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韻》
唐代·韓愈
公乎真愛山,看山旦連夕。猶嫌山在眼,不得著腳歷。
枉語山中人,匄我澗側(cè)石。有來應(yīng)公須,歸必載金帛。
當(dāng)軒乍駢羅,隨勢忽開坼。有洞若神剜,有巖類天劃。
終朝巖洞間,歌鼓燕賓戚。孰謂衡霍期,近在王侯宅。
傅氏筑已卑,磻溪釣何激。逍遙功德下,不與事相摭。
樂我盛明朝,于焉傲今昔。
韓愈(hán yù)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主張學(xué)習(xí)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dá)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tǒng)”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