中之政」(847-859),雖是曇花一現(xiàn),當時的知識分子仍有力挽狂瀾,恢復大唐盛世的志向。吳融生當宣、懿、僖、昭四朝,經(jīng)歷了揮霍無度的懿、僖二朝,二帝沉于逸樂,不思國政,導致宦官專權,藩鎮(zhèn)為禍越烈,即使后來的昭宗有心力圖振作,也難以挽回頹勢,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
社會背景
晚唐的社會極其混亂,由于藩鎮(zhèn)割據(jù),連年征戰(zhàn),農田荒蕪,經(jīng)濟蕭條,人民流離失所,生活艱困,但地方官吏仍逼迫人民繳交繁重的賦稅,官逼民反的結果,使得人心思變,一旦有人登高一呼,人民便群起反抗,民亂由是而生。甚至連軍隊都時有叛變,殺主帥以自代,自稱留后的。連象征國家的軍隊都出問題,顯示了國家整體的基礎已岌岌可危。
詩壇背景
晚唐的詩壇,是個藝術光芒煥發(fā)的時代,近體詩發(fā)展至此,已臻成熟,詩人寫句屬對,無不精工細致,舉凡平仄、押韻、用典、煉字,無不精巧。詩歌藝術之美發(fā)展到極高的境界,但是或因詩人才力不足,使得詩歌易流于詞藻的堆砌;或為了平仄、押韻的需求,字句間顯得連結性太弱,過于牽強,詩歌變得精雕細琢,卻了無生氣。也由于大時代的動亂,宦禍、黨爭、藩鎮(zhèn),消磨掉詩人救世的情志,在無力回天之余,晚唐詩人不再具有盛唐詩人的豪邁瀟灑,也失去了中唐詩人勇于抗爭的革命精神,他們轉而關心自身,或消極避世,或縱情歌酒,因此后代評論家多不重晚唐詩,鄙其氣韻卑弱。
然仔細的分析起來,晚唐雖無足以引領詩壇走向的詩界泰斗或文學集團,但晚唐詩風仍可大致區(qū)分出三條主要的創(chuàng)作趨向:一是承襲元白一派,詩歌內容強調描寫社會現(xiàn)實,指陳時弊,文字傾向通俗淺顯的創(chuàng)作趨向;二是承接溫李一派,有著唯美文學傾向,著重麗藻華辭的創(chuàng)作趨向;三是繼承韓孟姚賈一派,用字奇僻,表達寒苦情狀的創(chuàng)作趨向。而這三種創(chuàng)作趨向,在晚唐各家的創(chuàng)作中,往往是交錯復雜的。于吳融而言亦是如此。
▼中原無鹿海無波,鳳輦鸞旗出幸多。今日故宮歸寂寞,太平功業(yè)在山河。
詩中提到帝王出幸,實是諷刺安祿山亂起,明皇偕貴妃倉皇奔蜀,而晚唐僖宗也曾因黃巢之亂奔蜀,相似情境的重復上演,今昔對比,使得吳融的諷刺更加真實而深刻。 而「詠人、詠物」類中,〈平望蚊子二十六韻〉、〈賣花翁〉等詩,也都隱含深刻的諷刺,如其〈風雨吟〉詩云:
官軍擾人甚于賊,將臣怕死唯守城。又豈復憂朝庭苦弛慢,中官轉縱橫。李膺勾黨即罹患,竇武忠謀又未行。又豈憂文臣盡遭束高閣,文教從今日蕭索。(后略)
詩中對于官逼民反,將臣怕死,宦官亂政,朋黨為禍表達了他最深的憂慮,又對于忠良不行,文教不興的情況感到憂愁。 詩歌表現(xiàn)諷頌之道,可上追至《詩經(jīng)》的傳統(tǒng),吳融又特重「風雅之道」,顯示吳融具有儒家的宗經(jīng)思想。在這樣的價值思想體系之下,又適逢晚唐的紛亂,吳融的詩歌確實能夠切合「善善則頌詠之,惡惡則諷刺之」的思想,表現(xiàn)相當搶眼。
尚實用教化之功
吳融強調詩歌諷上化下的實用價值,顯示他重視詩歌實用教化的功能,他重頌詠諷刺之道。而他在〈禪月集序〉中,提到白樂天的「諷諫五十篇」即指樂天的〈新樂府〉五十首,吳融美其為「一時奇逸極言」,這類諷刺的作品,正是白樂天自己最為看重的部分,吳融更同意張為將樂天列為「廣大教化主」,顯示吳融對于樂天詩歌能夠實現(xiàn)教化大眾之功能的贊賞,更有仿效樂天之作,如吳融的〈賣花翁〉一詩對富貴人家壟斷春色的批判,正是模仿樂天〈新樂府-賣炭翁〉的題目和立意而作,內容則效樂天〈秦中吟十首-買花〉,且諷刺更為曲折委婉,卻又直指重心。為了實現(xiàn)教化群眾的功能,詩歌的俚俗、白話是很重要的,吳融雖有尚實用教化的想法,也確實作有不少諷刺味道濃厚、具實用價值的詩歌,但若以詩歌語言來衡量其教化大眾之功效,吳融恐怕是微乎其微的。在其近體詩中,語言是相當雅化的,其著重聲律、用典等藝術表現(xiàn)技巧,是跟隨著晚唐文壇唯美文學風格而走的,詩雖不濃艷,卻十分的文人化,他與羅隱、杜荀鶴、聶夷中等人一樣生逢亂世,一樣內心矛盾痛苦,不同的是羅隱等人詩尚俚俗質樸,作品多激憤淺切而吳融作詩偏好典雅精工,表現(xiàn)出較多凄惻哀婉的情調,因此,實用教化的功能是較不明顯的。但這并不表示吳融全無語言淺白之作,其古體詩有些作品或字句的使用,就表現(xiàn)了俚俗淺白的風格,如〈首陽山〉:
首陽山枕黃河水,上有兩人曾餓死。不同天下人為非,兄弟相看自為是。
遂令萬古識君心,為臣貴義不貴身。精靈長在白云里,應笑隨時飽死人。
此詩用字平淺,無令人難解的用典或譬喻,直陳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之事!干嫌袃扇嗽I死」、「應笑隨時飽死人」兩句,更是白話得不能再白話了,全詩借首陽山詠懷古人古事,表達為人臣者,當有貴義不貴身的精神。又如上文所引〈贈蛖光上人草書歌〉云:「篆書樸,隸書俗,草圣貴在無羈束。江南有僧名蛖光,紫毫一管能顛狂」,以及〈贈廣利大師歌〉:「化人之心固甚難,自化之心更不易;丝梢猿滔拗,自化元須有其志。在心為志者何人,今日得之于廣利。三十年前識師初,正見把筆學草書」云云,皆是用字簡單,語句淺白之作。
作為一個儒家色彩濃厚的詩人,儒家強調圣人教化的思想,對吳融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正因為儒家的政治教化、經(jīng)世濟民思想,讓吳融在面對江河日下的晚唐國勢時,始終沒有逃離,最后卒于翰林承旨任內。
重實斥詭怪之風
吳融在〈禪月集序〉中,又表示了對李賀「刻削峭拔飛動文彩」及「洞房蛾眉神仙詭怪」詩風的不滿,他認為「君子萌一心,發(fā)一言,亦當有益于事」,作詩亦然,怎能無關乎教化,因此,對于李賀「雙鸞開鏡秋水光,解鬟臨鏡立象床。一編香絲云撒地,玉釵落處無聲膩」這樣靡麗香艷,又或者如「呼星召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終南日色低平灣,神兮長在有無間」這樣神仙鬼怪之詩是十分排斥的。吳融較常表現(xiàn)的是個人的鄉(xiāng)愁旅思,其詩寫來淡泊清疏,含蓄的吐露凄涼的韻致,如〈雨后聞思歸樂二首〉其一:
山禽連夜叫,兼雨未嘗休。盡道思歸樂,應多離別愁。
我家方旅食,故國在滄洲。聞此不能寐,青燈茆屋幽。
全詩以聽覺的描寫為主軸,寫吳融旅途中聽聞山禽、細雨以及思歸樂,思鄉(xiāng)的愁緒就在這一連串聲響的催化下涌現(xiàn),使他徹夜難眠。又如〈忘憂花〉:
繁紅落盡始凄涼,直道忘憂也未忘。數(shù)朵殷紅似春在,春愁特此系人腸。
此詩用忘憂花為題,卻寫滿腹愁腸,吳融的愁思,就在這強烈的對比中,傾泄出來。由此看來,吳融是多愁的,他對于身世飄零,報國無望的悵恨,反映在詩歌上,是將視野收束到自身以及身邊所見所聞的小天地,在這個小天地中,他表現(xiàn)凄涼、淡泊、自嘲、矛盾等情緒。不似李賀因功名不遂又多病苦吟,詩歌表現(xiàn)進入「鬼境」。 然吳融自己或因與創(chuàng)作「香奩體」的韓偓同榜,又曾同任翰林,又或許受文壇唯美風氣影響,也有一些較為艷麗的作品,如其和韓偓的〈無題〉三首、〈倒次元韻〉等。另外如〈賦得欲曉看妝面〉詩云:
朧朧欲曙色,隱隱辨殘妝。月始云中出,花猶霧里藏。
眉邊全失翠,額畔半留黃。轉入金屏影,隈侵角枕光。
有蟬隳鬢樣,無燕著釵行。十二峰前夢,如何不斷腸。
描寫清晨目睹女子前夜未卸的妝容,這種閨房繡閣才會有的旖旎景象,與「香奩體」是同調的。但是吳融的這類作品不到十首,數(shù)量相當有限。歷來論者多將吳融與韓偓、唐彥謙并舉,認為其詩風偏于綺麗,此論顯然有欠公允。另外,從其交游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他重視文學當為現(xiàn)實服務的觀念,其所往來者諸如羅隱、皮日休、陸龜蒙等人,對于詩歌都是主張揭露社會黑暗、直陳時弊的,詩歌表現(xiàn)更是尚俚俗、質樸、淺切,而且對政治社會批判的態(tài)度,比吳融有過之而無不及。再看到吳融的詩歌,其用典常援引《詩經(jīng)》、《史記》、《左傳》等書,可以推知其思想以經(jīng)、史為主軸,而經(jīng)學與史學又是最直接為封建政治服務的兩大部門,因此,吳融強調詩歌的頌詠諷刺、現(xiàn)實教化功能,也就不難理解了。
綜合以上所述,可以知道吳融是一個繼承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文人,認為詩歌要具有「歌頌」及「諷刺」的兩個作用,以反映國家政治的利弊得失和人民的生活疾苦,實現(xiàn)諷上化下的社會功能。也因此他反對脫離現(xiàn)實的神仙鬼怪、浮絕綺艷之作。
生平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吳融從僖宗咸通六年(865)開始參加科舉,一直到龍紀元年(889 )才中舉,當時他已經(jīng)四十歲了。登第之后的吳融仕途并不順遂,先是隨韋昭度入蜀平亂,無功而返;回到朝廷曾官至侍御史,又遭人讒言,遭貶荊南;干寧三年(896)才被召回京城,任禮部郎中,后入充翰林學士,官至中書舍人,天復元年(901 )不幸遇上朱全忠犯上作亂,致使吳融逃出京城,流落閿鄉(xiāng);天復三年(903)才再度被召回任翰林,遷承旨,最后卒于任翰林承旨一職任上。觀其一生,宦海浮沉,幾度受到重用,旋即被貶或流落他鄉(xiāng),這與晚唐動蕩不安的政局,有很大的關聯(lián),混亂的政治局勢,導致吳融漂泊一生,也造就了他矛盾憂郁的個性,以及籠罩著淡淡哀愁的詩歌。
唐末的政治在朋黨、宦官、藩鎮(zhèn)同時危害之下,在位君王又多半年幼昏庸,天災、兵禍不斷,社會各種亂象、弊病叢生,對晚唐衰頹國勢的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人民生活也在繁重的賦稅壓力下,更顯艱困。民不聊生的慘況,加上政治社會的亂象,對一向細膩敏感的詩人是很具影響力的,面對政治上種種亂象的無力感,讓詩人們以詩筆表達胸中不滿的情緒,以詩直陳社會亂象激憤直切者,希望發(fā)揮積極諷諫的效果;消極失望者則將關心的焦點射向自身,或縱情聲色或避世遠禍,詩風則呈現(xiàn)輕巧綺麗或淡泊凄清;更有一群詩人,長期接觸低下階層民眾,深知民間疾苦,自身又長年貧病交迫,詩作多奇險寒狹之風。除了政治、社會與文壇風氣影響之外,與朋友的交游,往往也會影響一個人,吳融所往來的朋友,除官場上的長官、同僚之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詩人,這些詩人如釋貫休、皮日休、陸龜蒙、方干、韓偓等,對吳融也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吳融詩歌所呈現(xiàn)的風貌,是豐富而多元的,他既有直指當世的諷刺之作,也有紙醉金迷的艷情之作,更有崇尚淡泊閑適或寒狹僻澀之作。吳融的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大致可分為「寄贈酬答」、「登臨游旅」、「詠人詠物」、及「個人抒懷」四類,雖然各種題材都呈現(xiàn)不同的內容,表達不同的主題思想,但最特別的是,無論何種題材的創(chuàng)作,都多少表達了吳融在仕與隱之間的矛盾,這種左右為難的情緒,與晚唐混亂矛盾的社會,形成一種奇特的兼容現(xiàn)象。而吳融的藝術表現(xiàn)一如他的詩歌,呈現(xiàn)多元的寫作風貌。在體式上,吳融主要創(chuàng)作近體律絕,其中又以七律為最,他同時兼擅各體,但數(shù)量不多;在聲律方面,吳融對于平仄、用韻的要求相當精細,著重聲律與詩歌內容的相輔相成,使得音節(jié)和諧雅正;在用典方面,吳融無論用事、用辭,經(jīng)常援引經(jīng)史,卻又無陳腔濫調之失,反而能收曲折達意之功,同時能以明用、暗用、活用、反用等方法,使詩歌雖用典而不板滯;在修辭表現(xiàn)上,能運用迭字、色彩、對仗等手法,配合視、聽等感官,使詩歌細膩而鮮活的呈現(xiàn)讀者眼前。然歷來學者對其評價不高,多囿于對晚唐詩氣格卑弱,無風騷氣的成見,或認為其為亡國之音,不值一談,甚至針對吳融極少數(shù)的艷麗之作,評其靡麗,凡此種種,所論不公。吳融以其獨特的詩筆,反應現(xiàn)實,抒寫心志,在時代一片衰颯、靡麗之音中,仍不愿逃離現(xiàn)實,不忍棄苦難中的百姓而去,以至于處處表現(xiàn)矛盾、猶豫、哀傷、憂郁、淡泊等情調,而這樣的情調與晚唐的時代氛圍是非常相似的,如此多面相的反應時代特色的詩家,豈能簡單的用「綺麗」二字評定其不足為論,而將吳融摒棄在晚唐詩歌研究之外呢!更何況吳融部分句式參差,語言俚俗淺白的一類詩作,極有可能是宋、元以降,詞曲創(chuàng)作師法的源頭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傊,吳融生在唐末亂世,詩歌也反映了整個時代風貌,作為一個從唐末接軌至宋元的橋梁式人物,絕非「綺麗」二字足以道盡,將吳融放在文學的歷史長河上,就能看到他在文學史上具有無法取代的地位及價值。
作品價值
吳融詩歌在題材上,呈現(xiàn)一個多元的面相,他有極其深刻諷刺的作品,也有極為輕淺浮靡的作品,更有許多悲秋傷春之作。其詩可以用「矛盾」二字加以概括。矛盾的情緒反映在他的詩歌上,使他的詩歌呈現(xiàn)多種樣貌,他為詩主張頌詠諷刺,實現(xiàn)教化,但是他批判諷刺、直陳時弊的作品,與同樣有這這樣觀念的羅隱等人相較,數(shù)量上卻略遜一籌,語言的淺切與尖銳也遠遠不及他們;說他詩風浮靡綺麗,與韓偓香奩體相較,吳融又不似韓詩軟玉溫香,露骨的表達男歡女愛;說他沖淡閑遠,他其實放不開他給自己背上的包袱,不如司空圖來的曠達!端膸炜偰俊氛f他「閑遠不及司空圖,沈摯不及羅隱,繁富不及皮日休,奇辟不及周樸」,就是這個道理。 而「矛盾」正是晚唐的時代特色之一,君臣的矛盾、臣與臣之間的矛盾、期望朝廷約束藩鎮(zhèn)又不希望戰(zhàn)爭的矛盾、仕與隱的矛盾等,吳融的詩歌就是這多重矛盾之下的產(chǎn)物。他以直切的筆諷刺時政,以清麗的筆寫個人情懷,以精巧的筆吟詠事物;他所以名聞當時,成為同輩謁之如先達,甚至在其遭逢貶謫時,仍有人向他行卷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各體兼?zhèn)洌憩F(xiàn)不俗,更與整個時代脈動相合,足以成為時人師法的對象,這也正體現(xiàn)了他的詩歌無可取代的價值。
人物背景
時代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亂后,即一蹶不振,到了晚唐正是最復雜、最矛盾的時期,先后有牛李黨爭、王仙芝之亂、黃巢之亂、李克用、朱全忠等攻掠諸州。吳融生當晚唐后期,處境較前期更為混亂,前期還有所謂的「會昌之治」(841-846)、「大中之政」(847-859),雖是曇花一現(xiàn),當時的知識分子仍有力挽狂瀾,恢復大唐盛世的志向。吳融生當宣、懿、僖、昭四朝,經(jīng)歷了揮霍無度的懿、僖二朝,二帝沉于逸樂,不思國政,導致宦官專權,藩鎮(zhèn)為禍越烈,即使后來的昭宗有心力圖振作,也難以挽回頹勢,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
社會背景
晚唐的社會極其混亂,由于藩鎮(zhèn)割據(jù),連年征戰(zhàn),農田荒蕪,經(jīng)濟蕭條,人民流離失所,生活艱困,但地方官吏仍逼迫人民繳交繁重的賦稅,官逼民反的結果,使得人心思變,一旦有人登高一呼,人民便群起反抗,民亂由是而生。甚至連軍隊都時有叛變,殺主帥以自代,自稱留后的。連象征國家的軍隊都出問題,顯示了國家整體的基礎已岌岌可危。
詩壇背景
晚唐的詩壇,是個藝術光芒煥發(fā)的時代,近體詩發(fā)展至此,已臻成熟,詩人寫句屬對,無不精工細致,舉凡平仄、押韻、用典、煉字,無不精巧。詩歌藝術之美發(fā)展到極高的境界,但是或因詩人才力不足,使得詩歌易流于詞藻的堆砌;或為了平仄、押韻的需求,字句間顯得連結性太弱,過于牽強,詩歌變得精雕細琢,卻了無生氣。也由于大時代的動亂,宦禍、黨爭、藩鎮(zhèn),消磨掉詩人救世的情志,在無力回天之余,晚唐詩人不再具有盛唐詩人的豪邁瀟灑,也失去了中唐詩人勇于抗爭的革命精神,他們轉而關心自身,或消極避世,或縱情歌酒,因此后代評論家多不重晚唐詩,鄙其氣韻卑弱。
然仔細的分析起來,晚唐雖無足以引領詩壇走向的詩界泰斗或文學集團,但晚唐詩風仍可大致區(qū)分出三條主要的創(chuàng)作趨向:一是承襲元白一派,詩歌內容強調描寫社會現(xiàn)實,指陳時弊,文字傾向通俗淺顯的創(chuàng)作趨向;二是承接溫李一派,有著唯美文學傾向,著重麗藻華辭的創(chuàng)作趨向;三是繼承韓孟姚賈一派,用字奇僻,表達寒苦情狀的創(chuàng)作趨向。而這三種創(chuàng)作趨向,在晚唐各家的創(chuàng)作中,往往是交錯復雜的。于吳融而言亦是如此。
- 1、《途中見杏花》 花 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
- 2、《詠柳》 自與鶯為地,不教花作媒。細應和雨斷,輕只愛風裁。好拂錦步障,...
- 3、《登鸛雀樓》 鳥在林梢腳底看,夕陽無際戍煙殘。凍開河水奔渾急,雪洗條山錯落...
- 4、《子規(guī)》 抒情 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
- 5、《賣花翁》 花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閑地著春...
- 6、《杏花》 春物競相妒,杏花應最嬌。紅輕欲愁殺,粉薄似啼銷。愿作南華蝶,...
- 7、《楊花》 不斗秾華不占紅,自飛晴野雪濛濛。百花長恨風吹落,唯有楊花獨愛...
- 8、《紅葉》 露染霜干片片輕,斜陽照處轉烘明。和煙飄落九秋色,隨浪泛將千里...
- 9、《草》 染亦不可成,畫亦不可得。萇弘未死時,應無此顏色。...
- 10、《情》 依依脈脈兩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月不長圓花易落,一生惆悵為伊...
- 11、《金橋感事》 抒情 太行和雪疊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風。飲馬早聞臨渭北,射雕今欲過山...
- 12、《潮》 暮去朝來無定期,桑田長被此聲移。蓬萊若探人間事,一日還應兩度...
- 13、《春雨》 霏霏漠漠暗和春,冪翠凝紅色更新。寒入膩裘濃曉睡,細隨油壁靜香...
- 14、《涼思》 松間小檻接波平,月淡煙沉暑氣清。半夜水禽棲不定,綠荷風動露珠...
- 15、《秋色》 染不成乾畫未銷,霏霏拂拂又迢迢。曾從建業(yè)城邊路,蔓草寒煙鎖六...
- 16、《海棠二首》 太尉園林兩樹春,年年奔走探花人。今來獨倚荊山看,回首長安落戰(zhàn)...
- 17、《雜曲歌辭·古別離》 紫燕黃鵠雖別離,一舉千里何難追。猶聞啼風與叫月,流連斷續(xù)令人...
- 18、《秋事》 江天暑氣自涼清,物候須知一雨成。松竹健來唯欠語,蕙蘭衰去始多...
- 19、《秋日感事》 一葉飄然夕照沈,世間何事不經(jīng)心。幾人欲話云臺峻,獨我方探禹穴...
- 20、《題延壽坊東南角古池》 蔓草蕭森曲岸摧,水籠沙淺露莓苔。更無蔟蔟紅妝點,猶有雙雙翠羽...
- 21、《賦雪》 一夜陰風度,平明顥氣交。未知融結判,唯見混茫包。路莫藏行跡,...
- 22、《聞李翰林游池上有寄》 花飛絮落水和流,玉署詞臣奉詔游。四面看人隨畫鹢,中流合樂起眠...
- 23、《題豪家故池》 歲久無泉引,春來仰雨流。萍枯黏朽檻,沙淺露沉舟。照影人何在,...
- 24、《山居即事四首》 桂樹秋來風滿枝,碧巖歸日免乖期。故人盡向蟾宮折,獨我攀條欲寄...
- 25、《金陵遇悟空上人(上人與故相國楊公有舊)》 東閣無人事渺茫,老僧持缽過丹陽。十年棲止如何報,好與南譙剩炷...
- 26、《題越州法華寺》 寺在五峰陰,穿緣一徑尋。云藏古殿暗,石護小房深。宿鳥連僧定,...
- 27、《西陵夜居》 寒潮落遠汀,暝色入柴扃。漏永沈沈靜,燈孤的的清。林風移宿鳥,...
- 28、《秋興》 微雨過菰葦,野居生早涼。襟期漸蕭灑,精爽欲飛揚。魚買罾頭活,...
- 29、《和嚴諫議蕭山廟十韻(舊說常聞簫管之聲因而得名次韻)》 澤國瞻遺廟,云韶仰舊名。一隅連障影,千仞落泉聲。老狖尋危棟,...
- 30、《寄貫休》 休公何處在,知我宦情無。已似馮唐老,方知武子愚。一身仍更病,...
- 31、《寄貫休上人》 別來如夢亦如云,八字微言不復聞。世上浮沈應念我,筆端飛動只降...
- 32、《靈池縣見早梅(時太尉中書令京兆公奉詔討蜀余在幕中)》 小園晴日見寒梅,一寸鄉(xiāng)心萬里回。春日暖時拋笠澤,戰(zhàn)塵飛處上琴...
- 33、《岐下聞杜鵑》 化去蠻鄉(xiāng)北,飛來渭水西。為多亡國恨,不忍故山啼。怨已驚秦鳳,...
- 34、《閑望》 三點五點映山雨,一枝兩枝臨水花。蛺蝶狂飛掠芳草,鴛鴦穩(wěn)睡翹暖...
- 35、《花村六韻》 地勝非離郭,花深故號村。已憐梁雪重,仍愧楚云繁。山近當吟冷,...
- 36、《送僧南游》 戰(zhàn)鼙鳴未已,瓶屨抵何鄉(xiāng)。偶別塵中易,貪歸物外忙。后蟬拋鄠杜,...
- 37、《夏夜有寄》 月上簟如水,軒高簾在鉤。竹聲寒不夏,蛩思靜先秋。偶得清宵興,...
- 38、《出遲》 園密花藏易,樓深月到難。酒虛留客盡,燈暗遠更殘。麝想眉間印,...
- 39、《憶釣舟》 青山小隱枕潺湲,一葉垂綸幾溯沿。后浦春風隨興去,南塘秋雨有時...
- 40、《彭門用兵后經(jīng)汴路三首》 長亭一望一徘徊,千里關河百戰(zhàn)來。細柳舊營猶鎖月,祁連新冢已封...
- 41、《岐下聞子規(guī)》 劍閣西南遠鳳臺,蜀魂何事此飛來。偶因隴樹相迷至,唯恐邊風卻送...
- 42、《過丹陽》 云陽縣郭半郊坰,風雨蕭條萬古情。山帶梁朝陵路斷,水連劉尹宅基...
- 43、《華清宮二首》 四郊飛雪暗云端,唯此宮中落旋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
- 44、《富春》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長川不是春來綠,千峰倒影落其...
- 45、《綿竹山四十韻》 綿竹東西隅,千峰勢相屬。崚嶒壓東巴,連延羅古蜀。方者露圭角,...
- 46、《個人三十韻》 裊裊復盈盈,何年墜玉京。見人還道姓,羞客不稱名。故事諳金谷,...
- 47、《玉堂種竹六韻》 當砌植檀欒,濃陰五月寒。引風穿玉牖,搖露滴金盤。有韻和宮漏,...
- 48、《和睦州盧中丞題茅堂十韻》 有士當今重,忘情自古稀。獨開青嶂路,閑掩白云扉。石累千層險,...
- 49、《赴闕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 分閫兼文德,持衡有武功。荊南知獨去,海內更誰同。拔地孤峰秀,...
- 50、《送策上人》 昨來非有意,今去亦無心。闕下拋新院,江南指舊林。瓶添新澗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