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藥(lǐ bǎi yào)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guī),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nèi)史令,預(yù)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后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采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另外,據(jù)《安平縣志》載:李百藥及家族墓地遺址在今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xiāng)寺店村南。
野史逸聞
唐朝的李百藥七歲就會寫文章。他的文章和中書舍人陸琇齊名。有一次他的父親設(shè)宴請客,有人談?wù)撈鹦炝甑奈恼,說到其中的一句:"收割瑯邪的稻谷"。在座的人都不理解,說沒有這一回事。李百藥在旁邊說:"《春秋》記載。禹阝國曾耕種稻谷,禹阝國在瑯邪開陽縣境內(nèi)。"大家都驚喜地說:"這個孩子真是神童。"李百藥從小多病,祖母給他起名叫"百藥"。他是名臣的后代。繼承了先輩的才能和品德,四海之內(nèi)的著名人士沒有不佩服他的。他文章寫得既華美又深刻,尤其擅長寫五言詩。不論是砍柴的孩子,還是放牛的兒童,他都贊美歌頌。他告老還鄉(xiāng)以后,更加怡然自得,砍柴耕種,宴請朋友,談?wù)撛娢模M情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他活了八十五歲,從前因為奉和太宗帝的詩篇。大宗皇帝在寫給他的親筆信中說:"你為什么身體老了,而才能和智慧仍以壯年;為什么牙齒舊了,而文章和思想富有新意?"李百藥的兒子李安期,永徵末年被任命為中書舍人,三代人全都負責起草管理皇帝的詔書。李安期的孫子李義仲又成為中書舍人。
生平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guī),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nèi)史令,預(yù)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后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采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貞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guī),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nèi)史令,預(yù)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后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采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另外,據(jù)《安平縣志》載:李百藥及家族墓地遺址在今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xiāng)寺店村南。
野史逸聞
唐朝的李百藥七歲就會寫文章。他的文章和中書舍人陸琇齊名。有一次他的父親設(shè)宴請客,有人談?wù)撈鹦炝甑奈恼,說到其中的一句:"收割瑯邪的稻谷"。在座的人都不理解,說沒有這一回事。李百藥在旁邊說:"《春秋》記載。禹阝國曾耕種稻谷,禹阝國在瑯邪開陽縣境內(nèi)。"大家都驚喜地說:"這個孩子真是神童。"李百藥從小多病,祖母給他起名叫"百藥"。他是名臣的后代。繼承了先輩的才能和品德,四海之內(nèi)的著名人士沒有不佩服他的。他文章寫得既華美又深刻,尤其擅長寫五言詩。不論是砍柴的孩子,還是放牛的兒童,他都贊美歌頌。他告老還鄉(xiāng)以后,更加怡然自得,砍柴耕種,宴請朋友,談?wù)撛娢模M情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他活了八十五歲,從前因為奉和太宗帝的詩篇。大宗皇帝在寫給他的親筆信中說:"你為什么身體老了,而才能和智慧仍以壯年;為什么牙齒舊了,而文章和思想富有新意?"李百藥的兒子李安期,永徵末年被任命為中書舍人,三代人全都負責起草管理皇帝的詔書。李安期的孫子李義仲又成為中書舍人。
生平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guī),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nèi)史令,預(yù)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后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采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貞
觀元年(公元627年)奉詔撰《齊書》,據(jù)父舊稿,兼采他書,經(jīng)十年,成五十卷,后宋朝人為區(qū)別蕭子顯的《南齊書》改為《北齊書》。
李百藥出身于仕宦家庭。父親李德林字公輔,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參與國史修撰,編成紀傳體《齊史》27卷,入隋官至內(nèi)史令,封安平公,任內(nèi)又奉詔續(xù)修《齊史》,全書未成而卒。李百藥自幼受到家庭影響,少年時就好學博聞,富于獨立見解。李百藥在隋開皇初年曾任東宮通事舍人、太子舍人、禮部員外郎等職,還承襲了父親李德林的安平公爵位。他的才能得到隋文帝賞識,一時朝中奏議文告,多出自他的手筆。隋煬帝時他受到排擠,官運蹇滯。隋朝末年農(nóng)民大起義時,他曾被脅裹到沈法興、李子通、杜伏威等人的隊伍中。入唐后,他受到唐太宗的重用,起用為中書舍人,賜爵安平縣男,又任禮部侍郎,最后官至宗正卿,封安平縣子。李百藥在唐太宗時參加了制定《五禮》及律令的工作。在輔佐太子李承乾之時,對承乾漫游無度的行為數(shù)有匡正,對于朝中的其他政事,也不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政治上有些作為。
出仕為官
李百藥幼時很聰慧好學,七歲就能理解文章大意。有一次,父親的朋友陸乂、馬元熙來他家作客,談詩論文?腿俗x陳時著名學者徐陵文章,對其中一句“既取成周之禾,將刈瑯邪之稻”,頗感迷惑,不知出自何典。百藥在旁應(yīng)聲答道:“《傳》稱‘鄅人藉稻’。杜預(yù)注云‘鄅國在瑯邪開陽。’”客人聽后大為驚嘆。百藥二十歲左右,正值隋朝初年,被授東宮通事舍人,步入仕途。不久,升遷為太子舍人,兼東宮學士,成為陪伴太子的學者。年少有才的百藥招來一些人的嫉妒和誹謗,為避禍,他隨即稱病辭官。
開皇十九年(599),因父親去世,襲爵安平公。左仆射楊素、吏部尚書牛弘很看重百藥,于是奏請授百藥為禮部員外郎,太子楊勇又將百藥召為東宮學士。從此,百藥發(fā)揮自己的才學,奉詔參與修《五禮》,定律令,撰《陰陽書》,作奏議文表。然而正當百藥積極施展才能抱負之時,卻突然被卷入最高統(tǒng)治層的爭斗中,成了受害者。原來,隋文帝第二子晉王楊廣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物。他對其兄楊勇的太子之位早存覬覦之心,乘出鎮(zhèn)揚州(今屬江蘇)之機,四處招攬人才,培植個人勢力。他召百藥為幕僚,但百藥稱病推辭,楊廣由此對他懷恨在心。
仁壽四年(604)隋文帝死,已謀得太子之位的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百藥被貶出京城,為桂州(今廣西桂林)司馬。后來罷州置郡,百藥的司馬一職也被免去,于是回歸鄉(xiāng)里。大業(yè)五年(609),百藥出任魯郡(治所在今東曲阜)步兵校尉,大業(yè)九年(613),戍守會稽(治所在今浙江紹興),后又授建安(治所在今福建建甌)郡丞。這時,隋末農(nóng)民大起義正如火如荼地興起,百藥去建安途經(jīng)烏程(今浙江吳興南)時,隋煬帝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于江都,隋皇朝統(tǒng)治機構(gòu)一片混亂。百藥沒有到建安就職,參加了反隋的農(nóng)民起義,先后任職于沈法興、李子通、杜伏威軍中。杜伏威占有江南一帶,北方李唐勢力浩大。李淵派使者招撫杜伏威,百藥力勸杜伏威歸唐。杜伏威聽從,遂前往京城,命部將輔公祏與百藥留守。但杜伏威在途中又有些猶豫后悔,遂寫信密令輔公祏殺百藥,幸杜伏威養(yǎng)子王雄誕極力保護,百藥得免于死。隨后輔公祏起兵反唐,任命百藥為吏部侍郎。有人告知李淵,百藥與輔公祏同反,李淵大怒。平定輔公祏后,李淵就要治百藥之罪,恰好這時發(fā)現(xiàn)杜伏威令輔公祏殺百藥的密信,證明百藥與輔并非同黨。李淵這才怒氣稍平,但仍以反唐罪名將百藥流放涇州(今甘肅涇川北)。一直到武德末年,百藥始終未獲唐高祖的任用。
委以重任
唐太宗即位后,他很看重百藥的才名。貞觀元年(627)召百藥為中書舍人,賜爵安平縣男,并命其參與修撰《五禮》及律令。百藥又奉詔撰北齊史,貞觀十年(636)正月《北齊書》上進,得到嘉獎,加散騎常侍,行太子左庶子,賜物四百段。第二年,《五禮》及律令撰成,百藥爵位又從“男”進為“子”。這個時期是百藥一生中最愜意時期,才能得到較充分發(fā)揮,官位顯赫,生活安定。他自然對唐太宗盡心竭力,以報知遇之恩。由于以往百藥經(jīng)歷坎坷,幾經(jīng)貶官,數(shù)次遭人譖害,甚至險些喪生,因而他生活閱歷豐富,積累了較多的政治經(jīng)驗。從他撰《封建論》和《贊道賦》兩件事中可看出李百藥的政治眼光和對李唐皇朝的忠心耿耿。
一論一賦
貞觀初年,朝廷中有一次重大的政治辯論,即,是實行封建制還是實行郡縣制。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唐太宗對大臣蕭瑀說:“朕欲使子孫長久,社稷永安,其理如何?”蕭瑀答道:“臣觀前代國祚所以長久者,莫若封諸侯以為磐石之固。秦并六國,罷侯置守,二代而亡;漢有天下,郡國參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晉廢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實可遵行!笔挰r是守舊貴族勢力的代表人物。他是后梁明帝蕭巋之子,年九歲就封新安郡王。因此他極力鼓吹分封制是不奇怪的。他的這一通似是而非的議論竟引起唐太宗的注意,于是,“始議封建”。諸大臣各抒己見,展開辯論。魏徵、長孫無忌、于志寧、馬周等都反對實行封建制,但有理有據(jù)、系統(tǒng)深刻闡述這一觀點的,當推李百藥所上長篇奏疏《封建論》。
百藥認為,時代變了,制度也須改變,實行郡縣制是必然趨勢。贊成分封者,是不通古今變化。當今若實行分封,就如同“結(jié)繩之化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治劉、曹之末”,等于“鍥船求劍”。這是一種樸素的歷史發(fā)展觀點。
接著,百藥具體分析了分封制的危害:封邦建國之后,使受封家族以高貴門第自傲,忘記先人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不愿靠個人才干而進取,莫不一代比一代驕奢殘暴。并且數(shù)代之后,王室一旦衰弱,所謂藩國屏障就會變成仇敵,封國各行其是,強國欺凌弱國,爭奪土地人口的戰(zhàn)事不斷。百藥以“春秋二百年間,略無寧歲”的史事來說明,分封制造成了連綿不斷的攻伐征戰(zhàn)。另一方面,百藥大力推崇郡縣制的優(yōu)越性:設(shè)官分職,任賢使能,內(nèi)外百官都由朝廷決定。可以從士人庶民中提拔人才,可以像水鏡那樣清晰地考察他們。以資格及辛勞程度確定其官職階品,以政績優(yōu)劣確定廢黜或遷升?偠灾粑徊皇纻,啟用賢人之路就廣;百姓無定主,與朝廷的離心力就不大!斗饨ㄕ摗繁憩F(xiàn)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反對分裂割據(jù)的進步傾向,充分肯定了郡縣制取代封建制是歷史的進步。百藥卓越的政治見解,深深打動了唐太宗,“太宗竟從其議”。唐中葉,柳宗元有一篇著名的《封建論》,可以看作是百藥《封建論》的繼承和發(fā)展。
還有一件事反映出李百藥對唐皇朝的忠心耿耿。貞觀四年(630),唐太宗授百藥太子右庶子,令其輔教太子承乾。起初太子對學習經(jīng)籍頗有興趣,但后來耽于享樂,嬉戲過度。于是百藥便作《贊道賦》一文以規(guī)勸太子。唐太宗見到此賦后非常贊賞,派使者對百藥說:我在太子處見到你所獻的賦,以歷來儲君成敗事告誡太子,很是精辟切實。我選你輔佐太子,非常稱職,希望能善始善終。賜百藥彩絹五百段。
百藥以才學和操行聞名于世,受到各方面名流的敬重。他為人沉靜寡言,樂于引進青年,提攜后進,又不喜聚斂財富,所得俸祿,多散分親友。百藥不但在史學上有突出成就,而且文學上也造詣頗深,尤其擅長五言詩,通俗易懂,“雖樵童牧豎,并皆吟諷”,可見影響之廣。唐太宗晚年曾作《帝京篇》,讓也進入晚年的百藥以此題另作一篇。文成,唐太宗極為贊嘆:“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壯,何齒之宿而意之新乎!”貞觀末,百藥因年老執(zhí)意辭官,回到故里。貞觀二十二年(648)去世,年八十四。有文集30 卷。他除擅長文章外,還很善于寫詩。他的傳世之作有詩20余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齊書》。
作北齊書
李百藥撰成《北齊書》,這是他在史學上的重大貢獻!侗饼R書》50 卷,大致記載了東魏、北齊(534—577)的歷史。由于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而東魏的軍政大權(quán)掌握在高歡手中,高歡之子高洋建立北齊,因此從歷史敘述的系統(tǒng)完整性來看,《北齊書》記載由敘高歡事跡開始,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百藥撰《北齊書》,有數(shù)家北齊史可供參考,最主要的是其父李德林的未完稿。李德林在北齊官中書侍郎,曾奉詔修國史,終北齊末,修紀傳體北齊史27 卷,全書未成。入隋后,李德林續(xù)撰,增至38 卷,送交朝廷,藏于秘府。其他北齊史有,王劭《齊志》及《齊書》。王劭,字君懋,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歷仕北齊、北周、隋,為著名史家。他最初撰編年體《齊志》20 卷,又撰紀傳體《齊書》100 卷。此外還有崔子發(fā)《齊紀》30 卷。
▼李百藥出身于仕宦家庭。父親李德林字公輔,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參與國史修撰,編成紀傳體《齊史》27卷,入隋官至內(nèi)史令,封安平公,任內(nèi)又奉詔續(xù)修《齊史》,全書未成而卒。李百藥自幼受到家庭影響,少年時就好學博聞,富于獨立見解。李百藥在隋開皇初年曾任東宮通事舍人、太子舍人、禮部員外郎等職,還承襲了父親李德林的安平公爵位。他的才能得到隋文帝賞識,一時朝中奏議文告,多出自他的手筆。隋煬帝時他受到排擠,官運蹇滯。隋朝末年農(nóng)民大起義時,他曾被脅裹到沈法興、李子通、杜伏威等人的隊伍中。入唐后,他受到唐太宗的重用,起用為中書舍人,賜爵安平縣男,又任禮部侍郎,最后官至宗正卿,封安平縣子。李百藥在唐太宗時參加了制定《五禮》及律令的工作。在輔佐太子李承乾之時,對承乾漫游無度的行為數(shù)有匡正,對于朝中的其他政事,也不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政治上有些作為。
出仕為官
李百藥幼時很聰慧好學,七歲就能理解文章大意。有一次,父親的朋友陸乂、馬元熙來他家作客,談詩論文?腿俗x陳時著名學者徐陵文章,對其中一句“既取成周之禾,將刈瑯邪之稻”,頗感迷惑,不知出自何典。百藥在旁應(yīng)聲答道:“《傳》稱‘鄅人藉稻’。杜預(yù)注云‘鄅國在瑯邪開陽。’”客人聽后大為驚嘆。百藥二十歲左右,正值隋朝初年,被授東宮通事舍人,步入仕途。不久,升遷為太子舍人,兼東宮學士,成為陪伴太子的學者。年少有才的百藥招來一些人的嫉妒和誹謗,為避禍,他隨即稱病辭官。
開皇十九年(599),因父親去世,襲爵安平公。左仆射楊素、吏部尚書牛弘很看重百藥,于是奏請授百藥為禮部員外郎,太子楊勇又將百藥召為東宮學士。從此,百藥發(fā)揮自己的才學,奉詔參與修《五禮》,定律令,撰《陰陽書》,作奏議文表。然而正當百藥積極施展才能抱負之時,卻突然被卷入最高統(tǒng)治層的爭斗中,成了受害者。原來,隋文帝第二子晉王楊廣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物。他對其兄楊勇的太子之位早存覬覦之心,乘出鎮(zhèn)揚州(今屬江蘇)之機,四處招攬人才,培植個人勢力。他召百藥為幕僚,但百藥稱病推辭,楊廣由此對他懷恨在心。
仁壽四年(604)隋文帝死,已謀得太子之位的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百藥被貶出京城,為桂州(今廣西桂林)司馬。后來罷州置郡,百藥的司馬一職也被免去,于是回歸鄉(xiāng)里。大業(yè)五年(609),百藥出任魯郡(治所在今東曲阜)步兵校尉,大業(yè)九年(613),戍守會稽(治所在今浙江紹興),后又授建安(治所在今福建建甌)郡丞。這時,隋末農(nóng)民大起義正如火如荼地興起,百藥去建安途經(jīng)烏程(今浙江吳興南)時,隋煬帝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于江都,隋皇朝統(tǒng)治機構(gòu)一片混亂。百藥沒有到建安就職,參加了反隋的農(nóng)民起義,先后任職于沈法興、李子通、杜伏威軍中。杜伏威占有江南一帶,北方李唐勢力浩大。李淵派使者招撫杜伏威,百藥力勸杜伏威歸唐。杜伏威聽從,遂前往京城,命部將輔公祏與百藥留守。但杜伏威在途中又有些猶豫后悔,遂寫信密令輔公祏殺百藥,幸杜伏威養(yǎng)子王雄誕極力保護,百藥得免于死。隨后輔公祏起兵反唐,任命百藥為吏部侍郎。有人告知李淵,百藥與輔公祏同反,李淵大怒。平定輔公祏后,李淵就要治百藥之罪,恰好這時發(fā)現(xiàn)杜伏威令輔公祏殺百藥的密信,證明百藥與輔并非同黨。李淵這才怒氣稍平,但仍以反唐罪名將百藥流放涇州(今甘肅涇川北)。一直到武德末年,百藥始終未獲唐高祖的任用。
委以重任
唐太宗即位后,他很看重百藥的才名。貞觀元年(627)召百藥為中書舍人,賜爵安平縣男,并命其參與修撰《五禮》及律令。百藥又奉詔撰北齊史,貞觀十年(636)正月《北齊書》上進,得到嘉獎,加散騎常侍,行太子左庶子,賜物四百段。第二年,《五禮》及律令撰成,百藥爵位又從“男”進為“子”。這個時期是百藥一生中最愜意時期,才能得到較充分發(fā)揮,官位顯赫,生活安定。他自然對唐太宗盡心竭力,以報知遇之恩。由于以往百藥經(jīng)歷坎坷,幾經(jīng)貶官,數(shù)次遭人譖害,甚至險些喪生,因而他生活閱歷豐富,積累了較多的政治經(jīng)驗。從他撰《封建論》和《贊道賦》兩件事中可看出李百藥的政治眼光和對李唐皇朝的忠心耿耿。
一論一賦
貞觀初年,朝廷中有一次重大的政治辯論,即,是實行封建制還是實行郡縣制。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唐太宗對大臣蕭瑀說:“朕欲使子孫長久,社稷永安,其理如何?”蕭瑀答道:“臣觀前代國祚所以長久者,莫若封諸侯以為磐石之固。秦并六國,罷侯置守,二代而亡;漢有天下,郡國參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晉廢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實可遵行!笔挰r是守舊貴族勢力的代表人物。他是后梁明帝蕭巋之子,年九歲就封新安郡王。因此他極力鼓吹分封制是不奇怪的。他的這一通似是而非的議論竟引起唐太宗的注意,于是,“始議封建”。諸大臣各抒己見,展開辯論。魏徵、長孫無忌、于志寧、馬周等都反對實行封建制,但有理有據(jù)、系統(tǒng)深刻闡述這一觀點的,當推李百藥所上長篇奏疏《封建論》。
百藥認為,時代變了,制度也須改變,實行郡縣制是必然趨勢。贊成分封者,是不通古今變化。當今若實行分封,就如同“結(jié)繩之化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治劉、曹之末”,等于“鍥船求劍”。這是一種樸素的歷史發(fā)展觀點。
接著,百藥具體分析了分封制的危害:封邦建國之后,使受封家族以高貴門第自傲,忘記先人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不愿靠個人才干而進取,莫不一代比一代驕奢殘暴。并且數(shù)代之后,王室一旦衰弱,所謂藩國屏障就會變成仇敵,封國各行其是,強國欺凌弱國,爭奪土地人口的戰(zhàn)事不斷。百藥以“春秋二百年間,略無寧歲”的史事來說明,分封制造成了連綿不斷的攻伐征戰(zhàn)。另一方面,百藥大力推崇郡縣制的優(yōu)越性:設(shè)官分職,任賢使能,內(nèi)外百官都由朝廷決定。可以從士人庶民中提拔人才,可以像水鏡那樣清晰地考察他們。以資格及辛勞程度確定其官職階品,以政績優(yōu)劣確定廢黜或遷升?偠灾粑徊皇纻,啟用賢人之路就廣;百姓無定主,與朝廷的離心力就不大!斗饨ㄕ摗繁憩F(xiàn)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反對分裂割據(jù)的進步傾向,充分肯定了郡縣制取代封建制是歷史的進步。百藥卓越的政治見解,深深打動了唐太宗,“太宗竟從其議”。唐中葉,柳宗元有一篇著名的《封建論》,可以看作是百藥《封建論》的繼承和發(fā)展。
還有一件事反映出李百藥對唐皇朝的忠心耿耿。貞觀四年(630),唐太宗授百藥太子右庶子,令其輔教太子承乾。起初太子對學習經(jīng)籍頗有興趣,但后來耽于享樂,嬉戲過度。于是百藥便作《贊道賦》一文以規(guī)勸太子。唐太宗見到此賦后非常贊賞,派使者對百藥說:我在太子處見到你所獻的賦,以歷來儲君成敗事告誡太子,很是精辟切實。我選你輔佐太子,非常稱職,希望能善始善終。賜百藥彩絹五百段。
百藥以才學和操行聞名于世,受到各方面名流的敬重。他為人沉靜寡言,樂于引進青年,提攜后進,又不喜聚斂財富,所得俸祿,多散分親友。百藥不但在史學上有突出成就,而且文學上也造詣頗深,尤其擅長五言詩,通俗易懂,“雖樵童牧豎,并皆吟諷”,可見影響之廣。唐太宗晚年曾作《帝京篇》,讓也進入晚年的百藥以此題另作一篇。文成,唐太宗極為贊嘆:“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壯,何齒之宿而意之新乎!”貞觀末,百藥因年老執(zhí)意辭官,回到故里。貞觀二十二年(648)去世,年八十四。有文集30 卷。他除擅長文章外,還很善于寫詩。他的傳世之作有詩20余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齊書》。
作北齊書
李百藥撰成《北齊書》,這是他在史學上的重大貢獻!侗饼R書》50 卷,大致記載了東魏、北齊(534—577)的歷史。由于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而東魏的軍政大權(quán)掌握在高歡手中,高歡之子高洋建立北齊,因此從歷史敘述的系統(tǒng)完整性來看,《北齊書》記載由敘高歡事跡開始,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百藥撰《北齊書》,有數(shù)家北齊史可供參考,最主要的是其父李德林的未完稿。李德林在北齊官中書侍郎,曾奉詔修國史,終北齊末,修紀傳體北齊史27 卷,全書未成。入隋后,李德林續(xù)撰,增至38 卷,送交朝廷,藏于秘府。其他北齊史有,王劭《齊志》及《齊書》。王劭,字君懋,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歷仕北齊、北周、隋,為著名史家。他最初撰編年體《齊志》20 卷,又撰紀傳體《齊書》100 卷。此外還有崔子發(fā)《齊紀》30 卷。
- 1、《渡漢江》 東流既瀰瀰,南紀信滔滔。水激沉碑岸,波駭弄珠皋。含星映淺石,...
- 2、《秋晚登古城》 秋天 日落征途遠,悵然臨古城。頹墉寒雀集,荒堞晚烏驚。蕭森灌木上,...
- 3、《詠蟬》 清心自飲露,哀響乍吟風。未上華冠側(cè),先驚翳葉中。...
- 4、《雨后》 晚來風景麗,晴初物色華。薄云向空盡,輕虹逐望斜。后窗臨岸竹,...
- 5、《火鳳詞二首》 歌聲扇后出,妝影鏡中輕。未能令掩笑,何處欲障聲。知音自不惑,...
- 6、《郢城懷古》 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陸。林澤窅芊綿,山川郁重復(fù)。王公資設(shè)險,...
- 7、《賦得魏都》 炎運精華歇,清都寶命開。帝里三方盛,王庭萬國來。玄武疏遙磴,...
- 8、《登葉縣故城謁沈諸梁廟》 總轡臨秋原,登城望寒日。煙暇共掩映,林野俱蕭瑟。楚塞郁不窮,...
- 9、《晚渡江津》 寂寂江山晚,蒼蒼原野暮。秋氣懷易悲,長波淼難溯。索索風葉下,...
- 10、《詠螢火示情人》 窗里憐燈暗,階前畏月明。不辭逢露濕,只為重宵行。...
- 11、《寄楊公》 公子盛西京,光華早著名。分庭接游士,虛館待時英。高閣浮香出,...
- 12、《妾薄命》 團扇秋風起,長門夜月明。羞聞拊背入,恨說舞腰輕。太常先已醉,...
- 13、《雜曲歌辭·妾薄命》 團扇秋風起,長門夜月明。羞聞拊背入,恨說舞腰輕。太常應(yīng)已醉,...
- 14、《雜曲歌辭·火鳳辭》 歌聲扇里出,妝影扇中輕。未能令掩笑,何處欲鄣聲。知音自不惑,...
- 15、《賦禮記》 玉帛資王會,郊丘葉圣情。重廣開環(huán)堵,至道軼金籝.盤薄依厚地,...
- 16、《安德山池宴集(安德,楊師道封號)》 朝宰論思暇,高宴臨方塘。云飛鳳臺管,風動令君香。細草開金埒,...
- 17、《王師渡漢水經(jīng)襄陽》 導(dǎo)漾疏源遠,歸海會流長。延波接荊夢,通望邇沮漳。高岸沉碑影,...
- 18、《途中述懷》 伯喈遷塞北,亭伯之遼東。伊余何為客,獨守云臺中。途遙已日暮,...
- 19、《少年行》 少年飛翠蓋,上路勒金鑣。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簫。少年不歡樂,...
- 20、《春眺》 疲痾荷拙患,淪躓合幽襟。棲息在何處,丘中鳴素琴。...
- 21、《文德皇后挽歌》 裴回兩儀殿,悵望九成臺。玉輦終辭宴,瑤筐遂不開。野曠陰風積,...
- 22、《戲贈潘徐城門迎兩新婦》 秦晉積舊匹,潘徐有世親。三星宿已會,四德婉而嬪。云光鬢里薄,...
- 23、《雜曲歌辭·少年子》 少年飛翠蓋,上路動金鑣。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簫。少年不歡樂,...
- 24、《奉和正日臨朝應(yīng)詔》 化歷昭唐典,承天順夏正。百靈警朝禁,三辰揚旆旌。充庭富禮樂,...
- 25、《和許侍郎游昆明池》 神池望不極,滄波接遠天。儀星似河漢,落景類虞泉。年深平館宇,...
- 26、《謁漢高廟》 纂堯靈命啟,滅楚馀閏終。飛名膺帝箓,沈跡韞神功。瑞氣朝浮碭,...
- 27、《句》 今日持團扇,非是為秋風。(賦得班去趙姬升見《詩式》)...
- 28、《送別》 眷言一杯酒,凄愴起離憂。夜花飄露氣,暗水急還流。雁行遙上月,...
- 29、《奉和初春出游應(yīng)令》 鳴笳出望苑,飛蓋下芝田。水光浮落照,霞彩淡輕煙。柳色迎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