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府(lǐ yì fǔ)
李義府(614年-666年),瀛州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唐朝宰相。李義府早年以薦舉入仕,歷任門下典儀、監(jiān)察御史、太子舍人、中書舍人。他是唐高宗的東宮屬官,因迎合高宗,建議廢王立武,被拜為宰相,授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廣平縣男,并成為武則天的心腹,后又進爵廣平縣侯。李義府任相期間,廣結(jié)朋黨,賣官鬻爵,權(quán)勢熏天,多有不法之行,后升任中書令,進爵河間郡公。他出身微賤,雖官居宰相仍不得入士流,因此奏請重修《氏族志》,主張不論門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龍朔三年(663年),李義府因請術(shù)士望氣,被長流巂州。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大赦天下。李義府因不在被赦之列,憂憤而死。時年53歲。武則天即位后,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但在睿宗年間被收回。
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李義府早年因祖父擔任射洪縣丞,遷居永泰(今四川鹽亭)。貞觀八年(634年),李義府因善寫文章被劍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表薦為門下省典儀,后又得到劉洎、馬周的舉薦,改任監(jiān)察御史,并隨侍晉王李治。
累職拜相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立李治為皇太子,任命李義府為太子舍人、崇賢館直學士。他進獻《承華箴》,提到“佞諛有類,邪巧多方。
其萌不絕,其害必彰”,雖是極力逢迎太子,卻被認為是耿直坦蕩之人。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李義府改任中書舍人。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又命李義府兼修國史,加弘文館學士。
永徽六年(655年),李義府得罪宰相長孫無忌,被貶為壁州司馬。敕書尚未下達門下省,他便已秘密獲知,并與中書舍人王德儉商量對策。王德儉道:“皇帝欲立武昭儀為皇后,但又害怕宰相不同意,所以尚未正式提出。你若能推助此事,定可轉(zhuǎn)禍為福!崩盍x府遂代替王德儉值夜,趁機叩門上表,請求廢黜王皇后,改立武昭儀(即武則天)。唐高宗大喜,召見李義府,并收回貶官敕書,將他留居原職。
同年十月,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不久,李義府被拜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廣平縣男。他與許敬宗、王德儉、崔義玄、袁公瑜、侯善業(yè)等人相互援引,狼狽為奸,貶殺忠臣,使得武則天最終得以竊取權(quán)柄。
多行不法
顯慶元年(65
李義府(614年-666年),瀛州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唐朝宰相。李義府早年以薦舉入仕,歷任門下典儀、監(jiān)察御史、太子舍人、中書舍人。他是唐高宗的東宮屬官,因迎合高宗,建議廢王立武,被拜為宰相,授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廣平縣男,并成為武則天的心腹,后又進爵廣平縣侯。李義府任相期間,廣結(jié)朋黨,賣官鬻爵,權(quán)勢熏天,多有不法之行,后升任中書令,進爵河間郡公。他出身微賤,雖官居宰相仍不得入士流,因此奏請重修《氏族志》,主張不論門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龍朔三年(663年),李義府因請術(shù)士望氣,被長流巂州。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大赦天下。李義府因不在被赦之列,憂憤而死。時年53歲。武則天即位后,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但在睿宗年間被收回。
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李義府早年因祖父擔任射洪縣丞,遷居永泰(今四川鹽亭)。貞觀八年(634年),李義府因善寫文章被劍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表薦為門下省典儀,后又得到劉洎、馬周的舉薦,改任監(jiān)察御史,并隨侍晉王李治。
累職拜相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立李治為皇太子,任命李義府為太子舍人、崇賢館直學士。他進獻《承華箴》,提到“佞諛有類,邪巧多方。
其萌不絕,其害必彰”,雖是極力逢迎太子,卻被認為是耿直坦蕩之人。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李義府改任中書舍人。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又命李義府兼修國史,加弘文館學士。
永徽六年(655年),李義府得罪宰相長孫無忌,被貶為壁州司馬。敕書尚未下達門下省,他便已秘密獲知,并與中書舍人王德儉商量對策。王德儉道:“皇帝欲立武昭儀為皇后,但又害怕宰相不同意,所以尚未正式提出。你若能推助此事,定可轉(zhuǎn)禍為福!崩盍x府遂代替王德儉值夜,趁機叩門上表,請求廢黜王皇后,改立武昭儀(即武則天)。唐高宗大喜,召見李義府,并收回貶官敕書,將他留居原職。
同年十月,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不久,李義府被拜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廣平縣男。他與許敬宗、王德儉、崔義玄、袁公瑜、侯善業(yè)等人相互援引,狼狽為奸,貶殺忠臣,使得武則天最終得以竊取權(quán)柄。
多行不法
顯慶元年(65
6年),李義府兼任太子右庶子,進爵廣平縣侯。當時,洛州女子淳于氏因罪被關(guān)入大理寺監(jiān)獄。李義府聽聞淳于氏貌美,便暗中指使大理丞畢正義將她釋放,然后納為妾室。大理寺卿段寶玄據(jù)實上奏,唐高宗便命給事中劉仁軌、侍御史張倫審理。李義府擔心事情敗露,竟逼令畢正義在獄中自縊,以斷絕實證。唐高宗雖知實情,但卻沒有追究李義府的罪責。
后來,侍御史王義方彈劾李義府道:“義府擅殺六品寺丞,理應(yīng)治罪。”李義府出班辯斥,經(jīng)王義方三次叱責,這才怏怏退下。唐高宗大怒,認為王義方詆毀大臣、言辭不遜,將他貶為萊州司戶。朝后,李義府得意地問道:“王御史妄加彈劾,慚不慚愧?”王義方正色道:“孔子擔任魯國司寇,僅七天便誅殺少正卯。我王義方就任御史已經(jīng)十六日,卻不能誅殺奸邪,確實有愧!辈痪,李義府兼任太子左庶子。
顯慶二年(657年),唐高宗擢升李義府為中書令、檢校御史大夫、太子賓客、河間郡公,并為他修建宅第。當時,李義府寵冠朝廷,家中子弟都被封為清要官職。他生性貪婪,與妻子、子婿大肆賣官鬻爵,又多引腹心、廣結(jié)朋黨,權(quán)勢熏天。
此前,杜正倫擔任中書侍郎,而李義府則為門下典儀,后二人一同擔任中書令。杜正倫自恃前輩,對李義府非常輕視。顯慶三年(658年),杜正倫與中書侍郎李友益謀除李義府,結(jié)果事情泄露,被李義府告知皇帝。二人在唐高宗面前爭論,各執(zhí)一詞。唐高宗以“大臣不和”為由,貶李義府為普州刺史、杜正倫為橫州刺史,并將李友益流放峰州。
顯慶四年(659年),李義府被征召回朝,兼任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此前,李義府自稱出身趙郡李氏,被給事中李崇德列入族譜。他貶官普州時,李崇德卻將他除名,因此懷恨在心。李義府回朝后,命人羅織罪名,將李崇德下獄。李崇德最終在獄中自殺。
龍朔二年(662年),唐高宗更改官制,李義府改任司列太常伯、同東西臺三品。他奏請皇帝,將祖父改葬到永康陵側(cè),并征調(diào)七縣民丁,晝夜不停的運土修墳。滿朝王公爭相饋贈奠儀,送葬隊伍綿延七十里,極盡奢華。同年十一月,唐高宗封皇八子李旭輪(即李旦)為殷王,命李義府兼任殷王府長史。
流放巂州
龍朔三年(663年),李義府升任右相,仍舊主持銓選。他在皇帝面前諂言自媚,出外則肆意亂法,百官盡皆畏懼,無人敢言其過。唐高宗對此略有所知,告誡他道:“聽說你的兒子、女婿多有不法之事,我都為你掩飾,你該對他們多加管教。”李義府勃然變色,問道:“是誰告訴陛下的?”高宗道:“你知道就行,不必問我是怎么知道的。”李義府也不謝罪,扭頭便走。唐高宗雖未追究,但也深為不滿。
不久,李義府請術(shù)士杜元紀望氣。杜元紀道:“您的宅第有冤獄造成的怨氣,如果積蓄二千萬錢,可以將怨氣壓制!崩盍x府深信不疑,更加急切的搜刮錢財,還趁哭吊亡母之時,與杜元紀微服出城。時人都認為李義府在窺測災(zāi)異,圖謀不軌。這時,李義府又向長孫無忌之孫長孫延索取七百貫,授給他司津監(jiān)的官職,結(jié)果被右金吾倉曹參軍楊行穎告發(fā)。
四月,唐高宗將李義府下獄,命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聯(lián)合御史臺、詳刑寺(即大理寺)一同審訊,并由司空李勣進行監(jiān)督。不久,唐高宗下詔,將李義府長期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其子婿也都遭到流放。朝野對此無不稱慶,有人甚至寫了篇《河間道行軍元帥劉祥道破銅山大賊李義府露布》,張貼在交通要道上。
憂憤而死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封禪泰山,大赦天下,但卻不許長期流放的罪囚返回。李義府憂憤不已,發(fā)病而死,時年五十三歲。至此,擔心他再度起復(fù)的朝士方才安心。
上元元年(674年),李義府的妻子、兒女遇赦,得以返回洛陽。如意元年(692年),武則天念及李義府此前的輔助之功,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后賜實封三百戶。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繼位,又將李義府的實封收回。
軼事典故
李義府表面上隨和有禮,與人說話,總是和言悅色,但內(nèi)心褊狹嫉妒、陰狠殘忍。在他位居要職后,凡是對他稍有觸犯者,都會遭到陷害。當時人都說他笑中有刀,稱他為“李貓”。
家庭成員
兒子
李津,官至右司議郎,后被流放振州。
李洽,官至率府長史,后被流放廷州。
李洋,官至千牛備身,后被流放廷州。
李湛,曾以左羽林將軍之職參與神龍政變,官至左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封趙國公。
女婿
柳元貞,官至少府主簿,后被流放廷州。
▼后來,侍御史王義方彈劾李義府道:“義府擅殺六品寺丞,理應(yīng)治罪。”李義府出班辯斥,經(jīng)王義方三次叱責,這才怏怏退下。唐高宗大怒,認為王義方詆毀大臣、言辭不遜,將他貶為萊州司戶。朝后,李義府得意地問道:“王御史妄加彈劾,慚不慚愧?”王義方正色道:“孔子擔任魯國司寇,僅七天便誅殺少正卯。我王義方就任御史已經(jīng)十六日,卻不能誅殺奸邪,確實有愧!辈痪,李義府兼任太子左庶子。
顯慶二年(657年),唐高宗擢升李義府為中書令、檢校御史大夫、太子賓客、河間郡公,并為他修建宅第。當時,李義府寵冠朝廷,家中子弟都被封為清要官職。他生性貪婪,與妻子、子婿大肆賣官鬻爵,又多引腹心、廣結(jié)朋黨,權(quán)勢熏天。
此前,杜正倫擔任中書侍郎,而李義府則為門下典儀,后二人一同擔任中書令。杜正倫自恃前輩,對李義府非常輕視。顯慶三年(658年),杜正倫與中書侍郎李友益謀除李義府,結(jié)果事情泄露,被李義府告知皇帝。二人在唐高宗面前爭論,各執(zhí)一詞。唐高宗以“大臣不和”為由,貶李義府為普州刺史、杜正倫為橫州刺史,并將李友益流放峰州。
顯慶四年(659年),李義府被征召回朝,兼任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此前,李義府自稱出身趙郡李氏,被給事中李崇德列入族譜。他貶官普州時,李崇德卻將他除名,因此懷恨在心。李義府回朝后,命人羅織罪名,將李崇德下獄。李崇德最終在獄中自殺。
龍朔二年(662年),唐高宗更改官制,李義府改任司列太常伯、同東西臺三品。他奏請皇帝,將祖父改葬到永康陵側(cè),并征調(diào)七縣民丁,晝夜不停的運土修墳。滿朝王公爭相饋贈奠儀,送葬隊伍綿延七十里,極盡奢華。同年十一月,唐高宗封皇八子李旭輪(即李旦)為殷王,命李義府兼任殷王府長史。
流放巂州
龍朔三年(663年),李義府升任右相,仍舊主持銓選。他在皇帝面前諂言自媚,出外則肆意亂法,百官盡皆畏懼,無人敢言其過。唐高宗對此略有所知,告誡他道:“聽說你的兒子、女婿多有不法之事,我都為你掩飾,你該對他們多加管教。”李義府勃然變色,問道:“是誰告訴陛下的?”高宗道:“你知道就行,不必問我是怎么知道的。”李義府也不謝罪,扭頭便走。唐高宗雖未追究,但也深為不滿。
不久,李義府請術(shù)士杜元紀望氣。杜元紀道:“您的宅第有冤獄造成的怨氣,如果積蓄二千萬錢,可以將怨氣壓制!崩盍x府深信不疑,更加急切的搜刮錢財,還趁哭吊亡母之時,與杜元紀微服出城。時人都認為李義府在窺測災(zāi)異,圖謀不軌。這時,李義府又向長孫無忌之孫長孫延索取七百貫,授給他司津監(jiān)的官職,結(jié)果被右金吾倉曹參軍楊行穎告發(fā)。
四月,唐高宗將李義府下獄,命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聯(lián)合御史臺、詳刑寺(即大理寺)一同審訊,并由司空李勣進行監(jiān)督。不久,唐高宗下詔,將李義府長期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其子婿也都遭到流放。朝野對此無不稱慶,有人甚至寫了篇《河間道行軍元帥劉祥道破銅山大賊李義府露布》,張貼在交通要道上。
憂憤而死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封禪泰山,大赦天下,但卻不許長期流放的罪囚返回。李義府憂憤不已,發(fā)病而死,時年五十三歲。至此,擔心他再度起復(fù)的朝士方才安心。
上元元年(674年),李義府的妻子、兒女遇赦,得以返回洛陽。如意元年(692年),武則天念及李義府此前的輔助之功,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后賜實封三百戶。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繼位,又將李義府的實封收回。
軼事典故
李義府表面上隨和有禮,與人說話,總是和言悅色,但內(nèi)心褊狹嫉妒、陰狠殘忍。在他位居要職后,凡是對他稍有觸犯者,都會遭到陷害。當時人都說他笑中有刀,稱他為“李貓”。
家庭成員
兒子
李津,官至右司議郎,后被流放振州。
李洽,官至率府長史,后被流放廷州。
李洋,官至千牛備身,后被流放廷州。
李湛,曾以左羽林將軍之職參與神龍政變,官至左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封趙國公。
女婿
柳元貞,官至少府主簿,后被流放廷州。
- 1、《雜曲歌辭·堂堂》 鏤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憐回雪影,好取洛川歸。懶正鴛鴦被,...
- 2、《堂堂詞二首(一作題美人)》 鏤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憐回雪影,好取洛川歸。懶整鴛鴦被,...
- 3、《宣正殿芝草》 明王敦孝感,寶殿秀靈芝。色帶朝陽凈,光涵雨露滋。且標宣德重,...
- 4、《雜曲歌辭·堂堂》 堂堂復(fù)堂堂,紅脫梅灰香。十年粉蠹生畫梁,饑蟲不食推碎黃。蕙花...
- 5、《詠烏》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
- 6、《詠鸚鵡》 牽弋辭重海,觸網(wǎng)去層巒。戢翼雕籠際,延思彩霞端。慕侶朝聲切,...
- 7、《和邊城秋氣早》 金微凝素節(jié),玉律應(yīng)清葭。邊馬秋聲急,征鴻曉陣斜。關(guān)樹凋涼葉,...
- 8、《在巂州遙敘封禪》 天齊標巨鎮(zhèn),日觀啟崇期。岧峣臨渤澥,隱嶙控河沂。眺迥分吳乘,...
- 9、《招諭有懷贈同行人(一作李乂詩)》 遠游冒艱阻,深入勞存諭。春去辭國門,秋還在邊戍。軒車行未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