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文公上方》
唐代·杜甫
野寺隱喬木,山僧高下居。石門日色異,絳氣橫扶疏。
窈窕入風(fēng)磴,長蘆紛卷舒。庭前猛虎臥,遂得文公廬。
俯視萬家邑,煙塵對階除。吾師雨花外,不下十年馀。
長者自布金,禪龕只晏如。大珠脫玷翳,白月當(dāng)空虛。
甫也南北人,蕪蔓少耘鋤。久遭詩酒污,何事忝簪裾。
王侯與螻蟻,同盡隨丘墟。愿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
金篦刮眼膜,價重百車渠。無生有汲引,茲理儻吹噓。
杜甫(dù fǔ)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