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dù fǔ)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生平
年少優(yōu)游
杜甫因青少年時因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xué),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fù)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時代曾數(shù)次漫游。十九歲時,他出游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游吳越,歷時數(shù)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鄉(xiāng)參加“鄉(xiāng)貢”。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jié)果落第。他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杜甫遂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游。
天寶三載(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四載秋,轉(zhuǎn)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jié)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jié)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長安。
仕途不順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yīng)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于權(quán)相李林甫編導(dǎo)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婆e之路既不通,杜甫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zhuǎn)走權(quán)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jié)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yù)獻三《大禮賦》,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生平
年少優(yōu)游
杜甫因青少年時因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xué),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fù)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時代曾數(shù)次漫游。十九歲時,他出游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游吳越,歷時數(shù)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鄉(xiāng)參加“鄉(xiāng)貢”。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jié)果落第。他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杜甫遂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游。
天寶三載(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四載秋,轉(zhuǎn)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jié)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jié)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長安。
仕途不順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yīng)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于權(quán)相李林甫編導(dǎo)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婆e之路既不通,杜甫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zhuǎn)走權(quán)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jié)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yù)獻三《大禮賦》,得
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zé)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余,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xué)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門即聞哭泣,原來稚子餓死。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戰(zhàn)亂流離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次年六月,潼關(guān)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肅宗。這時,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成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陜西鳳翔)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詔三司推問,幸賴宰相張鎬救免十二月肅宗召回杜甫復(fù)任左拾遺。
杜甫在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華州司功參軍。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quán)貴,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zé)祭祀、禮樂、學(xué)校、選舉、醫(yī)筮、考課等事。到華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zhèn)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fā)了對仕途失意、世態(tài)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
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fā)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dān)。當(dāng)討伐叛軍的勁旅——鎮(zhèn)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嗣業(yè)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接H。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今河南安陽)之戰(zhàn)爆發(fā),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zāi)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zhàn)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皾M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華州及關(guān)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嘆國難民苦。這年立秋后,杜甫因?qū)ξ蹪岬臅r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wù),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nèi),共作詩30多首。
杜甫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jié)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jié)縣。
兩年后,離開奉節(jié)縣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zhuǎn)流離。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詩人病死在衡陽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間,他雖過著“生涯似眾人” 的生活,但卻寫了《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歲晏行》等一千多首詩
家庭成員
祖父
杜甫的祖父為唐初詩人杜審言。杜審言很有才華,但恃才傲世。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進士第,為隰城尉。后轉(zhuǎn)洛陽丞。武后圣歷元年(698),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卻在此時得罪同事郭若訥、長官周季重,兩人合謀誣陷杜審言,定了死罪。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殺周季重,事震朝野。杜審言因此不死,被武則天召入京師。又因欣賞其詩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員外郎。后因勾結(jié)張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但不久又被詔回。
父母
杜甫的父親為杜審言長子杜閑,生母為清河?xùn)|武城人,但在其出生后不久就去世,父親續(xù)娶盧氏。杜甫由其姑母撫養(yǎng)長大。杜甫有兄長,早夭,三個同父異母弟及一同父異母妹,杜甫在詩中常提及他們。但杜甫極少提到繼母。
妻子
杜甫于30歲時,暫時中斷了在齊魯燕趙間的漫游,回到洛陽,在偃師縣西北的首陽山下筑就陸渾山莊,然后迎娶了弘農(nóng)縣(天寶年間改靈寶縣)司農(nóng)少卿楊怡之女為妻。司農(nóng)少卿為主管農(nóng)業(yè)和財政的副部長,與世代為官的杜甫家可謂門當(dāng)戶對。妻子小他十多歲。遺憾的是杜甫并沒有為愛妻立傳,楊氏夫人的名字也無從知曉,但杜詩中多處提及她。
兒女
育有兩子宗文、宗武,一女鳳兒。
典故:憤斥奢靡無恥的皇親國戚
唐王朝,尤其是玄宗當(dāng)政時期的唐王朝,在當(dāng)時的世界上無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但就在這表面上看起來仍然強大的王國里,因上下其手等諸多原因,業(yè)已孳生著崩潰的征兆。
玄宗李隆基年輕時是一個頗有作為的皇帝,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張九齡、韓休等忠心愛國者為丞相,大力整頓相應(yīng)弊政,社會經(jīng)濟得到了很大發(fā)展,綜合國力大增,以至被后世稱之為“開元盛世”。然而,玄宗后來居然任用了奸詐成性的李林甫為相,政治便開始出現(xiàn)腐敗的苗頭。天寶四年(745年),他在封楊玉環(huán)為貴妃后,縱情聲色,奢侈荒淫,政治遂越發(fā)腐敗了。此后他還依次封贈玉環(huán)的姊妹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及秦國夫人。她們出入宮廷,肆無忌憚,可以想見她們那“勢傾天下”的嚇人權(quán)力了。
而楊玉環(huán)的堂兄楊釗也由于楊貴妃的得勢而平步青云,在他擔(dān)任御史時就被玄宗賜名“國忠”,以示恩寵。天寶十一載(752年),李林甫死后,原本是武則天面首張易之的兒子而其后卻冒姓楊的楊國忠,居然做上了丞相;而玄宗也竟然把全國的軍政事務(wù)交給楊國忠處理。此時的楊家,由于他們兄妹“勢傾天下”,遂開始了結(jié)黨營私,專干些非法的事情,把整個朝廷搞得烏煙瘴氣,終于導(dǎo)致唐王朝迅速走向傾覆的轉(zhuǎn)折點——“安史之亂”的發(fā)生。
正像所有腐敗現(xiàn)象的前期一樣,楊家兄妹之間不但花天酒地,而且楊國忠還毫無廉恥地跟虢國夫人通奸。他們?nèi)绱艘鶃y的生活,居然也得到了玄宗皇帝的縱容;而老百姓則固然是有苦難言。
古歷三月三日這個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上巳節(jié),人們?yōu)榱顺ゲ幌闅夥,便又到水邊去“修禊”。天寶十二年,楊家一幫人不但去參加了這樣的活動,而且還大張旗鼓地到曲江附近游春野宴,喧鬧異常。大詩人杜甫獲悉這種情況后,覺得這些當(dāng)權(quán)者不顧民生只顧自己享樂的做法,定然會導(dǎo)致國家的敗亡;于是他便大為憤慨地揮筆寫下后來被選進著名選本《唐詩三百首》的詩作,亦即題為《麗人行》的七言長篇古詩。該詩由于把楊家那炙手可熱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膽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成為一首名副其實的“史詩”;而人們還從中概括出一個成語“炙手可熱”,用來表明氣焰很盛,權(quán)勢很大的那一號貨色。
思想核心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詩風(fēng)沉郁頓挫,憂國憂民。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為解救人民的苦難做出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
書法成就
杜甫在書法的創(chuàng)作觀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從記載來看,他的書體以楷隸行草兼工,整體以意行之,贊賞古而雄壯,注意書寫中的速度、節(jié)奏、筆勢、墨法等等內(nèi)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書家了。同時,他對于唐代隸書家的贊揚、對于曹霸、張旭的評價都足以使他在書法史上留下聲名,而他的“書貴瘦硬”說更是奠定了杜甫在書法理論史上的重要地位。
“書畫相通”,這是中國藝術(shù)史及美學(xué)史上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現(xiàn)象。杜甫知畫又知書,今人如安旗即有言:“除文學(xué)外,杜甫對其他藝術(shù)也很留心。例如書法,‘九齡成大字,有作成一囊’,他不但本人從小就開始學(xué)習(xí)書法,后來在他的《觀薛少保書畫壁》、《觀張旭草書圖》、《李潮八分篆歌》諸詩中,我們還可以窺見他對書法的興趣和修養(yǎng)!庇衷疲骸昂笕顺R浴劣纛D挫’稱杜詩,頓挫者,指詩的章法曲折,意境深遠!@不是和書法的‘一波三折’等筆法相通么?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zé)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余,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xué)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門即聞哭泣,原來稚子餓死。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戰(zhàn)亂流離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次年六月,潼關(guān)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肅宗。這時,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成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陜西鳳翔)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詔三司推問,幸賴宰相張鎬救免十二月肅宗召回杜甫復(fù)任左拾遺。
杜甫在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華州司功參軍。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quán)貴,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zé)祭祀、禮樂、學(xué)校、選舉、醫(yī)筮、考課等事。到華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zhèn)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fā)了對仕途失意、世態(tài)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
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fā)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dān)。當(dāng)討伐叛軍的勁旅——鎮(zhèn)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嗣業(yè)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接H。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今河南安陽)之戰(zhàn)爆發(fā),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zāi)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zhàn)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皾M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華州及關(guān)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嘆國難民苦。這年立秋后,杜甫因?qū)ξ蹪岬臅r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wù),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nèi),共作詩30多首。
杜甫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jié)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jié)縣。
兩年后,離開奉節(jié)縣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zhuǎn)流離。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詩人病死在衡陽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間,他雖過著“生涯似眾人” 的生活,但卻寫了《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歲晏行》等一千多首詩
家庭成員
祖父
杜甫的祖父為唐初詩人杜審言。杜審言很有才華,但恃才傲世。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進士第,為隰城尉。后轉(zhuǎn)洛陽丞。武后圣歷元年(698),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卻在此時得罪同事郭若訥、長官周季重,兩人合謀誣陷杜審言,定了死罪。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殺周季重,事震朝野。杜審言因此不死,被武則天召入京師。又因欣賞其詩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員外郎。后因勾結(jié)張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但不久又被詔回。
父母
杜甫的父親為杜審言長子杜閑,生母為清河?xùn)|武城人,但在其出生后不久就去世,父親續(xù)娶盧氏。杜甫由其姑母撫養(yǎng)長大。杜甫有兄長,早夭,三個同父異母弟及一同父異母妹,杜甫在詩中常提及他們。但杜甫極少提到繼母。
妻子
杜甫于30歲時,暫時中斷了在齊魯燕趙間的漫游,回到洛陽,在偃師縣西北的首陽山下筑就陸渾山莊,然后迎娶了弘農(nóng)縣(天寶年間改靈寶縣)司農(nóng)少卿楊怡之女為妻。司農(nóng)少卿為主管農(nóng)業(yè)和財政的副部長,與世代為官的杜甫家可謂門當(dāng)戶對。妻子小他十多歲。遺憾的是杜甫并沒有為愛妻立傳,楊氏夫人的名字也無從知曉,但杜詩中多處提及她。
兒女
育有兩子宗文、宗武,一女鳳兒。
典故:憤斥奢靡無恥的皇親國戚
唐王朝,尤其是玄宗當(dāng)政時期的唐王朝,在當(dāng)時的世界上無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但就在這表面上看起來仍然強大的王國里,因上下其手等諸多原因,業(yè)已孳生著崩潰的征兆。
玄宗李隆基年輕時是一個頗有作為的皇帝,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張九齡、韓休等忠心愛國者為丞相,大力整頓相應(yīng)弊政,社會經(jīng)濟得到了很大發(fā)展,綜合國力大增,以至被后世稱之為“開元盛世”。然而,玄宗后來居然任用了奸詐成性的李林甫為相,政治便開始出現(xiàn)腐敗的苗頭。天寶四年(745年),他在封楊玉環(huán)為貴妃后,縱情聲色,奢侈荒淫,政治遂越發(fā)腐敗了。此后他還依次封贈玉環(huán)的姊妹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及秦國夫人。她們出入宮廷,肆無忌憚,可以想見她們那“勢傾天下”的嚇人權(quán)力了。
而楊玉環(huán)的堂兄楊釗也由于楊貴妃的得勢而平步青云,在他擔(dān)任御史時就被玄宗賜名“國忠”,以示恩寵。天寶十一載(752年),李林甫死后,原本是武則天面首張易之的兒子而其后卻冒姓楊的楊國忠,居然做上了丞相;而玄宗也竟然把全國的軍政事務(wù)交給楊國忠處理。此時的楊家,由于他們兄妹“勢傾天下”,遂開始了結(jié)黨營私,專干些非法的事情,把整個朝廷搞得烏煙瘴氣,終于導(dǎo)致唐王朝迅速走向傾覆的轉(zhuǎn)折點——“安史之亂”的發(fā)生。
正像所有腐敗現(xiàn)象的前期一樣,楊家兄妹之間不但花天酒地,而且楊國忠還毫無廉恥地跟虢國夫人通奸。他們?nèi)绱艘鶃y的生活,居然也得到了玄宗皇帝的縱容;而老百姓則固然是有苦難言。
古歷三月三日這個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上巳節(jié),人們?yōu)榱顺ゲ幌闅夥,便又到水邊去“修禊”。天寶十二年,楊家一幫人不但去參加了這樣的活動,而且還大張旗鼓地到曲江附近游春野宴,喧鬧異常。大詩人杜甫獲悉這種情況后,覺得這些當(dāng)權(quán)者不顧民生只顧自己享樂的做法,定然會導(dǎo)致國家的敗亡;于是他便大為憤慨地揮筆寫下后來被選進著名選本《唐詩三百首》的詩作,亦即題為《麗人行》的七言長篇古詩。該詩由于把楊家那炙手可熱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膽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成為一首名副其實的“史詩”;而人們還從中概括出一個成語“炙手可熱”,用來表明氣焰很盛,權(quán)勢很大的那一號貨色。
思想核心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詩風(fēng)沉郁頓挫,憂國憂民。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為解救人民的苦難做出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
書法成就
杜甫在書法的創(chuàng)作觀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從記載來看,他的書體以楷隸行草兼工,整體以意行之,贊賞古而雄壯,注意書寫中的速度、節(jié)奏、筆勢、墨法等等內(nèi)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書家了。同時,他對于唐代隸書家的贊揚、對于曹霸、張旭的評價都足以使他在書法史上留下聲名,而他的“書貴瘦硬”說更是奠定了杜甫在書法理論史上的重要地位。
“書畫相通”,這是中國藝術(shù)史及美學(xué)史上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現(xiàn)象。杜甫知畫又知書,今人如安旗即有言:“除文學(xué)外,杜甫對其他藝術(shù)也很留心。例如書法,‘九齡成大字,有作成一囊’,他不但本人從小就開始學(xué)習(xí)書法,后來在他的《觀薛少保書畫壁》、《觀張旭草書圖》、《李潮八分篆歌》諸詩中,我們還可以窺見他對書法的興趣和修養(yǎng)!庇衷疲骸昂笕顺R浴劣纛D挫’稱杜詩,頓挫者,指詩的章法曲折,意境深遠!@不是和書法的‘一波三折’等筆法相通么?
- 1、《春望》 部編版初中古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
- 2、《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部編版初中古詩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
- 3、《春夜喜雨》 春天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
- 4、《望岳》 部編版初中古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
- 5、《絕句》 部編版小學(xué)古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
- 6、《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部編版小學(xué)古詩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
- 7、《石壕吏》 初中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
- 8、《登高》 唐詩三百首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
- 9、《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寫景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
- 10、《月夜憶舍弟》 唐詩三百首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露從今夜白,月是...
- 11、《蜀相》 唐詩三百首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
- 12、《江南逢李龜年》 唐詩三百首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
- 13、《登岳陽樓》 唐詩三百首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
- 14、《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寫景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fēng)。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
- 15、《絕句二首》 春天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
- 16、《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 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
- 17、《八陣圖》 唐詩三百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名成 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
- 18、《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春天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伴,經(jīng)旬出飲獨空...
- 19、《絕句二首·其二》 寫景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 20、《旅夜書懷》 唐詩三百首 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
- 21、《月夜》 唐詩三百首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
- 22、《登樓》 唐詩三百首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
- 23、《夢李白二首·其二》 唐詩三百首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局促,...
- 24、《兵車行》 唐詩三百首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
- 25、《房兵曹胡馬詩》 詠物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fēng)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
- 26、《贈衛(wèi)八處士》 唐詩三百首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fù)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
- 27、《狂夫》 寫景 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fēng)含翠篠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
- 28、《前出塞九首·其六》 哲理 挽弓當(dāng)挽強,用箭當(dāng)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
- 29、《客至》 唐詩三百首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
- 30、《羌村三首·其三》 初中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qū)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
- 31、《對雪》 雪 戰(zhàn)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fēng)。瓢棄尊無綠,...
- 32、《曲江二首》 寫景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莫厭傷多酒入...
- 33、《秋興八首·其一》 秋天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
- 34、《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唐詩三百首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
- 35、《蒹葭》 摧折不自守,秋風(fēng)吹若何。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體弱春風(fēng)早,...
- 36、《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
- 37、《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
- 38、《野望》 唐詩三百首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海內(nèi)風(fēng)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
- 39、《清明二首》 寫景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
- 40、《絕句四首》 抒情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
- 41、《孤雁 / 后飛雁》 詠物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
- 42、《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年日,...
- 43、《又呈吳郎》 憂國憂民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
- 44、《絕句》 部編版小學(xué)古詩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 45、《江村》 夏天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
- 46、《閣夜》 唐詩三百首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
- 47、《清明》 著處繁花務(wù)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艷明眉,爭道朱蹄驕嚙...
- 48、《贈李白》 離別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
- 49、《百憂集行》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fù)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
- 50、《夏夜嘆》 夏天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安得萬里風(fēng),飄飖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
杜甫古詩分類
- 唐詩三百首
- 初中古詩
- 寫鳥
- 愛國
- 思鄉(xiāng)
- 戰(zhàn)爭
- 憂國憂民
- 秋天
- 寫風(fēng)
- 勵志
- 小學(xué)古詩
- 春天
- 詠物
- 寫雨
- 喜悅
- 寫景
- 寫山
- 哲理
- 寫雪
- 思歸
- 敘事
- 同情
- 人民
- 登高
- 抒情
- 寫花
- 邊塞
- 月夜
- 懷人
- 贊頌
- 孤獨
- 詠史懷古
- 寫人
- 感傷
- 懷念
- 山水
- 抱負
- 賞花
- 桃花
- 組詩
- 勸誡
- 諷刺
- 懷古
- 抒懷
- 高中古詩
- 月亮
- 思念
- 女子
- 感時
- 記夢
- 友人
- 言志
- 人生
- 友情
- 時光
- 議論
- 待客
- 生活
- 感激
- 冬天
- 暮春
- 景點
- 哀思
- 肖像
- 喝酒
- 贊美
- 清明節(jié)
- 哀傷
- 社交
- 讀書
- 壯志
- 愉悅
- 夏天
- 田園
- 離別
- 歲月
- 凄涼
- 文學(xué)
- 觀點
- 典故
- 婦女
- 邊疆
- 士卒
- 閨怨
- 惜別
- 詠懷
- 寫水
- 感慨
- 憤懣
- 中秋節(jié)
- 藝術(shù)
- 端午節(jié)
- 感恩
- 寓人
- 歸鄉(xiāng)
- 矛盾
- 題畫
- 舞蹈
- 詠史
- 重陽節(jié)
- 飲酒
- 樂府
- 詠嘆
- 感嘆
- 宴飲
- 無奈
- 失意
- 寒食節(jié)
- 山林
- 傷懷
- 長江
- 山村
- 憶昔
- 諷今
- 悵惘
- 悲秋
- 送別
- 花草
- 懷才不遇
- 憂患
- 悼亡
- 志向
- 長詩
- 憂民
- 離愁
- 梅花
- 愛情
- 寫馬
- 鄉(xiāng)村
- 打魚
- 地名
- 愿望
- 游仙
- 愁緒
- 郁悶
- 親人
- 故鄉(xiāng)
- 燕子
- 客愁
- 楊柳
- 壯志難酬
- 教育
- 思想
- 隱逸
- 祝福
- 農(nóng)民
- 悲痛
- 惋惜
- 書信
- 憂國
- 登樓
- 杯古
- 友誼
- 惆悵
- 地方
- 即事
- 寄語
- 哀怨
- 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