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zhū ɡě liànɡ)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諸葛亮在后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后代子嗣
諸葛亮46歲的時候,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出生,史書記載,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但他從小就聰慧可愛,擅長書畫,記憶力很強。長大后從低級軍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親曾擔任過的軍師將軍。
后來,諸葛瞻官至衛(wèi)將軍,一度執(zhí)掌蜀國朝政。魏國大將鄧艾討伐蜀國時,諸葛瞻率領軍隊前去抵抗,拒絕魏軍誘降,戰(zhàn)死在綿竹。當時他的兒子諸葛尚年僅十七歲,同樣戰(zhàn)死沙場;諸葛瞻殉國之時,他的次子諸葛京還很小,不到參軍打仗的年齡,所以幸存了下來。
晉朝統(tǒng)一三國之后,諸葛京被新的朝廷遷居到中原一帶,征召為官吏。諸葛京出任過關中地區(qū)眉縣令,并治理得很好。想當年,他的祖父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縣,都未能如愿。沒想到歷史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從未謀面的孫子成為這里的縣令。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早年投效東吳,深得孫權的器重。后來官至大將軍等最高軍職。他的長子諸葛恪更是青出于藍,在吳國權傾朝野,后來死于一場政變,東吳的諸葛家族被滿門抄斬。
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很早就追隨曹操,在魏國擔任一流高官。后遭司馬家族的打擊,其家族也被全部殺光。如此一來,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東瑯琊一帶的族人之外,史書上有記載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和諸葛誕之子諸葛靚,諸葛京在擔任眉縣縣令之后,繼續(xù)升遷,最后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后人的記載。
當前,在山東臨沂和浙江蘭溪各有一批姓諸葛的人士,他們都有各自的家譜記載著與諸葛亮的淵源關系。在浙江,諸葛后人幾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據說,他們都發(fā)源于浙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諸葛亮在后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后代子嗣
諸葛亮46歲的時候,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出生,史書記載,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但他從小就聰慧可愛,擅長書畫,記憶力很強。長大后從低級軍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親曾擔任過的軍師將軍。
后來,諸葛瞻官至衛(wèi)將軍,一度執(zhí)掌蜀國朝政。魏國大將鄧艾討伐蜀國時,諸葛瞻率領軍隊前去抵抗,拒絕魏軍誘降,戰(zhàn)死在綿竹。當時他的兒子諸葛尚年僅十七歲,同樣戰(zhàn)死沙場;諸葛瞻殉國之時,他的次子諸葛京還很小,不到參軍打仗的年齡,所以幸存了下來。
晉朝統(tǒng)一三國之后,諸葛京被新的朝廷遷居到中原一帶,征召為官吏。諸葛京出任過關中地區(qū)眉縣令,并治理得很好。想當年,他的祖父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縣,都未能如愿。沒想到歷史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從未謀面的孫子成為這里的縣令。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早年投效東吳,深得孫權的器重。后來官至大將軍等最高軍職。他的長子諸葛恪更是青出于藍,在吳國權傾朝野,后來死于一場政變,東吳的諸葛家族被滿門抄斬。
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很早就追隨曹操,在魏國擔任一流高官。后遭司馬家族的打擊,其家族也被全部殺光。如此一來,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東瑯琊一帶的族人之外,史書上有記載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和諸葛誕之子諸葛靚,諸葛京在擔任眉縣縣令之后,繼續(xù)升遷,最后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后人的記載。
當前,在山東臨沂和浙江蘭溪各有一批姓諸葛的人士,他們都有各自的家譜記載著與諸葛亮的淵源關系。在浙江,諸葛后人幾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據說,他們都發(fā)源于浙
江蘭溪市的諸葛村。
從明代起,蘭溪一帶的諸葛族人主要以經營中醫(yī)藥業(yè)為主。據說這是秉承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這一祖訓。后來,他們在此行業(yè)中逐漸發(fā)展壯大。清代中后期,諸葛族人把他們的中醫(yī)藥店開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國各大城市,形成“蘭溪藥幫”這一商業(yè)幫派,盛極一時。同時也造就了諸葛村今天眾多華麗精巧的民居建筑。
軼事典故
吃瓜留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guī)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guī)矩”也是當年諸葛亮留下來的。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如今,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guī)矩。
神機妙算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后代說:“我死后,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墻里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后,司馬炎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炎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炎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么?”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炎聽后,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炎,炎打開信,只見里面寫道:“訪問后返三步!毖琢⒓凑酒鹕硗撕笕健K麆傉痉(wěn),只聽“咔嚓嚓”一聲響,炎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后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后代一命!笨赐赀@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后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八卦衣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tài)。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于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于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于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喂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饑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于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于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里,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么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fā)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喂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么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喂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xù)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聽了請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蒙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彼抉R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并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后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xù)讀書。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后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xù)讀書。可沒有書怎么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關于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丑”。阿丑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于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并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并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zhàn)月三分鼎,石黯陰云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zhí)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饅頭故事
相傳在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征伐孟獲。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瀘水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去祭瀘水的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但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軍中帶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從那以后,這種面食就流傳了下來,并且傳到了北方。但是稱為“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
大頭菜故事
據說大頭菜的淵源也與諸葛亮有關。諸葛亮居住隆中時,有一次小染疾病,他到山上去采藥,發(fā)現一種象籮卜的東西,挖起來一看又不是籮卜。只見這東西拳頭大小,上大、下小,咬一口一嘗,不苦不澀,細品一下,還有點辣甜。他想,地上百草能養(yǎng)人,這種東西若沒毒,不也是好菜嗎?。∮谑,他就挖了幾個帶回家,叫妻子炒了一盤,想嘗嘗味道咋樣。誰知,菜一上桌,全家人一嘗,都稱好吃。問叫啥菜,諸葛亮想了想說,就叫“大頭菜”吧。從此,諸葛亮一家經常吃大頭菜。有一年風調雨順,諸葛亮種的大頭菜長得又肥又大,秋后收了一大堆。襄陽人儲存剩菜的辦法就是腌制,諸葛亮將大頭菜洗凈晾干腌了一缸,第二年拿出來一嘗,竟比新鮮還美味,后來,諸葛亮輔佐劉備聯吳抗曹,因士兵沒菜吃,常使劉備發(fā)愁。諸葛亮就派一支木牛流馬到襄陽買大頭菜。大頭菜帶起來方便,吃著有味,劉備非常喜歡。從那以后,每逢大戰(zhàn)之前,劉備就派人到襄陽買大頭菜,他的士兵一直沒有缺過菜吃。此后,襄陽的大頭菜越來越有名氣,人們自然想到諸葛亮,為了不忘他的功勞,大家就把大頭菜叫做“諸葛亮菜”。
發(fā)明創(chuàng)造
木牛流馬
【解釋】木制的帶有幌動貨箱的人力步行式運輸器具。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性長于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三國演義》中關于“木牛流馬”的記載:忽一日,長史楊儀入告曰:“即今糧米皆在劍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運謀多時也。前者所積木料,并西川收買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運不絕也!北娊泽@曰:“自古及今,未聞有木牛流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備。吾今先將造木牛流馬之法,尺寸方圓,長短闊狹,開寫明白,汝等視之!北姶笙。
饅頭
話說諸葛亮平定孟獲班師回朝,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祭祀,次日諸葛亮用面粉合面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用以祭祀;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時除了豬,牛,羊外多了饅頭;另表:饅頭原來是指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是稱為蠻頭,后改用曼頭用以避諱,再后加了食旁成為如今的饅頭。
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fā)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于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酌魉銣曙L向,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訊息,其后果然脫險,于是后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諸葛連弩
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制作了一種連弩,稱作元戎弩,在較短時間內能發(fā)射十支箭,殺傷力很強,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
八陣圖
八陣圖分別以天、地、風、云、龍、虎、鳥、蛇命名,加上中軍共是九個大陣。 中軍由十六個小陣組成,周圍八陣則各以六個小陣組成,共計六十四個小陣。八陣中,天、地、風、云為“四正”,龍(青龍)、虎(白虎)、鳥(朱雀)、蛇(螣téng蛇)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陣布于后方,以為機動之用。相傳有周天365種變化。
此外傳為諸葛亮發(fā)明的尚有孔明鎖、木獸、地雷等。
生平
躬耕隴畝
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瑯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諸葛亮的躬耕地尚有爭議,一說在南陽臥龍崗,另說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遷到了曹操的許縣。諸葛亮此時已16歲,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稱“臥龍”。他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丑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丑女,頭發(fā)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xiāng)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對策
《隆中對》原名《草廬對》,是東漢末年諸葛亮與劉備初次會面的談話內容,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隆中草廬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終于得見!堵≈袑Α分,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zhàn)略構想。三顧茅廬之后,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劉備集團之后的種種攻略皆基于此。
赤壁大戰(zhàn)
當時,劉表之妻劉琦后母蔡氏屢進讒言,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之計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后,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
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并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客,與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后,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如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ㄈ绻J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里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jié),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zhàn)斗。諸葛亮最后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zhàn),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后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zhàn)。
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大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軍中又發(fā)生瘟疫,故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于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于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孟達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趙云等鎮(zhèn)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云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并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每當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zhèn)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zhàn)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于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jié);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托付后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乎!”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于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qū)因劉備逝世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fā)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北戰(zhàn)
南征
建興三年(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后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闿、孟獲,諸葛亮采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闿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并獲得大量的資源,并且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勁旅。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北伐
⒈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云、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關中震響。魏明帝西鎮(zhèn)長安,命張郃率領步騎五萬人前往,大破馬謖于街亭。而同時趙云寡不敵眾,失利于箕谷。諸葛亮乃拔西縣千余家返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失敗。
2、同年冬,諸葛亮趁魏兵東下,關中虛弱,趁機北伐,出兵散關(今陜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陜西省寶雞市東),為魏將郝昭所拒,諸葛亮勸降不成,而又糧草不繼,不得已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辰ㄅd七年(229年)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唇ㄅd八年(230年)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陜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于城固(今陜西省城固縣東)、赤坂(今陜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余天,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于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到ㄅd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于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司馬懿,漢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于是宣王司馬懿退還保營。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督ㄅd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濱,與司馬懿對於渭南,并約吳國共同發(fā)兵。期間諸葛亮既屢屢遣使者下戰(zhàn)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激怒宣王司馬懿,但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并以“千里請戰(zhàn)”的妙計平息將怒。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共同種糧自給自足,打算長期駐扎下去,但諸葛亮卻因過于操勞而病逝。
病逝五丈原
八月,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寶雞境內)。楊儀等率軍還,姜維等遵照諸葛亮遺囑,秘不發(fā)喪,緩緩退軍。魏軍主帥司馬懿(字仲達)率軍追擊,見蜀軍帥旗飄揚,孔明羽扇綸巾坐在車里。司馬懿懷疑是孔明用計誘敵,趕緊策馬收兵,于是便有“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一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是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由于連日大雨,山洪暴發(fā),沖毀棧道,蜀魏并未交戰(zhàn)。
藝術造詣
書法篇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 練,能寫多種字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書法家,他所著《刀劍錄》記載:“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并是孔明書作風角處所!。虞荔《古鼎錄》記載:“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于漢川,其文曰: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又鑄一鼎于成都武擔山,名受禪鼎;又鑄一鼎于劍山口,名劍山鼎。并小篆書,皆武侯跡!薄罢挛淙辏ü223年)義作二鼎,一與魯王,文曰:‘富貴昌,宜侯王!灰慌c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⒐烹`書,高三尺,皆武侯跡!北彼螘r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記載:“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南朝陶弘景,距諸葛亮僅二百余年時間,他的見聞和記述應是有事實依據的。
宋徽宗宣和內府的《宣和書譜》卷13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跡,必珍玩之”。又說:“今御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边@說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宮內府還珍藏有諸葛亮的書法作品。南宋陳思《書小史》記載:諸葛亮“善其篆隸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極,混合陰陽’等字,殊工”。
諸葛亮在繁忙的政務和軍事活動中,始終不忘書法!冻5赂尽酚涊d:“臥龍墨池在沅江縣西三十里臥龍寺內。俗傳漢諸葛武侯滌墨于此寺,因名!敝T葛亮在常德一帶活動的時間,是在赤壁大戰(zhàn)之后,戰(zhàn)事十分緊張頻繁,可是他仍然不忘臨池揮毫。
繪畫篇
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于畫!睆垙┻h還在其《論畫》一書中,記載了當時繪畫收藏與銷售的情況。他說:“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褻、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范、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
張彥遠記述當時一些近代畫家如閻立本、吳道子等人繪畫作品的售價:“屏風一片值金二萬,坎者售一萬五千,”“一扇值金一萬!辈⒄f漢魏三國(即上古)畫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國有家之重寶”,“為希代之珍”。張彥遠他的記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諸葛亮在中國美術史上的歷史地位和藝術成就。
東晉史學家常璩的《華陽國志》記載:“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詛盟,投石結草,官常以詛盟要之。諸葛亮乃為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龍生夷及牛馬駝羊。后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又畫夷牽牛負酒赍金寶詣之之象,以賜夷,夷甚重之!睆囊陨嫌涊d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確具有非凡的繪畫才能。他的畫作既取材于現實生活(如南中少數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豐富的想象(如神龍等),而且構圖宏偉,場面博大。
音樂篇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yǎng)。
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記述。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绷曡忼X《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當然還有臥龍吟,真是千古絕唱,《中興書目》記載:“《琴經》一卷,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敝x希夷《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薄遁浀刂尽酚涊d:“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睆囊陨嫌涊d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yǎng)和很高的藝術成就。他既長于聲樂——會吟唱;又長于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chuàng)作,而且還會制作樂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
紀念建筑
武侯祠
四川成都市武侯區(qū)和武侯祠,1991,經政府批準,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正式成立,區(qū)名取自轄區(qū)內的武侯祠(原為漢昭烈廟,昭烈為劉備死后的謚號)。武侯祠因諸葛亮生前被封為武鄉(xiāng)侯而得名,明初與昭烈廟合并,為蜀中著名的歷史旅游名勝之一。
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陽市臥龍區(qū)臥龍崗,始建于魏晉時期,是投魏之蜀國故將黃權在諸葛亮躬耕地臥龍崗上修建而成的是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
陜西省漢中市武侯祠,位于勉縣(沔縣),始建于公元263年,為最早的武侯祠(早成都武侯祠約50年),故而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
隆中
隆中風景區(qū)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襄陽市襄城區(qū),距襄陽市區(qū)13公里,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中國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期在這里隱居長達十年之久。膾炙人口的《隆中對》和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都發(fā)生在這里。
隆中風景區(qū)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明代就形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建國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臺、長廊、觀星臺、棋盤石、琴臺、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生前給隆中題詞:“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勝跡永清幽”。1994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6年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部分學者稱,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自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是指的南陽郡鄧縣隆中(今襄陽市襄城區(qū)境內)。著名史書《漢晉春秋》記載“亮家于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币灿袑W者不認同這種說法,依據《大明一統(tǒng)志》記載:“諸葛亮,瑯琊人,躬耕南陽,往來隆中”,表明南陽臥龍崗才是諸葛亮躬耕地。
諸葛亮墓
諸葛亮之墓武侯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諸葛亮墓,在陜西省勉縣(沔縣)定軍山腳下,每年,勉縣的人在清明節(jié)的那天都要去拜謁諸葛亮游覽定軍山;2008年10月,在勉縣還舉行了三國文化節(jié)。
治國成就
《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 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 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 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 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芍^識治之 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三國志》: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于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三國志》: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云:“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毙乓!論者或怪亮文彩不艷,而過于丁寧周至。臣愚以為咎繇大賢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書,咎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何則?咎繇與舜、禹共談,周公與群下矢誓故也。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于當世。
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充分利用了漢中優(yōu)厚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發(fā)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后,蜀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zhàn)的效果是顯著的。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fā)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循環(huán),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yè)”。只有富國強兵,才能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長治久安。
經諸葛亮“踵跡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qū)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余畝,灌酒縣七千余畝,共四萬六千余畝。”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據考古調查統(tǒng)計,全區(qū)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時各地在繼承和學習古代開發(fā)利用水利資源經驗的基礎上,又不斷增修了大批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僅勉縣就增修了能蓄十萬立方水的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達三百多個;冬水田至今仍有五萬多畝。
上述實事說明,漢中盆地古代農田水利設施至今所產生的實際效用和不斷改進利用,與諸葛亮當年在漢中休上勸農時,開拓農田、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的豐功偉績是分不開的。
▼從明代起,蘭溪一帶的諸葛族人主要以經營中醫(yī)藥業(yè)為主。據說這是秉承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這一祖訓。后來,他們在此行業(yè)中逐漸發(fā)展壯大。清代中后期,諸葛族人把他們的中醫(yī)藥店開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國各大城市,形成“蘭溪藥幫”這一商業(yè)幫派,盛極一時。同時也造就了諸葛村今天眾多華麗精巧的民居建筑。
軼事典故
吃瓜留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guī)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guī)矩”也是當年諸葛亮留下來的。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如今,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guī)矩。
神機妙算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后代說:“我死后,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墻里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后,司馬炎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炎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炎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么?”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炎聽后,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炎,炎打開信,只見里面寫道:“訪問后返三步!毖琢⒓凑酒鹕硗撕笕健K麆傉痉(wěn),只聽“咔嚓嚓”一聲響,炎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后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后代一命!笨赐赀@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后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八卦衣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tài)。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于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于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于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喂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饑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于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于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里,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么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fā)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喂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么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喂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xù)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聽了請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蒙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彼抉R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并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后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xù)讀書。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后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xù)讀書。可沒有書怎么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關于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丑”。阿丑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于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并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并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zhàn)月三分鼎,石黯陰云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zhí)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饅頭故事
相傳在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征伐孟獲。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瀘水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去祭瀘水的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但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軍中帶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從那以后,這種面食就流傳了下來,并且傳到了北方。但是稱為“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
大頭菜故事
據說大頭菜的淵源也與諸葛亮有關。諸葛亮居住隆中時,有一次小染疾病,他到山上去采藥,發(fā)現一種象籮卜的東西,挖起來一看又不是籮卜。只見這東西拳頭大小,上大、下小,咬一口一嘗,不苦不澀,細品一下,還有點辣甜。他想,地上百草能養(yǎng)人,這種東西若沒毒,不也是好菜嗎?。∮谑,他就挖了幾個帶回家,叫妻子炒了一盤,想嘗嘗味道咋樣。誰知,菜一上桌,全家人一嘗,都稱好吃。問叫啥菜,諸葛亮想了想說,就叫“大頭菜”吧。從此,諸葛亮一家經常吃大頭菜。有一年風調雨順,諸葛亮種的大頭菜長得又肥又大,秋后收了一大堆。襄陽人儲存剩菜的辦法就是腌制,諸葛亮將大頭菜洗凈晾干腌了一缸,第二年拿出來一嘗,竟比新鮮還美味,后來,諸葛亮輔佐劉備聯吳抗曹,因士兵沒菜吃,常使劉備發(fā)愁。諸葛亮就派一支木牛流馬到襄陽買大頭菜。大頭菜帶起來方便,吃著有味,劉備非常喜歡。從那以后,每逢大戰(zhàn)之前,劉備就派人到襄陽買大頭菜,他的士兵一直沒有缺過菜吃。此后,襄陽的大頭菜越來越有名氣,人們自然想到諸葛亮,為了不忘他的功勞,大家就把大頭菜叫做“諸葛亮菜”。
發(fā)明創(chuàng)造
木牛流馬
【解釋】木制的帶有幌動貨箱的人力步行式運輸器具。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性長于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三國演義》中關于“木牛流馬”的記載:忽一日,長史楊儀入告曰:“即今糧米皆在劍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運謀多時也。前者所積木料,并西川收買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運不絕也!北娊泽@曰:“自古及今,未聞有木牛流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備。吾今先將造木牛流馬之法,尺寸方圓,長短闊狹,開寫明白,汝等視之!北姶笙。
饅頭
話說諸葛亮平定孟獲班師回朝,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祭祀,次日諸葛亮用面粉合面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用以祭祀;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時除了豬,牛,羊外多了饅頭;另表:饅頭原來是指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是稱為蠻頭,后改用曼頭用以避諱,再后加了食旁成為如今的饅頭。
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fā)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于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酌魉銣曙L向,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訊息,其后果然脫險,于是后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諸葛連弩
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制作了一種連弩,稱作元戎弩,在較短時間內能發(fā)射十支箭,殺傷力很強,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
八陣圖
八陣圖分別以天、地、風、云、龍、虎、鳥、蛇命名,加上中軍共是九個大陣。 中軍由十六個小陣組成,周圍八陣則各以六個小陣組成,共計六十四個小陣。八陣中,天、地、風、云為“四正”,龍(青龍)、虎(白虎)、鳥(朱雀)、蛇(螣téng蛇)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陣布于后方,以為機動之用。相傳有周天365種變化。
此外傳為諸葛亮發(fā)明的尚有孔明鎖、木獸、地雷等。
生平
躬耕隴畝
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瑯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諸葛亮的躬耕地尚有爭議,一說在南陽臥龍崗,另說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遷到了曹操的許縣。諸葛亮此時已16歲,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稱“臥龍”。他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丑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丑女,頭發(fā)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xiāng)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對策
《隆中對》原名《草廬對》,是東漢末年諸葛亮與劉備初次會面的談話內容,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隆中草廬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終于得見!堵≈袑Α分,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zhàn)略構想。三顧茅廬之后,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劉備集團之后的種種攻略皆基于此。
赤壁大戰(zhàn)
當時,劉表之妻劉琦后母蔡氏屢進讒言,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之計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后,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
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并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客,與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后,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如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ㄈ绻J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里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jié),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zhàn)斗。諸葛亮最后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zhàn),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后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zhàn)。
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大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軍中又發(fā)生瘟疫,故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于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于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孟達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趙云等鎮(zhèn)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云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并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每當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zhèn)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zhàn)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于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jié);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托付后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乎!”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于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qū)因劉備逝世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fā)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北戰(zhàn)
南征
建興三年(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后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闿、孟獲,諸葛亮采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闿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并獲得大量的資源,并且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勁旅。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北伐
⒈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云、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關中震響。魏明帝西鎮(zhèn)長安,命張郃率領步騎五萬人前往,大破馬謖于街亭。而同時趙云寡不敵眾,失利于箕谷。諸葛亮乃拔西縣千余家返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失敗。
2、同年冬,諸葛亮趁魏兵東下,關中虛弱,趁機北伐,出兵散關(今陜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陜西省寶雞市東),為魏將郝昭所拒,諸葛亮勸降不成,而又糧草不繼,不得已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辰ㄅd七年(229年)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唇ㄅd八年(230年)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陜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于城固(今陜西省城固縣東)、赤坂(今陜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余天,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于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到ㄅd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于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司馬懿,漢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于是宣王司馬懿退還保營。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督ㄅd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濱,與司馬懿對於渭南,并約吳國共同發(fā)兵。期間諸葛亮既屢屢遣使者下戰(zhàn)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激怒宣王司馬懿,但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并以“千里請戰(zhàn)”的妙計平息將怒。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共同種糧自給自足,打算長期駐扎下去,但諸葛亮卻因過于操勞而病逝。
病逝五丈原
八月,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寶雞境內)。楊儀等率軍還,姜維等遵照諸葛亮遺囑,秘不發(fā)喪,緩緩退軍。魏軍主帥司馬懿(字仲達)率軍追擊,見蜀軍帥旗飄揚,孔明羽扇綸巾坐在車里。司馬懿懷疑是孔明用計誘敵,趕緊策馬收兵,于是便有“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一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是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由于連日大雨,山洪暴發(fā),沖毀棧道,蜀魏并未交戰(zhàn)。
藝術造詣
書法篇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 練,能寫多種字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書法家,他所著《刀劍錄》記載:“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并是孔明書作風角處所!。虞荔《古鼎錄》記載:“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于漢川,其文曰: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又鑄一鼎于成都武擔山,名受禪鼎;又鑄一鼎于劍山口,名劍山鼎。并小篆書,皆武侯跡!薄罢挛淙辏ü223年)義作二鼎,一與魯王,文曰:‘富貴昌,宜侯王!灰慌c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⒐烹`書,高三尺,皆武侯跡!北彼螘r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記載:“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南朝陶弘景,距諸葛亮僅二百余年時間,他的見聞和記述應是有事實依據的。
宋徽宗宣和內府的《宣和書譜》卷13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跡,必珍玩之”。又說:“今御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边@說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宮內府還珍藏有諸葛亮的書法作品。南宋陳思《書小史》記載:諸葛亮“善其篆隸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極,混合陰陽’等字,殊工”。
諸葛亮在繁忙的政務和軍事活動中,始終不忘書法!冻5赂尽酚涊d:“臥龍墨池在沅江縣西三十里臥龍寺內。俗傳漢諸葛武侯滌墨于此寺,因名!敝T葛亮在常德一帶活動的時間,是在赤壁大戰(zhàn)之后,戰(zhàn)事十分緊張頻繁,可是他仍然不忘臨池揮毫。
繪畫篇
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于畫!睆垙┻h還在其《論畫》一書中,記載了當時繪畫收藏與銷售的情況。他說:“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褻、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范、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
張彥遠記述當時一些近代畫家如閻立本、吳道子等人繪畫作品的售價:“屏風一片值金二萬,坎者售一萬五千,”“一扇值金一萬!辈⒄f漢魏三國(即上古)畫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國有家之重寶”,“為希代之珍”。張彥遠他的記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諸葛亮在中國美術史上的歷史地位和藝術成就。
東晉史學家常璩的《華陽國志》記載:“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詛盟,投石結草,官常以詛盟要之。諸葛亮乃為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龍生夷及牛馬駝羊。后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又畫夷牽牛負酒赍金寶詣之之象,以賜夷,夷甚重之!睆囊陨嫌涊d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確具有非凡的繪畫才能。他的畫作既取材于現實生活(如南中少數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豐富的想象(如神龍等),而且構圖宏偉,場面博大。
音樂篇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yǎng)。
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記述。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绷曡忼X《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當然還有臥龍吟,真是千古絕唱,《中興書目》記載:“《琴經》一卷,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敝x希夷《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薄遁浀刂尽酚涊d:“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睆囊陨嫌涊d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yǎng)和很高的藝術成就。他既長于聲樂——會吟唱;又長于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chuàng)作,而且還會制作樂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
紀念建筑
武侯祠
四川成都市武侯區(qū)和武侯祠,1991,經政府批準,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正式成立,區(qū)名取自轄區(qū)內的武侯祠(原為漢昭烈廟,昭烈為劉備死后的謚號)。武侯祠因諸葛亮生前被封為武鄉(xiāng)侯而得名,明初與昭烈廟合并,為蜀中著名的歷史旅游名勝之一。
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陽市臥龍區(qū)臥龍崗,始建于魏晉時期,是投魏之蜀國故將黃權在諸葛亮躬耕地臥龍崗上修建而成的是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
陜西省漢中市武侯祠,位于勉縣(沔縣),始建于公元263年,為最早的武侯祠(早成都武侯祠約50年),故而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
隆中
隆中風景區(qū)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襄陽市襄城區(qū),距襄陽市區(qū)13公里,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中國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期在這里隱居長達十年之久。膾炙人口的《隆中對》和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都發(fā)生在這里。
隆中風景區(qū)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明代就形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建國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臺、長廊、觀星臺、棋盤石、琴臺、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生前給隆中題詞:“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勝跡永清幽”。1994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6年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部分學者稱,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自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是指的南陽郡鄧縣隆中(今襄陽市襄城區(qū)境內)。著名史書《漢晉春秋》記載“亮家于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币灿袑W者不認同這種說法,依據《大明一統(tǒng)志》記載:“諸葛亮,瑯琊人,躬耕南陽,往來隆中”,表明南陽臥龍崗才是諸葛亮躬耕地。
諸葛亮墓
諸葛亮之墓武侯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諸葛亮墓,在陜西省勉縣(沔縣)定軍山腳下,每年,勉縣的人在清明節(jié)的那天都要去拜謁諸葛亮游覽定軍山;2008年10月,在勉縣還舉行了三國文化節(jié)。
治國成就
《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 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 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 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 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芍^識治之 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三國志》: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于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三國志》: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云:“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毙乓!論者或怪亮文彩不艷,而過于丁寧周至。臣愚以為咎繇大賢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書,咎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何則?咎繇與舜、禹共談,周公與群下矢誓故也。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于當世。
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充分利用了漢中優(yōu)厚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發(fā)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后,蜀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zhàn)的效果是顯著的。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fā)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循環(huán),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yè)”。只有富國強兵,才能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長治久安。
經諸葛亮“踵跡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qū)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余畝,灌酒縣七千余畝,共四萬六千余畝。”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據考古調查統(tǒng)計,全區(qū)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時各地在繼承和學習古代開發(fā)利用水利資源經驗的基礎上,又不斷增修了大批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僅勉縣就增修了能蓄十萬立方水的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達三百多個;冬水田至今仍有五萬多畝。
上述實事說明,漢中盆地古代農田水利設施至今所產生的實際效用和不斷改進利用,與諸葛亮當年在漢中休上勸農時,開拓農田、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的豐功偉績是分不開的。