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99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亚洲日韩第一页

<abbr id="w4mkm"><ul id="w4mkm"></ul></abbr>
  • <option id="w4mkm"><kbd id="w4mkm"></kbd></option>
  • <cite id="w4mkm"><fieldset id="w4mkm"></fieldset></cite>
    當(dāng)前位置:電子課本網(wǎng) > 古詩大全 > 宋代詩人 > 

    吳潛的詩

    宋代吳潛吳潛(wú qián)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fēng)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fā)濟時憂國的抱負(fù)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diào)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三沙書院
      吳潛出生在名宦之家,其曾祖、祖父、伯父、父親均是當(dāng)朝名儒。父親吳柔勝乃程、朱理學(xué)的飽學(xué)之仕,治學(xué)極為嚴(yán)謹(jǐn),為南宋理學(xué)的復(fù)興和發(fā)展作出過重要貢獻。吳潛少小天資聰慧,讀書過目不忘,作文急促而就,加之書香門第的耳濡目染,從小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慶元(今浙江寧波市)是南宋重要的軍事重地,吳潛在此擔(dān)任較長時間的知府兼沿海制置使,他在鞏固邊防、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尤其重視平民教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xué)”,作時亭及諸生祠,先后有幾千子弟入學(xué),并給于窮苦的學(xué)童以食宿的周給。一時家詠人習(xí),學(xué)風(fēng)蔚然。社會風(fēng)氣也得以大大淳化,“昔日蕩無紀(jì)綱,而今粗知理法”。
      又主篡修編了《四明續(xù)志》十二卷,這部珍貴的志書,現(xiàn)已成為了解宋、元時期邊防、邊貿(mào)、教育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吳潛在慶元為政時期,邊防鞏固、經(jīng)濟繁榮、政治清明、教育發(fā)展,離任時,百姓匍伏挽留,熱淚相送。
      循州(今廣東省河源市)東山寺不僅是善男信女頂禮膜拜之地,也是尊師重教之地。吳潛罷官貶謫循州期間(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1年),在東山寺創(chuàng)設(shè)了“三沙書院”,又名“東山書院”,常偕士大夫、文人墨客在此講授道經(jīng),并收取了過百余名學(xué)生,他以飽滿的熱情,向循州學(xué)人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和南宋理學(xué),開啟了潮汕地區(qū)啟蒙教育的先河。
      吳潛幾度在地方任職,對平民教育傾注了巨大的熱情,為推動程、朱理學(xué)的發(fā)展和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吳潛詩詞及在南宋詞壇上的地位詞者詩余也。兩宋時期是中國詞發(fā)展的顛峰時代,大家蜂起,佳作迭出,吳潛就
    是這群星閃耀中的一顆。他的詞風(fēng)激昂凄勁,慷慨悲愴,題材廣泛,主要是抒發(fā)濟時憂國的抱負(fù),也常吐露個人理想受壓抑的悲憤,與稼軒(辛棄疾)詞媲美。吳潛與同時代的文人騷客多有詩詞唱和往來,著名詞人吳文英即出其門下,任其幕僚。吳潛存世詞作共計268首,《全宋詞》收有其詞256首,在南宋詞壇占有重要地位,是南宋著名的實力詞人,為南宋一大家。
      明人梅鼎祚將吳潛著作整理成《履齋詩馀》、《許國公奏稿》等傳世。
      吳潛多篇詩詞描寫了家鄉(xiāng)的美麗風(fēng)光、山村生活的怡然自得以及小住家鄉(xiāng)時不爭而閑適的愉快心情。如吳潛在50歲時回憶家鄉(xiāng)皖南和兒時生活寫下的14首《望江南》詞,每首均以“家山好”開頭,情真意切,熱愛家鄉(xiāng)的赤子之心躍然紙上。
    之死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樂復(fù)憂,西湖依舊流。
      吳循州,賈循州,十五年前一轉(zhuǎn)頭,人生放下休。
      這首南宋無名氏所作的《長相思》,里面提及的吳、賈兩個“循州”,正是南宋理宗時的狀元丞相吳潛與惡貫滿盈的大奸臣、蟋蟀宰相賈似道。這一忠一奸,他們相隔15年,先后被貶循州(今廣東龍川)。
      景定二年(1261年),奸臣賈似道羅織罪名,吳潛被罷相,年近70歲流放到循州。吳潛看到循州城常受東龍江(即東江上游)洪水威脅,東山寺北面和西邊的大片農(nóng)田亦十年九澇,便發(fā)動邑人,修建了大路田防洪大堤。吳潛致力為百姓造福,“政績斐然”,“百姓勒碑紀(jì)念”。
      賈似道懼怕吳潛會東山再起,指派武臣劉宗申到循州當(dāng)知州,暗中陷害吳潛。景定三年(1262年),吳潛在循州暴卒。有人認(rèn)為是被劉宗申毒死的。吳潛早有預(yù)知,對人說:“吾將逝也,夜必雷風(fēng)大作”,是夜,果然電閃雷鳴、風(fēng)雨交加。吳潛撰遺表,作詩頌,端坐而逝。他在臨終前寫有《謝世詩》、《謝世頌》各三首。循州百姓聞此噩耗,無不失聲痛哭。
      賈似道被貶循州,沿途百姓認(rèn)為,他經(jīng)過當(dāng)?shù),將帶來晦氣,于是紛紛張貼檄文驅(qū)逐,賈狼狽不堪。當(dāng)時負(fù)責(zé)押送賈似道的官員鄭虎臣.他們走到一所古寺中歇息時,墻壁上有吳潛貶循州過此地時的題字。鄭虎臣大聲責(zé)問:“賈團練,吳丞相何以到此?”賈似道羞愧難言。9月,賈似道到達福建漳州城南的木棉庵。鄭虎臣多次催他自盡,賈似道貪戀余生,不肯尋死。鄭虎臣說:“我為天下殺你,雖死何憾!”便將賈似道錘殺。
      吳潛之死朝野震驚,時人寫下了不少哀悼、紀(jì)念他的詩文。南宋后期,曾有兩個文韜武略“狀元宰相”,一個是吳潛,另一個是文天祥,這兩個“狀元宰相”都是南宋股肱之臣,雖然后來都遭遇不幸,卻萬世流芳,為后人景仰,時人將他們的才華和道德比做北宋時期的名相司馬光和寇準(zhǔn)。
      1261年,年近70的吳潛被罷相,流放到循州,仍竭力為百姓造福,受到百姓愛戴,“百姓勒碑紀(jì)念,將吳潛曾寓居的仙塔下的古寺,改名為“正相寺”,塔亦因名“正相塔”。1989年,廣東省政府將“正相塔”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休寧縣“狀元博物館”落成對公眾開放。休寧縣高調(diào)亮出這張具有濃郁文化特色的名片,一時聲譽鵲起。我市“狀元宰相”——吳潛,排在了該縣十九名文武狀元之首。
      2008年3月8日,紀(jì)念宋狀元宰相吳潛誕辰811周年特刊的定稿會在泉州召開。會議參觀了泉州市重點文物保單位——吳氏宗祠。宗祠正廳為《狀元宰相》匾額,系為南宋狀元宰相吳潛所題。
      此外,宣城的“狀元路”“狀元橋”,浙江德清的“狀元故里”、江蘇溧水、高淳的“吳門三賢”,都因留下狀元宰相吳潛的印跡,而成為當(dāng)?shù)貙氋F的文化資源。
    墓地
      出南安東田鎮(zhèn)沿南(安)同(安)公路車行5公里,順山路行至湖尾山坡谷,映入眼簾的是南宋狀元宰相吳潛墓。湖尾山從南安最高峰芹山之脈逶迤而來,吳潛墓坐落在半山坡。一路草木蒼翠,新綠撲眼;山澗流泉淙淙,山風(fēng)送來陣陣花香。墓丘坐北向南,遠(yuǎn)望巍巍芹山高入天穹,環(huán)視四周,青松翠竹,如黛如染。墓前面對仙洞山,坡下田園阡陌盡收眼底,顯得視野開闊。如此風(fēng)水寶地,安息著一代名相,至今已經(jīng)有700年滄桑風(fēng)雨了。
    民族英雄
      宋朝時期,來自倭、高麗的海盜就已對我邊防構(gòu)成了嚴(yán)重威脅,沿江制置吳潛成為中華民族最早抗擊倭寇的民族英雄。
      寶祐年間,吳潛任沿江制置時,訂立了“義船法”。他命令三郡所屬各縣,分別選出各鄉(xiāng)里有財力的人,要求他們聯(lián)合起來,如“一郡歲調(diào)三舟,而有舟者五六十家,則眾辦六舟,半以應(yīng)命,半以自食其力,有余貲,俾蓄以備來歲用。凡丈尺有則,印烙有文,調(diào)用有時,著為成式,其船專留江滸,不時輪番下海巡視。船戶各欲保護鄉(xiāng)井,競出大舟以聽調(diào)撥。旦日于三江合兵,民船閱之,環(huán)海肅然”。
      又設(shè)永平寨于夜飛山,統(tǒng)以偏校,餉以生券,給以軍艦,使?jié)O戶有籍而行旅無虞。設(shè)向頭寨,外防倭、麗(高麗),內(nèi)蔽京師。又立烽燧,分為三路,皆發(fā)軔于招寶山,一達大洋壁下山,一達向頭寨,一達本府看教亭。從亭密傳一牌,竟達轅帳。而沿江沿海,號火疾馳,觀者悚惕。
      并創(chuàng)設(shè)定海水軍的港口招寶山自至壁下山的——“海上十二鋪”。這綿延百余里的“海上十二鋪”,構(gòu)成了一個海上長城,對來自倭、麗(高麗)的威脅起到了有效的震懾作用。
      面對這樣的“軍民聯(lián)防”,明朝馮夢龍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海上如此聯(lián)絡(luò)布置,使鯨波蛟穴之地,如在幾席,呼吸相通,何寇之敢乘?”
    水利專家
      它山堰位于寧波市鄞江,是中國古代聞名于世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1989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仍發(fā)揮其阻咸、蓄淡、泄洪、引灌的水利功能。吳潛擔(dān)任浙東制置使時修洪水灣塘三壩,外泄江潮,內(nèi)增官池蓄水,為阻隔江河之巨防,成為它山堰的重要配套工程。另修“吳公塘”、大西壩、北郭碶、澄浪堰等水利工程。這些13世紀(jì)的水利工程,歷經(jīng)800年風(fēng)雨,有的至今還在發(fā)揮作用,惠澤萬民,造福后人。
      1259年的秋天淫雨綿綿,河水在秋雨中不斷上漲,當(dāng)?shù)厝朔Q為“秋潦”。秋天的潦水使制置使吳潛坐立不安了。按規(guī)定,由他直接控制各地水閘的開啟和閉合。提前放閘就會浪費水資源,而延遲泄放又可能造成水災(zāi)。他在等待四鄉(xiāng)的地保把水情報上來,然后命令決定何時放水。四鄉(xiāng)的地保,有些遠(yuǎn)在數(shù)十公里之外,早上徒步出發(fā),要到傍晚才能到達州城。于是,他雇了一條小船搖到城外視察水情。他回城的時候,制置使忽然靈機一動:城外的河流與城內(nèi)的河流不是溝通的嗎?那么城外和城內(nèi)的水面應(yīng)該在同一平面上,在這子城邊上,就能察看平原的水位。聰明的制置使揀了塊石頭,在上面刻上一條水位警戒線,作為開閘放水的標(biāo)準(zhǔn)線;然后推算了關(guān)閘閉水的標(biāo)準(zhǔn)線。并在兩線之間畫了一條虛線,以示正常水位。從此,在寧波城內(nèi)平橋下設(shè)水則,以測算出各處水情,寧波的水閘就不必再等四鄉(xiāng)的地保,首席官員一看警戒線,就可下令開合水閘。這三條線,是中國水利科技史上的重要發(fā)明,誕生了中國最早的水文觀測站。
      吳潛還于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重建寧波鄞西高橋,形成至今的規(guī)模。高橋入選1998年的《寧波十大名橋》。高橋在建筑史、軍事史、交通史、民俗史上都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現(xiàn)已作為浙東歷史文化的重要名勝古跡,受到世世代代的保護。
    貢獻
      吳潛是南宋詞壇的重要詞人。詞風(fēng)激昂凄勁,題材廣泛,主要是抒發(fā)濟時憂國的抱負(fù),也常吐露個人理想受壓抑的悲憤。"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滿江紅〕《送李御帶珙》)是他壯志未酬的自我寫照。吳潛也能詩,多為紀(jì)游、即事之作,有的也抒發(fā)"丈夫勛業(yè)在安邊"(《送曾阿宜往戍》的抗敵抱負(fù)。詩較平衍,佳作不多。嘉慶《寧國府志》卷二十《藝文志·書目》載,吳潛著有《履齋詩馀》、《論語士說》、《許國公奏稿》、《鴉涂集》,F(xiàn)存明末梅鼎祚編校《履齋先生遺集》,4卷,輯詩1卷,詞1卷,雜文 2卷!丁醮鍏矔酚小堵凝S先生詩余》1卷,續(xù)集1卷,別集2卷,收詞250余首。
    生平
      橫亙皖浙邊境的天目山有一千秋雄關(guān), 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上演過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故事。關(guān)下地名曰云梯,唐朝詩人羅隱有“回望千秋嶺上云”之譽,其“山若城廓之狀,風(fēng)土有生化之機”,這就是一代名相吳潛的故里。
      吳潛1195年誕辰。嘉定十年(1217年),二十三歲的吳潛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第一,成為寧國1300年科舉考試中唯一的狀元。吳潛初授承事郎、簽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后逐步升遷,歷任太府卿表權(quán)沿江制置、知建康府、江東安撫留守、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權(quán)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工部尚書,以吏部尚書兼知臨安府。淳祐十一年(1251年),入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開慶元年(1259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
      吳潛為人正直不阿,無論是在地方任職,還是權(quán)掌六部,他都以正直無私、憂國憂民、忠義愛國聞名。時值南宋末年,蒙古大軍不斷南侵,吳潛于民族危亡之際出任宰相,頗想力挽狂瀾,救國家于不墜。他曾對宋理宗趙昀驚呼:“國家之不能無敝,猶人之不能無病。今日之病,不但倉、扁望之而驚,庸醫(yī)亦望而驚矣!”又曾上書議政:“邊事當(dāng)鑒前撤以圖新功,楮弊當(dāng)權(quán)新制以解后憂”。在上丞相史彌遠(yuǎn)論政事中,提出:“一格君心,二節(jié)奉給,三振恤都民,四用老成廉潔之人.五用良將以御外患,六革吏弊以新治道!睂γ晒牛瑓菨撝鲝埡、守、戰(zhàn)三者結(jié)合:“以和為形,以守為實,以戰(zhàn)為應(yīng)。”但是,由于南宋王朝的腐敗,吳潛的雄圖大略成空。景定三年(1262年),他因反對立趙禥(即宋度宗)為太子。惹怒了宋理宗,被革去丞相之職,貶黜廣東潮州,任循州(今廣東龍川)安置。不久,吳潛即憂憤去世。后來趙宋王朝為吳潛恢復(fù)榮譽,追贈少師。
      傳說吳潛去世前自知死日,曾對人說:“我將逝,夜必雷風(fēng)大作。”他臨死前,果然風(fēng)雷大作,四鼓開霽,吳潛撰作遺表,作詩頌,端坐而逝。百姓聞之,無不嗟嘆悲慟。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禍國殃民賈似道被貶官抄家,由縣尉鄭虎臣押解循州安置。途經(jīng)福建一古寺,鄭虎臣見壁上有吳潛南行所題字,不禁忿忿不平地問賈似道:“吳丞相何以至于此!辟Z似道臉露愧色,不敢回答。至漳州時,因知府趙介如為賈似道門客,竟設(shè)宴為賈洗塵。鄭虎臣暗自思忖:潮汕賈氏門徒甚多,一旦入粵境,殺賈難以得手。出漳州城時,遂果斷將賈處死于木棉庵內(nèi)。趙介如聞之,便前往哭祭道:“嗚呼,履齋死循,死于宗申;先生死閩,死于虎臣!敝淮怂木,道出二相的死因。一忠一奸,天理報應(yīng),昭然若揭。趙宋王朝后來為吳潛恢復(fù)榮譽,追贈少師。因此,在《義門吳氏譜》中,吳潛便有“公賢相狀元左右丞吏兵工三部尚書樞密使封金陵郡開國公加封崇國相國慶國改封許國公贈少師”的冗長頭銜。
      為旌表吳潛及族人,吳潛故里云梯建有“三賢祠”,寧國縣城敕建有“狀元坊”(已廢)。
      開慶元年,理宗封誥曰:吳潛“天資忠亮,問學(xué)淵深。負(fù)經(jīng)綸致遠(yuǎn)之才,抱博古通今之蘊。指陳讜論既有保安社稷之謀,措置時宜尤著瀝膽洗心之策”。
      《義門吳氏譜》中稱吳潛為:“宋賢相狀元左右丞吏兵工三部尚書樞密使封金陵郡侯金陵郡開國公加崇國相國慶祝國改封許國公贈少師!
    • 1、《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
    • 2、《卜算子》 苕_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橫邊簇遠(yuǎn)山,相對盈盈里。溪上有鴛...
    • 3、《水調(diào)歌頭·焦山》 詠史懷 鐵甕古形勢,相對立金焦。長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天際孤云來...
    • 4、《賀新郎》 言詩者,有言詞者。須臾,以酒見酌。中有一人舉令云:“各和古詞...
    • 5、《鵲橋仙·扁舟昨泊》 寫景 扁舟昨泊,危亭孤嘯,目斷閑云千里。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
    • 6、《賀新郎》 月綻浮云里。未須臾、長風(fēng)掃蕩、碧空如水。誰在冰壺玉界上,眇視...
    • 7、《南柯子·池水凝新碧》 池水凝新碧,闌花駐老紅。有人獨立畫橋東。手把一枝楊柳、系春風(fēng)...
    • 8、《滿江紅·送李御帶珙》 宋詞精選 紅玉階前,問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鷗鷺,半帆煙雨。報國...
    • 9、《如夢令》 閑向園林點檢。又見小桃開遍。切莫便飄零,且為春光留戀。留戀。...
    • 10、《青玉案》 十年三過蘇臺路。還又是、匆匆去。迅景流光容易度。鷺洲鷗渚,葦...
    • 11、《江城子·示表侄劉國華》 宋詞三百首 家園十畝屋頭邊。正春妍,釀花天。楊柳多情,拂拂帶輕煙。別館閑...
    • 12、《滿江紅·金陵烏衣園》 寫景 柳帶榆錢,又還過、清明寒食。天一笑、滿園羅綺,滿城簫笛;...
    • 13、《長相思》 上簾鉤,下簾鉤。夜半天街燈火收。有人曾倚樓。思悠悠,恨悠悠。...
    • 14、《滿江紅·豫章滕王閣》 宋詞精選 萬里西風(fēng),吹我上、滕王高閣。正檻外、楚山云漲,楚江濤作。何處...
    • 15、《滿江紅·齊山繡春臺》 詠史懷 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臺頂。雙腳健、不煩筇杖,透巖穿嶺。老去...
    • 16、《滿江紅(梅)》 試馬東風(fēng),且來問、南枝消息。正小墅、幾株斜倚,數(shù)花輕拆。自有...
    • 17、《鵲橋仙·馨香餅餌》 馨香餅餌,新鮮瓜果,乞巧千門萬戶。到頭人事控?fù)浑y,與拙底、無...
    • 18、《滿江紅(和吳季永侍郎見寄)》 乍雨還晴,正輕暖輕寒簾幕。時悵望、故人煙水,鷺翻鷗落。老去可...
    • 19、《滿江紅(送吳叔永尚書)》 舉世悠悠,何妨任、流行坎止。算是處、鮮魚羹飯,吃來都美。暇日...
    • 20、《滿江紅(和呂居仁侍郎東里先生韻)》 擬卜三椽,問何處、水回山曲。朝暮景、清風(fēng)當(dāng)戶,白云藏屋。更得...
    • 21、《祝英臺近(和辛稼軒“寶釵分”韻)》 霧霏霏,云漠漠,新綠漲幽浦。夢里家山,春透一犁雨。傷心塞雁回...
    • 22、《解連環(huán)》 彩橈芳苑。嗟東風(fēng)夢斷,燕殘鶯懶。謾記得、標(biāo)格精神,正云漲暮天...
    • 23、《八聲甘州(和魏鶴山韻)》 任渠儂、造物自兒嬉。安能止吾歸。有秋來竹徑,春時花塢,夏里荷...
    • 24、《酹江月(瓜洲會趙南仲端明)》 紅塵飛騎,報元戎小隊,踏青南陌。雪浪堆邊呼曉渡,吳楚半江分坼...
    • 25、《賀新郎(春感)》 笑口開能幾。把年年、芳情冶思,總拋閑里。桃杏枝頭春才半,寒食...
    • 26、《賀新郎(寓言)》 可意人如玉。小簾櫳、輕勻淡濘,道家裝束。長恨春歸無尋處,全在...
    • 27、《沁園春(江西道中)》 落雁橫空,亂鴉投樹,孤村暮煙。有漁翁拖網(wǎng),牧兒戴笠,行從水畔...
    • 28、《水調(diào)歌頭(送叔永文昌)》 才惜季方去,又更別元方。驚心天上雙鳳,接翅下高岡。萬里瞿塘煙...
    • 29、《點絳唇》 禁鼓三敲,參旗初掛闌干角。淺屏疏箔。夜氣侵衣薄。_乃吳歌,艇...
    • 30、《阮郎歸》 軟風(fēng)輕靄弄晴暉。鵓鳩相應(yīng)啼。畫堂人靜畫簾垂,闌干獨倚時。閑拾...
    • 31、《憶秦娥》 嬌滴滴。嬋娟影里曾橫笛。曾橫笛。一聲腸斷,一番愁織。隔墻頻聽...
    • 32、《海棠春(郊行)》 天涯芳草迷征路。還又是、匆匆春去。烏兔里光陰,鶯燕邊情緒。云...
    • 33、《謁金門》 庭垂箔。數(shù)點楊花飛落。倚遍闌干人寂寞。閑鋪棋一角?屠锎汉...
    • 34、《糖多令(湖口道中)》 白鷺立孤汀。行人長短亭。正垂楊、芳草青青。歲月盡拋塵土里,又...
    • 35、《鷓鴣天(和古樂府韻送游景仁將漕夔門)》 去日春山淡翠眉。到家恰好整寒衣。人歸玉壘天應(yīng)惜,舟過松江月半...
    • 36、《青玉案》 黃昏先自無情緒。更幾陣、風(fēng)和雨。閑把樓頭更點數(shù)。挑殘燈燼,裝...
    • 37、《喜遷鶯》 良辰佳節(jié)。問底事,十番九番為客。景物春妍,鶯花日鬧,自是情懷...
    • 38、《小重山》 溪上秋來晚更宜。夕陽西下處,碧云堆。誰家舟子采蓮歸。雙白鷺,...
    • 39、《望江南》 家山好,凡事看來輕。一壑盡由儂饾饤,三才不欠你稱停。有耳莫閑...
    • 40、《望江南》 家山好,無事掛心懷。早課畦丁勤種菜,晚科園戶溫澆花。祗此是生...
    • 41、《望江南》 家山好,負(fù)郭有田園。蠶可充衣天賜予,耕能足食地周旋。骨肉盡團...
    • 42、《望江南》 家山好,結(jié)屋在山椒。無事琴書為伴侶,有時風(fēng)月可招邀。安樂更相...
    • 43、《望江南》 家山好,好是夏初時。習(xí)習(xí)薰風(fēng)回竹院,疏疏細(xì)雨灑荷漪。萬綠結(jié)成...
    • 44、《如夢令》 一餉園林綠就。柳外鶯聲初透。輕暖與輕寒,又是牡丹花候;ê。...
    • 45、《如夢令》 鎮(zhèn)日春陰漠漠。新燕乍穿簾幕。睡起不勝情,閑拾瑞香花萼。寂寞。...
    • 46、《如夢令》 江上綠楊芳草,想見故園春好。一樹海棠花,昨夜夢魂飛繞。驚曉。...
    • 47、《天仙子(舟行阻風(fēng))》 百舌搬春春已透。長驛短亭芳草晝。家山腸斷欲歸人,風(fēng)宿留。船津...
    • 48、《疏影》 佳人步玉。待月來弄影,天掛參宿。冷透屏幃,清入肌膚,風(fēng)敲又聽...
    • 49、《賀新郎(因夢中和石林賀新郎,并戲和東坡乳燕飛華屋)》 碧沼橫梅屋。水平堤、雙雙翠羽,引雛偷浴。倚戶無人深院靜,猶憶...
    • 50、《賀新郎(三和)》 了卻兒癡外。撰園林、亭臺館榭,謾當(dāng)吾世。紅楯朱橋相映帶,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