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漲》
唐代·杜甫
當(dāng)時浣花橋,溪水才尺馀。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車。
秋夏忽泛溢,豈惟入吾廬。蛟龍亦狼狽,況是鱉與魚。
茲晨已半落,歸路跬步疏。馬嘶未敢動,前有深填淤。
青青屋東麻,散亂床上書。不意遠(yuǎn)山雨,夜來復(fù)何如。
我游都市間,晚憩必村墟。乃知久行客,終日思其居。
杜甫(dù fǔ)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